现观庄严论析解法初探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4146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观庄严论析解法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现观庄严论析解法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现观庄严论析解法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现观庄严论析解法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现观庄严论析解法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观庄严论析解法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观庄严论析解法初探(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现观庄严论析解法初探试以影像图表作为诠释析解现观论的高效进路提要:如何快速掌握、析解、背诵现观庄严论 ,并有效的架构起大般若经导读计划呢?本文提出一个能同时推动这些功能的影像图表 ,也就是将现观论273 颂变成一个具备完整诠释体系,并且能提供迅速记忆、方便教授、学习、理解及受持的影像图表。这个大图表除了能辅助现观学人进行知其所以然的高效解义背诵行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将提供般若行者专事深入钻研大般若经 ,尤其玄奘传译本之第二会时,透过笔者实际将经论配搭所标注的页码,亦可自己进行以论明经 、 以经解论等相互参照、互解与发显的入门功夫。再者,这种属于现观系诠释系统下的般若经结构析解,约略也同时显

2、现出现观庄严论所架构的般若经隐含的修道次第之整体情况,因此,这个成果或许可以说将能作为修学经教般若与道般若时,一个通往究竟、圆满、真实果般若的总地图 。前言一、以影像图表析解现观本颂前置工程 A、 汉译本的选定与校勘B、 关于法尊译文二、 现观论 影像图表的形成过程A、 依结构分析而来的构想B、 以科判作为诠释及解读的主体C、 以论解读汉地传译本二万五千颂般若经D、 经论相互位置互判三、析解本颂与经论对位之影像图表的呈现四、图表的使用A、 依表念诵现观273 颂之法B、 依表对读大般若经第二会之法举例结论关键词 现观庄严论 般若经 法尊 能海 师子贤 刘锐之 宗喀巴 善说金珠 金鬘疏2前言现观

3、庄严论 (以下简称现观论或现观 )仅仅用了非常精简的 273 颂,就对占有大正藏经藏(密教部除外)约四分之一量的浩瀚般若系佛经及佛语,层次分明的整理、归纳并提出了完整的般若波罗蜜多乘之思想体系及修行次第。虽然如此,但是这种以精要口诀呈现的形式,却也同时造就了现观论本身神秘而扑朔迷离的性格表现,换成小说家的口吻来说,或许可以这么描述:她默默的,从不试着表达、描述她自己的内在世界,她用一个像是航行方位图那样的东西,使用着她自己能懂的字词代号,标记出内心中那一片甚深般若大海的故事,她擅长航行,熟闇方位,不管他人如何看待现观论真的就像这样,虽然将整个般若系教言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也指出一条闻思修

4、、基道果完整的修行次第,但是她如符号般精简的呈现方式,却像是瑜伽行者修行过程中,用来追忆全部现观内涵的记忆口诀,而这些口诀刚好摄集且道尽了完整的般若修行次第与内涵。然而,如果没有深黯口诀意含者代为解说,这些平铺直叙的隐语所指为何,便成了理解与诠释上的一个大问题。为此,过去印、藏两地,多有祖师大德们争相充当现观代言人 ,尝试替她讲清楚、说明白,光是因译传为藏文而被保存在西藏大藏经内的就有二十一部 1,而西藏代言者也在百四十家以上 2。1 参宗喀巴着善说金珠序品 (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西式装订本) ( 中译本可见收于 现观庄严论一滴 法鼓出版,2002. 7;以下简称一滴 的金鬘疏 如石译 p.p

5、.110-112 )p.p.8-12。另,本文所称善说金珠 ,其藏文全名为 ,或可译汉 名为般若波罗蜜多之要诀现观庄严论注之广疏善说金珠 ,藏文常简称为 ,如石则译此略称为金鬘疏 。2 参 ( 心要庄严疏 ,India:Varanasi,Gelugpa Student Wellfare Committee Central Institute,1995-1996 )3在这些庞大数量的印、藏等注疏当中,格鲁派的始祖宗喀巴 3(1357-1419 )在该派中首开以师子贤(约八世纪人) 明义释诠释系统为理解现观论主要架构的途径,造有善说金珠 ,之后,贾曹杰(1364-1432)起而仿效其师,亦直承师子

6、贤明义释而出心要庄严疏 。这两部注疏,循着明义释的架构,汇通三藏、宗派及般若系佛经畅演现观所示的般若本怀。然而,这种如善说金珠般,几乎集所有佛法精髓及所有宗义辩论于一身的著作,虽立自宗立场 4,但其中或有诸多阐述与辩论,极不易为初学者所能迅速悟入,因此,后辈格鲁派祖师或有针对善说金珠 、或有针对心要庄严疏又造难处释等之类的再释本 5;或有另出注、疏、释等再开一种诠释进路,如此种种格鲁著作的产生,其彼此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差异 6,然而,大体上仍可说大部份是承袭自师子贤对现观论的诠释角度。其它三派的现观代言人 ,宁玛派以米旁、培巴祖古、贝竹等为代表,噶举派以贝玛嘎波及第八世大宝法王为主,萨迦则有茍

7、然巴、夏迦仁千、隆敦巴等。这些人的现观注释,有的一人就出有多部,如米旁、茍然巴、夏迦仁千等,每人至少著作三部以上; 7诠释方式多为另开一路,如培巴祖古用不同的之出版序言 p.p.4-9 所列现观注、释、疏。3 本文因考虑前后文统一格式之故,文中所提及的古、今、内、外、僧、俗等不同类别、身分的人物称谓,均一律略去。4 善说金珠 、 心要庄严疏均主以中观自续宗义为诠释、论述的基础。5 同时解释善说金珠与心要庄严疏的著作有却己贾千(或有译为至尊法幢,或有译为确寂坚赞)的显明二部现观庄严论并释 疏之难处关要解善缘龙王游戏海 (简称游戏海 ) 。解释贾曹杰心要庄严疏的有开朱滇巴打杰(1493-1568

8、) 现观庄严论根本释之总义疏心要庄严之光明及洛桑图颠却季尼玛( )的能显心要庄严密义之镜 ( 参藏译本明义释及藏文著作心要庄严疏研究与译注一文,收于第 13 届佛学论文发表会论文集 ) ,另外还有福称所著的现观庄严论释显明佛母义之灯 ( 以下简称佛母义灯 ) ,这本书目前已有汉译本(法音译,法鼓文化出版,2002. 9 ) ,是顺着心要庄严论述上的难了解处个别提出并加论辩、解析而成的著作。6 善说金珠与心要庄严疏仍有诠释上或见地上的差异,诠释上的出入如宗喀巴将于十法行性 经义住正念 具慧者能见中的十法行解释为十波罗蜜 (一滴p.160) ,而贾曹杰则解释为发心、教授、四种抉择分等能表一切相智品

9、的十义 (参 Varanasi版,1997-1998 年,p.55) ,其后辈者如福称(1478-1554)依大疏之说(佛母义之灯p.77) ,及却己贾千等,亦赞同后者。在见地上的出入如宗喀巴认为道智与一切智的界限位于资粮道与无学道间(一滴p.183) ,但贾曹杰及妙音笑金刚(1648-1742) 、却己贾千等却说见道至佛地;又宗喀巴认为第十义的出生正行仅止于第十地的殊胜道 ,但贾曹杰及妙音笑金刚、却己贾千及福称都说是三清净地 (参现观略译宝鬘论 、 八事七十义建立 、 地道建立 、 宗派建立宝鬘论合刊一书 p.13、p.67、却己贾千七十义建立藏文, Mundgod,India,1999 p

10、.56 及佛母义之灯p.217) 。其它差异处甚繁,此处不一一列举,将另文处理,读者或可参考笔者所制宗喀巴、妙音笑金刚、贾曹杰、却己贾千四人解说现观庄严论中八事之行相 、 差别 、 界限对照表 (2002/10/22 制表, 现观庄严论上课讲义,严宽祜基金会)及续出的七十义对照表 。4进路直接批注现观本颂等。 8如上所说,二十一部印度传译本也好,百多家藏人注疏也好,他们都在般若与现观 、 现观与学习者之间,努力的担任解说员的角色,结果当越说越多、越复杂、越不一样的时候,学习者学起现观就越来越不能忽视这些复杂的辩论,结果辜负了本来能迅速透显、当下证入究竟般若义海的现观本怀,而花费六年以上 9,甚

11、至十多年来学习现观 ,时间花费极长,然试问成果如何?恐怕只有学人自己才能清楚。就笔者观察所及之情况而论,藏系学人学习现观先从背诵开始,因为若不能将 273 颂暗记于胸,则在学习多数现观批注本时,常会有不知所云之感,更别说能参与如善说金珠等注疏中之博引诸家见地所进行的既深又广的交叉辩论了。 10然而诚如笔者自己曾努力于背诵的经验一样,这 273 颂所含藏八事七十义及约一千二百细目,却无法在初学念诵根本颂时,能清楚的现起,在不解其义及不知如何断句的情况下,背诵就成了相当辛苦的事,更别说在广参诸家注疏时期望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了。藏地的祖师们当然也发现到这个问题,于是像是八事七十义性相、差别、界限 、

12、句义解释 、 略释等的著作便大量产生,这些也被学人拿来当作最基础的现观入门书。然而,这类著作的学习依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要花很长的时间,如何能快速的析解、记忆且掌握现观这短短 273 颂的内在义理呢?如何让背诵与理解在同一时间产生呢?这里,倒不是要提出什么特别的三分钟记忆术,而是结合现代人惯用的表格,将现观本身 273 颂,全部化成一个影像图表 ,这7 此处所举各派现观释之作者名,纯就笔者手边现有本子举数例而说。8 如他以五圆满来解释论首的赞颂文等,其书谓:经所直说的宗旨是来自五圆满门,即:1 以如是我闻等为时圆满 ,即宣说般若诸经藏时的时候;2 以王舍城灵鹫山等为处圆满 ,即于灵鹫山等;3 以

13、与五千比丘俱等为眷属圆满。 ( 引译自般若波罗蜜多现证庄严句义释解弥勒亲传心要p.8,藏文,Varanasi 版,1986 )相对于格鲁派某些著作,或许这种诠释进路也可说是特别的。9 如民国六十八年左右,君庇亟美喇嘛花了六年以上时间,每星期一次,每次一个早上,对一批学生教导宗喀巴的善说金珠 (依萧金松口述及参考一滴p.7) 。10 大家都知道,佛陀在世时,诸大弟子声闻菩萨等,无一不是以暗记佛之所教而实践课诵之所依据,佛灭后经典结集全凭众弟子的记忆而成,就算稍后也多有印度祖师能将百部经论随意朗朗上口,就连当代台湾能默背阿弥陀经 、 金刚经 、 地藏经 、 法华经的一般僧俗二众亦相当多,而过去祖师

14、能轻而易举造论、着忏等,全凭自己苦读暗记而来,绝无现代的计算机检索可随时当靠山,记的经论多了,用时就在一剎那,而现代人倒因计算机之便,多不自觉的依赖着计算机而少有积极背诵者,结果,走到哪儿不是带着一台计算机就是扛着一堆书,到了需要论辩时,要不是因学识不够而不知所云,就是够不上堪为论敌沟通论辩的对象,什么也使不上力而只有傻楞眼的份了。其实,藏传佛教学院仍然保持背诵之风气,如这一部现观论就是学僧研读时必须默背在心的,尤其噶鲁派还有能将师子贤批注现观论的明义释暗记下来的情形,因为其祖师宗喀巴善说金珠及贾曹杰心要庄严疏等又是顺着明义释逐文作释的,若能默背或熟记明义释后,再学习这两本着作就能顺利趋入其中辩论与诠释脉络。 5个图表不仅将是高效记忆术的辅助工具,其本身也是快速析解现观内部不明显结构的诠释结果,更是连结了般若经文义而显明修道次第的路径。再换个方式说,本文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将尝试提出一个融合诠释与颂文背诵为一体的影像图表 ,让研究、学习现观者不但能一剎那间鸟瞰全论结构,又能依颂文正确断句而成的句与辞,以及他们个别所处科判位置,在一边念诵或默背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