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发展之困境论文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423933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医发展之困境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代中医发展之困境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代中医发展之困境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代中医发展之困境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代中医发展之困境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中医发展之困境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医发展之困境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当代中医发展之困境姓名:学号:专业:学院:指导老师:【关键词】 中医发展中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传统中医正面临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中医药服务领域缩小、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淡化、理论创新没有突破性进展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不少学者对影响中医学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文采用情报学方法,将有关观点加以整理、归纳,供同道参考、研究。1 问题1.1 中医药服务领域在缩小,特色优势有淡化趋势 国务院研究室与科技部等共同完成的当代中医药发展与管理改革研究报告:“目前全国有 2800 多所等级中医院,但没有一家是真正传统的中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据统计,2001 年全国中医院的药品

2、收入中中药只占 40%,西药则占 60%1 。 ”另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尤其是住院病人被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更少。2004 年在全国中医院住院的病人中,所使用的西药费用占整个住院费用的 37.4%,中成药费用占 6.57%,中草药仅占 l.5%;中医院的中医治疗率逐年下降,2003 年中医治疗病案仅占全部病案的 18%,比 2000 年的 28%下降了 10%。与此相关的是,2004 年中医院的危、急重症病人就诊率分别为 3.56%和 24.47%,均比上年下降 1 个多百分点,全国县级中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刚刚过半2 。国家

3、中医药管理局十省市中医医疗需求与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农民选择愿意看中医的比例比 1988 年时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慢性病患者就诊中医的比例从原来的 2/3 变成现在的 38.34%。1.2 中医药人才短缺 有关统计结果表明,1949 年全国西医人员仅有 8.7 万人,而到2001 年,已达到 175 万人,增加了 20 倍;中医人员 1949 年全国有 27.6 万人,到 2001 年为 33.4 万人,仅增加了 21。在全国当今人口中,平均 4000 人中才有一名中医。解放前留下来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已所剩无几,且均已 70 岁以上高龄;20 世纪 50 年代,以传统方式培养的国内知名中医大夫

4、也为数不多;其后主要是按西医式教育培养的中医,在传统中医上有真正成就者甚寡,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已成严重问题。现有中医人员中受学历不等、院校教育课程配置差异及专业思想不稳固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些人中医离宗,用药背道,对望诊、脉诊具有真实功夫者已渐寥寥1 。 1.3 中医药不能正常地在农村健康保障中发挥作用 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医药一直是长期支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主要基础。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曾经作为主要医疗科技要素支撑了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农村的初级卫生保健。而这种以低成本取得高效率的医疗保障模式正逐步衰落、解体。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由 1970 年代鼎盛时期的

5、90%,1980 年代猛降至 10%以下,最低时覆盖率只有 5%左右3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教委 1992 年 12 月 3 日发布的关于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开办农村青年不包分配班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数据统计,1991 年农村每千人口平均有中医不足 0.2 人,却承担着农村近 1/3 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中国农村稳定发展的严重问题4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世界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保障公平性进行了评价,中国被排在倒数第 4 位。1.4 基础研究滞后,研究方法缺乏创新 80 年代中期,中医多学科研究经过多年的酝酿,适时地出现在医坛,整个中医学被

6、作为研究对象而置于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观察之中,这种研究顺应了当代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使科学的理性真正切入中医学的体层,预示着中医发展可能发生一次新的突破。中医现代化的提出,更是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共鸣。然而,多学科研究在阐明部分中医理论中蕴含的现代科学思想后,便步履艰难,并未形成指导临床实践的应用理论;中医现代化也只是句口号而已,其内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些制约中医药研究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基础研究薄弱,低水平、重复性研究过多,科学层次上的关键问题提炼不够,没有明确稳定的中长期研究方向,难以形成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在研究的思路方法上,多学科尤其是大学科介入中医药研究领域不足,学科间接触不良

7、、交融不畅,难以形成学科碰撞,缺乏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及科学诠释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原创性成果。1.5 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徘徊不前 我国的中药材出口在 8090 年代前期一直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从 1996 年开始,出口不仅不增长,还出现了连年的下降,1999 年的中药出口是 1995 年的 69。据前国家经贸委统计,中医行业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两年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中药的出口创汇已经连续十年徘徊在 5 亿元上下,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仅为 5%5 。2 原因分析2.1 影响中医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 由于中医学形成之时科学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对自然、人体的认识都很模糊,所以中医学在

8、形成过程中更多的是吸取了古代思辨哲学的成果,引入“阴阳五行” 、 “天人合一” 、 “整体观念”等概念,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来笼统地认识人体,以“司外而揣内”的模式来诊断疾病,因此带有明显的封建社会印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科学技术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封建伦理道德又限制了对人体的微观形态学探索。作为农耕经济的产物,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朴素唯物论、辩证法,基本方法是综合,着眼于客体的宏观、动态、联系、功能的考察,相对忽视了事物的微观结构,具有一定的揣测性;而包括医学在内的西方科技是机器工业的产物,其哲学基础是机械唯物论,基本方法是分析,追求客体的微观、静态的物质结构,相对

9、忽视了事物的宏观整体、动态过程及联系、功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两相比较,特征相反,概念、原理、方法无通约性和衔接点,二者均难把对方完整地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此乃 100 多年来中西医汇而未通、结而不合的根源,因而形成了医学的多元化模式,虽各具特色优势,但中医则较难引入现代科学技术6 。中医学抽象的理论不易为现代人所理解,其较慢的疗效、繁琐的服药方法也难以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相适应。2.2 影响中医发展的文化因素2.2.1 传统尊经崇古思想的制约 在崇古文化观念的背景下,中医言必“经云” ,书必“仲师” ,中医经典内经 、 伤寒论成为中医理论的最高准则,是衡量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正确与否的标

10、准,当作永恒不变的真理,不敢有所怀疑,以致中医的经典被历代名家注而又注,疏而又疏,训而又训,只停留在对经典的注释、考据上,不但抵制西医,甚至拒绝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医学难以按照疾病具体变化认识它的本质规律。中医界存在的“厚古薄今” 、 “惟我独尊”的思潮,长期以来束缚着中医学术的发展7 。2.2.2 民族虚无主义和现代实用主义 五四运动以后,传统文化一直在受批判,中医也试图割裂自己和传统文化的渊源与关系,甚至对中医从理论到实践全盘否定。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采用西方唯科学主义的实验研究成了中医发展的指导思想,把盲目改造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8 。2.2.3 “重道轻艺”观

11、念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一直受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禁锢,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上重视“形而上”的研讨,而忽视“形而下”的探求,造成了“重道轻艺”的不良倾向。2.3 影响中医发展的教育因素2.3.1 传承教育的局限性 传统中医学术的继承主要靠师传、私塾、自学等方式,使人们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加之医家各承爱技,秘而不传,导致一些实践医学得不到继承和发展,中医许多成功的经验,往往只属于个人,很难成为医学界共同掌握的技术。2.3.2 中医教育西化 近几十年来,中医院校培养真正的中医不多,中医科研上有成就者很少,名中医更是罕见,根本原因是中医教育西化,传统中医文化与中

12、医技能被轻视、被遗忘、被丢失。进校后外语是硬要求,古汉语训练不严格,导致许多学生基本上看不懂中医古籍著作,多数人没有认真读过、也读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许多中医药硕士、博士生学习研究的不再是中医药领域,不是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诊疗水平上加强与提高,而是按照西医培养的要求重仪器、重实验。学校要求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中医教育西化,严重影响了这些起传承作用研究生的中医药职业观念1 。2.3.3 现代教育缺乏优势比较和解说 中、西医药学两大学术体系全然不同:中医药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主要根据系统模型及形象思维、辩证逻辑等方法构建并形成理论体系,其医理深奥、玄秘而较难理解

13、;西医的理论体系则是依据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解剖分析、实验研究的成果而构架完成,直观明了,易于接受。这两种体系的课程并存设置而未能进行合理的优势比较和解说,容易造成中医院校的学生对两大医学体系思想方法和观念上的对抗与冲突,出现不同程度的“西化”倾向,对培养中医药人才带来负面影响9 。2.4 影响中医发展的经济原因 2.4.1 中医医疗项目价格偏低 据对全国 102 所中医医院现在执行的国家公布的 97 项中医医疗项目价格的调查,在计算出了成本的 54 个项目中,有 40 项处于亏本状态,亏损项目将近 3/4。经济杠杆的制约使相当多的中医院不得不放弃中医特色和优势而大量开展收费较高、见效益

14、较快的现代医学检查、治疗和手术,或过度开展特需服务,以补偿中医服务的亏损。目前约有 1/3 的县级中医院连生存问题都没能解决好,一味要求它们只能发展价格低廉的中医,无论对事业发展还是病人需要,都是不现实的2 。2.4.2 农村集体经济解体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 50 年代以来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发展起来的集体经济纷纷解体,乡村两级基层卫生组织失去了集体经济的依托,原有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的解体,村级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大幅度下降,导致植根于农村的中医药服务范围严重萎缩10 。2.4.3 市场经济的影响 20 世纪 90

15、 年代以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注重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强调社会、经济效益,中成药产品铺天盖地,这种貌似从临床实际出发,走实验科学的道路,实际是疏远了中医理论的核心,在许多方面扬弃了中医药特色优势。从现代社会对医疗的需求不难看出,不受欢迎的东西必然市场需求不足,中医药在发展中时常寻求政策保护,说明中医药成为优势的产业和产品还不多。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医疗市场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必须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和阐明传统中医药优势特色的科学内涵,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中医药传统产业及其产品,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自己,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份额。2.5 影响中医发展的观念因素2.

16、5.1 只求保护,不思竞争 多年来社会上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潮,认为对中医不赶快抢救和不采取特殊的政策支持就要被淘汰出局。但只偏重于输血而不增强造血机能,过分强调依赖政策这根拐棍,不求自强自立,只能削弱竞争能力,使中医学失去生命力。在与现代疾病斗争中,由于疾病谱不断翻新,老理论、老经验碰到新问题,又畏于西医的强大,屈就西医。一些中医工作者,也在一定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的产生依赖思想,或全面撤退或甘唱配角,不敢与之竞争,竞争力逐步退化,特色优势日趋淡化。2.5.2 拒绝现代科学 中医学在整个发展进程中,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其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也具有一定封闭性,因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惟我独尊的观念难以轻易消除并形成另一种思潮,即对西方医学充满了戒备和挑剔,拒绝循证医学、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正在兴起的复杂性科学等研究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