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文化品牌建设初探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3442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梅戏文化品牌建设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梅戏文化品牌建设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梅戏文化品牌建设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梅戏文化品牌建设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梅戏文化品牌建设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梅戏文化品牌建设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梅戏文化品牌建设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梅戏文化品牌建设初探摘要:安徽有着悠久的徽文化历史,经典文化推进了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也为文化强省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黄梅戏享誉国内外,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绩。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黄梅戏文化品牌建设要不断改善文化品牌战略,即以承传与保护为己任,加强黄梅戏研究;以传播和发扬为目的,加强黄梅戏传播;以拓展和丰富为方向,加强黄梅戏开发。关键词:安徽 文化品牌 黄梅戏安徽是文化资源大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拥有丰富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资源。 1不仅有包公祠、明皇陵、西递宏村等等物质遗产,还有建安文学、桐城派、徽文化、中国四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号称东方芭蕾的花鼓灯

2、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发挥这些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是近年来社会各届人士共同讨论的主题之一,其关键是如何打造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搞好文化品牌建设对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赢得市场的必然选择。黄梅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发源于安徽省与湖北省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后来以完整的独立剧种形式诞生于怀宁石牌镇、成长兴盛于安庆。在安徽省文化强省的号召下,安庆市各级政府着力开发黄梅戏,成为了安徽文化品牌,使其走向全国并走出国门。为了进一步提升黄梅戏文化品位,加强品牌建设,应借鉴其它文化品牌建设经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

3、承传与保护为己任,加强黄梅戏研究;以传播和发扬为目的,加强黄梅戏传播;以拓展和丰富为方向,加强黄梅戏开发。一、以承传与保护为己任,加强黄梅戏研究黄梅戏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考虑它的承传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黄梅戏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1 查华超蚌埠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 安徽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学报2010 第四期,第 72-74 页。声音、技艺为表现手段,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为了更好地承传和发挥品牌效应,要有保护意识,应着手从

4、以下两方面抓起。其一,加强黄梅戏文献资源的整理与收集。黄梅戏渊源于唐初“黄梅采茶调” ,18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安徽怀宁或湖北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桩” 、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黄梅戏经过二百余年的发展和积淀,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为了全面了解和开发黄梅戏,需要对其发展过各的所有资源进行收集与整理。黄梅戏文献整理一直以来比较重视,1958年安徽省剧目室编印了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 ,1990年安庆市文化局以此本中的黄梅戏部分,着手整理编印了安徽省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 ,共收大小传统戏二百多个,其中二十多个属初次印刷

5、,这为黄梅戏文献资源整理有很好的启示。当前,作为非遗的黄梅戏,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是势在必行。首先,通过普查,搜集安徽省黄梅戏民间艺人和曲目,进一步完善黄梅戏剧目汇编,启动黄梅戏人物志的整理工作。其次,加强黄梅戏研究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再次,加强非纸质文献资源的收集与整理,黄梅戏作为口传艺术,在安庆境内的民间存在一些民间艺人,积累了大量的黄戏调和唱法,可以通过录音和光盘等形式收集这些口传资料。最后,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数据库和网站。其二,重视黄梅戏之乡文物重建与修复。黄梅戏以“怀腔”为特色,主要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是安徽省汉族主要地方戏剧种。因此,在安庆地区仍至安徽省内出现过一批黄梅

6、戏艺人和戏台,重建和修复黄梅戏之乡风貌是承传黄梅戏的一个有效举措。安庆市石镇是公认的黄梅戏发源地,素有“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之美誉。石牌镇正在建设戏曲之乡文化产业基地以恢复“戏曲圣地”的原貌。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应从以下方面考虑。其一,以戏曲博览馆为主体建设戏曲博览园,徽剧及黄梅戏,分别展出各种舞台切末、盔帽、服装、道具、剧本手稿、名演员使用道具、古戏台模型等。其二,以杨月楼故居修复为主体,恢复黄梅戏之村杨家牌原貌。杨月楼系石牌镇杨家牌镇人,有“天官”之誉杨月楼,具程派(程长庚) 、余派(余三胜)两派之长。文武皆能,以武戏文唱著名,形成“老杨派”之艺术风格。杨月楼系戏

7、曲之家,其子杨小楼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因此修复杨月楼故居很有必要。其三,修复老街和城隍庙徽派石牌建筑风格,以黄梅戏经典剧目来装饰,复建京剧鼻祖程长庚故居。其四,于皖河畔依水建造船形的大众戏台,整体造型为船形,建筑形态以徽派建筑造型为背景,仿古建造宛如古代的画舫,可进行大型的戏剧表演。徽剧与黄梅戏轮番上演。夜晚辅以灯饰,灯光璀璨使得戏楼金碧辉煌,华丽精彩。戏楼船型舞台为两面台,正面面向广场演出,背面面向河面演出,因需所变;这样就可以让游客乘小船在水面上看戏,重现清末石牌河上看戏的热闹情景。戏台上定期上演徽班进京为乾隆八十寿辰演唱的祝寿戏。以上仅是安庆石牌为例,当然,黄梅戏作为安徽文化

8、品牌,二百余年的积淀,在安徽各地都留有身影,在文化承传中,应该积极寻找黄梅戏的足迹,恢复其昔日的辉煌。二、以繁荣和弘扬为目的,加强黄梅戏传播繁荣和弘扬黄梅戏是创造品牌的一个重要举措,故此,应拓宽黄梅戏的传播路径。在借鉴其它戏曲艺术品牌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以下几个路径的建设。其一,以节庆为窗口,传播黄梅戏。节庆文化是地方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为了弘扬地方文化,近年来,各地相竞组织文化节。安徽省文化艺术节已开十届了,带动了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黄梅戏节庆文化在安庆地区最典型的代表便是中国黄梅戏艺术节,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渐成规模,成为安庆地区乃至中国一种戏曲文化饕餮盛宴。作为中国戏曲界最早举办

9、独立艺术节的剧种,黄梅戏艺术节自1992年开办,已办六届,成为了安庆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戏曲文化表现形式,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延续着这座城市和普通民众的记忆。黄梅戏艺术节活动让更多的民众认知黄梅戏戏曲,推动黄梅戏文化更深层次的发展,同时,丰富和重新诠释黄梅戏的发展历程,提升了黄梅戏戏曲的知名度。通过节庆活动,创造了一些黄梅戏品牌,如1991年,黄梅戏红楼梦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的“文化大奖”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玉堂春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家第十四届大众电视 “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奖、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啼笑因缘 。为了进一步普及黄梅戏艺术,黄梅戏可以参与其它一些艺术活动中,如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

10、合举办的,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要求的重要举措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这项活动从 2005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得到了全国各大院校学生普遍欢迎和赞誉,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等组织开展了“校园大舞台 徽风皖韵进高校”活动,黄梅戏作为安徽地方特色的艺术,参与其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以“讴歌建设者、赞颂新成就、展示新风貌”为主旨的“江淮情”大型演出,是我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著名文化品牌。自 2004 年起, “江淮情”每到一处,都掀起了滚滚浪潮。此外,我省为了让广大农民参与文化建设,共享文化成果,

11、打造了“中国农民歌会” 。从首届的“希望的田野”到“小康大道”到今年的“幸福之歌” ,农歌会贴近群众生活,荣获了第十五届群星奖。另外,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与传统的节日和安庆当地的风俗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继续发扬传统节日的一些黄梅戏演出传统和习俗,以进一步传播黄梅戏艺术。其二,加强黄梅戏学术研究与教育。学术研究既是黄梅戏的传播有效途径,也是黄梅戏品牌创造的一项举措。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联系合,举办一些学术研讨会,对于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安庆市当地各级政府联姻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黄梅戏研讨会”是可行的。首先,借鉴省内文化品牌徽学和桐城派的经验。如桐城市成功举办了六届桐城

12、派学术研讨会,黄山市各级政府相继举办了各种级别的徽学学术研讨会。其次,安庆市于上世纪成功举办了三届黄梅戏研讨会,积累了大量经验。正如蓝天厅长在第一届研讨会所说:“要把黄梅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黄梅戏的研究工作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2继续举办黄梅戏学术研讨会是有必要的。第一,推动黄梅戏的相关研究,推出新资料和新作品,对传播黄梅戏有重要作用。第二,通过研讨,可以估计黄梅戏发展力量和方向,指导黄梅戏的发展。黄梅戏的教育也是其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安徽省的黄梅戏剧团的分布,目前主要有省黄梅戏剧院和各市县艺术团构成。安庆市作为黄梅戏艺术发展基地,共有1所学校、2个市团、8个县团

13、、1个剧院、1本杂志、1座博物馆和12 蓝天在黄梅戏研究会首届年会上的讲话 , 黄梅戏艺术1987 年第 2 期,第 15 页。所高校的专业院系,从业人员达到1000多人,不包含200多个民间剧团。 3综观以上条件,黄梅戏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强黄梅戏人才的培育势在必行。首先,加强黄梅戏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以高校和专业剧团为主体;其次,加强民间普及教育,发动民间艺术传授亦有必要。其三,开展多形式的发展与交流。加强戏迷联谊和乡村戏班演出。组织黄梅戏名家出席号召戏迷联谊活动,选拔具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戏迷担任戏迷组织的负责人,畅通戏迷与艺术家、剧团的联系,保证戏迷团体活动的顺利开展。 4黄

14、梅戏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戏迷的支持。黄梅戏戏迷遍布全国,北京、上海等地还自发形成了戏迷组织,有专门的网络交流场所,并且定期开展活动,有助于黄梅戏的传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庆地区流行着乡村黄梅戏班,几乎村村有剧院,在农闲和节日时期,乡会戏班在当地相继演出,推动了黄梅对在民间的流传。为了更好的继承黄梅戏,有必要恢复部分乡村戏班,在农演出宣传和交流。黄梅戏影视的改编也是其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如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玉堂春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家获第十四届大众电视 “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奖、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啼笑因缘亦受观众好评。当前,各地将黄梅戏这个传统剧目改为电视剧版,以适应不同的需要。2013 年,黄梅戏

15、电视连续剧墨痕将在央视登录,黄梅戏寸草心亮相安徽大剧院,从今年起,安徽的多位梅花奖得主将远赴非洲,为当地的海外华人华侨送去中国传统的戏剧盛宴,被赞为“皖风徽韵,黄梅飘香;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在新媒体宣传发展方面,也应加大网络等媒介的文化支持力度,3D 黄梅戏舞台剧牛郎织女成功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就是一个范例。三、以拓展和丰富为方向,加强黄梅戏开发为了更好地继承和传播黄梅戏艺术,要注重黄梅戏的开发,既以拓展传播形式为抓手,加强与旅游业合作;又以丰富戏曲内涵为抓手,加强黄梅戏剧目的开发。其一、加强与旅游业的联姻。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与

16、旅游的合作,不仅丰富旅游活动的内3 赵晓和黄梅戏及其产业发展调研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 第 11 期,第 13 页。4 陈海波,许春晓,李纯戏剧引致旅游的市场开发研究以黄梅戏为例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年第 5 期,第 80 页。容, 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还促进戏剧本身的发展与传播, 达到和谐共赢。目前,戏剧表演在很多时候都是作为旅游活动中的一个内容,利用戏剧本身来进行旅游开发的情况还不多见,与戏剧相关的旅游品牌亟需培育。目前黄梅戏融入旅游的主要形式是游客到黄梅戏会馆、吴越茶楼一类的专业会所欣赏黄梅戏,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应该加强在以下两点考虑:其一,建设以黄梅戏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势在必须。安庆市石牌正在建设的“戏曲之乡文化产业基”融旅游与开发于一体,将会推动黄梅戏的开发;安庆市破凉镇以拥有原生态黄梅戏著称,将要建设的“黄梅戏文化主题公园” ,包括黄梅戏文化景点,黄梅戏文化商贸区、演艺区、职教区、生活区以及黄梅戏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