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后练习(含2014新题,含解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233398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后练习(含2014新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后练习(含2014新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后练习(含2014新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后练习(含2014新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后练习(含2014新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后练习(含2014新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后练习(含2014新题,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时训练 3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1. 2014湖 南 联 考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类群丙的有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 X 的主要途径之一D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解析:结合图可以看出,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丁为消费者,过程可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类群丙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2、。答案:D2. 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14冀 州 检 测 A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过程能量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碳元素的流动在过程以 CO2 的形式进行,在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解析:是分解者,不是构成食物链的成分;表示 CO2 库,过程获得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光合作用)过程中 CO2 被固定,(呼吸作用)过程中碳元素以 CO2 的形式被释放到无机环境,是群落中碳元素的传递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过程表示的是

3、分解者分解生产者的枯枝落叶等,而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根瘤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消费者而不是分解者。答案:C3.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 2014广 东 质 检 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2A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功能D无机环境中的 CO2 可以来自细胞呼吸解析:由图示中的箭头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量的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答案:A4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

4、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A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B可以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C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D5. 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014福 州 质 检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种群与种群、个体与个体、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之间传递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属于信息传递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

5、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对于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种群繁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性引诱剂的使用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答案:B6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解析:早期藻类大量繁殖,以藻类为食的水蚤数量随之增加,当水蚤数量增加到一定值时,藻类数量随之下降,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由于排入污水,引

6、起部分水蚤死亡,加剧了污染,导致更多的水蚤死亡,这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B7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河流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方法,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个事例说明()A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D生态系统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解析:做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其能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进行自我调节。3答案:B8. 要使一个生态系统保持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主要的措施是() 2014郑 州 一 模 A增加生产者的个体

7、数量B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C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同时对外来物种的引种要十分慎重D减少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解析: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主要由生物种类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答案:C9下列有关生物圈中“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在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非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B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都需要信息分子和受体参与C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人工合成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是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解析: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可通过胞间连丝来实现,B 错误;在农业生产中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打破害虫的性别比

8、例,从而降低害虫的出生率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D 正确。答案:B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 M 表示大气中的 CO2,则碳在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该生态系统,也可通过热能的形式输出D图中分解者可以促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循环利用解析:若 M 表示大气中的 CO2,则碳在过程中以无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A 正确。图中生产者将吸收的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进入该生态系统,进入生态系统的大部分能量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

9、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C 正确。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不能循环利用,D 错误。答案:D11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C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解析:用力抖动两翼属于雄鸟发出的行为信息。由于该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鸟之间,因此不能证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从而保证本物种不会灭绝,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

10、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答案:C412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S2 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S3 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解析: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A 正确;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的时间越晚,幅度越小,B 正确;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回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越

11、短,曲线围成的面积 S2 越小,C 错误;读图可知,S3 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D 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13.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 4 种生物的资料,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 2014北 京 练 习 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生物种类RQ铅(Pb) 汞(Hg)A 某种小乔木 0.55 0.75B 某种植食性动物 0.84 1.36C 某种大型真菌 0.48 0.91D 某种肉食性动物 1.35 2.05(1)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包括_。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_,这

12、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以_的形式进行。D 每增重 10 kg 至少消耗A_ kg。(3)利用表中信息在如图框中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4)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_越高,生物体中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5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富集作用。(5)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每一种生物的 RQ 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对临界水平的比率。RQ1,B 内汞(Hg)的 RQ1,铅、汞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且汞的威胁更为严重;由于 A 和 C 生物的 RQ” “” “15招潮蟹是生活在海边的一种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红色的大螯

13、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如图为甲、乙两种招潮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6(1)上述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停息传递中的_信息。(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_有直接关系。(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 “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中涉及的信息有_,同时可以知道,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和作用。招潮蟹的挥螯行为是一种求偶的行为信息,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绿色”属于物理信息,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行为特征属于行为信息,这些信息可在不同生物之间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持稳定。答案:(1)行为(2)性激素(3)繁衍(4)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种间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