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酶化学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29549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酶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酶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酶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酶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酶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酶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酶化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酶化学一:填空题1.全酶由_和_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_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_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2.辅助因子包括_,_和_等。其中_与酶蛋白结合紧密,需要_除去,_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_除去。3.酶是由_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_。4.酶活力的调节包括酶_的调节和酶_的调节。5.T.R.Cech 和 S.Altman 因各自发现了_而共同获得 1989 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6.1986 年,R.A.Lerner 和 P.G.Schultz 等人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_,称_。7.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以分为六大

2、类_,_,_,_,_和_。8.按国际酶学委员会的规定,每一种酶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醇脱氢酶的编号是 EC1.1.1.1,EC 代表_,4 个数字分别代表_,_,_和_。9.根据酶的专一性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_专一性、_专一性和_专一性。10.关于酶作用专一性提出的假说有_,_和_等几种。11.酶的活性中心包括_和_两个功能部位,其中_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_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12.酶活力是指_,一般用_表示。13.通常讨论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时,指的是反应的_速度,即_时测得的反应速度。14.常用的化学修饰剂 DFP 可以修饰 _残基,TPCK 常用于修

3、饰_残基。15.酶反应的温度系数 一般为_。16.调节酶包括_和_等。17.解释别构酶作用机理的假说有_模型和_模型两种。18.固定化酶的优点包括_,_,_等。19.固定化酶的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如 Km_,Vmax_等。20.同工酶是指_,如_。21.pH 影响酶活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影响_ ,(2) 影响_,(3)影响_。22.温度对酶活力影响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_,另一方面 _。23.脲酶只作用于尿素,而不作用于其他任何底物,因此它具有_专一性;甘油激酶可以催化甘油磷酸化,仅生成甘油-1-磷酸一种底物,因此它具有_ 专一性。24.酶促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

4、Burk 作图法) ,得到的直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_,纵轴上的截距为_。25.磺胺类药物可以抑制_酶,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26.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可以被_共价修饰调节;糖原合成酶、糖原磷酸化酶等则可以被_共价修饰调节。27.判断一个纯化酶的方法优劣的主要依据是酶的_和_。二:是非题1. 酶可以促成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转移。2. 对于可逆反应而言,酶既可以改变正反应速度,也可以改变逆反应速度。3.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4. 酶活性中心一般由在一级结构中相邻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5. 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6. 酶活力的测定实际上就是酶的定量测定。7. 酶反应

5、速度一般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来表示。8. 从鼠脑分离的己糖激酶可以作用于葡萄糖(Km= mol/L)或果糖(Km= mol/L)。则己糖激酶对果糖的亲和力更高。9. Km 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浓度无关。10. Km 是酶的特征常数,在任何条件下,Km 是常数。11. Km 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底物无关。12. 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种 Km 值。13. 当S Km 时,v 趋向于 Vmax,此时只有通过增加E来增加 v。14. 酶的最适 pH 是一个常数,每一种酶只有一个确定的最适 pH。 15. 酶的 pH 酶活性曲线均为钟罩形。16. 酶的最适温度

6、与酶的作用时间有关,作用时间长,则最适温度高,作用时间短,则最适温度低。17. 酶反应的温度系数高于一般反应的温度系数。18. 金属离子作为酶的激活剂,有的可以相互取代,有的可以相互拮抗。19. 增加不可逆抑制剂的浓度,可以实现酶活性的完全抑制。20. 正协同效应使酶促反应速度增加。21. 正协同效应使酶与底物亲和力增加。22. 正协同效应使酶促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变化越来越敏感。23. 竞争性可逆抑制剂一定与酶的底物结合在酶的同一部位。24. 由 1 克粗酶制剂经纯化后得到 10mg 电泳纯的酶制剂,那么酶的比活较原来提高了 100 倍。25. 酶反应的最适 pH 只取决于酶蛋白本身的结构。2

7、6. 负协同性不能用 MWC(齐变模型) 理论来解释。三:单选题1. 利用恒态法推导米氏方程时,引入了除哪个外的三个假设?A.在反应的初速度阶段,E+PES 可以忽略B.假设S E ,则S-ESSC.假设 E+SES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时,即 ES 的生成速度与分解速度相等2. 用动力学的方法可以区分可逆、不可逆抑制作用,在一反应系统中,加入过量 S 和一定量的 I,然后改变E ,测 v,得 vE曲线,则哪一条曲线代表加入了一定量的可逆抑制剂?A.1B.2C.3D.不可确定3. 在一反应体系中, S过量,加入一定量的 I,测 vE曲线,改变I ,得一系列平行曲线,则加入的 I

8、 是:A.竞争性可逆抑制剂B.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剂C.反竞争性可逆抑制剂D.不可逆抑制剂E.无法确定4. 竞争性可逆抑制剂抑制程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作用时间B.抑制剂浓度C.底物浓度D.酶与抑制剂的亲和力的大小E.酶与底物的亲和力的大小5. 下图中 I 代表了:A.竞争性可逆抑制剂B.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剂C.反竞争性可逆抑制剂D.不可逆抑制剂E.无法确定6. 哪一种情况可用增加S 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A.不可逆抑制作用 B.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C.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D.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E.无法确定7. 酶的竞争性可逆抑制剂可以使:A.Vmax 减小,Km 减小B.Vmax 增加,Km 增

9、加C.Vmax 不变,Km 增加D.Vmax 不变,Km 减小E.Vmax 减小,Km 增加8. 下列常见抑制剂中,除哪个外都是不可逆抑制剂?A.有机磷化合物B.有机汞化合物C.有机砷化合物D.氰化物E.磺胺类药物9. 溶菌酶在催化反应时,下列因素中除哪个外,均与酶的高效率有关?A.底物形变B.广义酸碱共同催化C.邻近效应与轨道定向D.共价催化E.无法确定10. 下图中哪条曲线是负协同效应别构酶的 vS 曲线?A.1B.2C.3D.无法确定11. 假定 Rs=(酶与底物结合达 90%饱和度时的底物浓度)/(酶与底物结合达 10%饱和度时的底物浓度),则正协同效应的别构酶:A.Rs81B.Rs=

10、81C.Rs1 B.n=1C.n4.试指出下列每种酶具有哪种类型的专一性。(1)脲酶(只催化尿素 的水解,但不能作用于)(2)-D-葡萄糖苷酶(只作用 -D-葡萄糖形成的各种糖苷,但不能作用于其他的糖 苷,例如果糖苷)(3)酯酶(作用于 的水解反应)(4)L-AA 氧化酶 (只作用于 L-AA,而不能作用于 D-AA)(5)反丁烯二酸水合酶只作用于反丁烯二酸 (延胡索酸),而不能作用于顺丁烯二酸 (马来酸)(6)甘油激酶(催化甘油磷酸化,生成甘油-1-磷酸)5.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相对分子质量 4 万,由 4 个相同亚基组成,每个亚基上有一个活性位点,在最适条件下,5g 纯酶制品每分钟可以

11、催化 2.8mol 甘油醛-3- 磷酸转化为甘油酸-3- 磷酸。请计算酶的比活力和单个活性位点的转换数。 6.称取 25mg 蛋白酶配成 25ml 溶液,取 2ml 溶液测得含蛋白氮 0.2mg,另取 0.1ml 溶液测酶活力,结果每小时可以水解酪蛋白产生 1500ug 酪氨酸,假定 1 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产生 1ug 酪氨酸的酶量,请计算:(1)酶溶液的蛋白浓度及比活(2)每克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及总活力。7.Decamethonium 是一种用于肌肉松弛的药物,是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剂,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来逆转或解除。请问这种药物是否与酶共价结合?属于哪种类型的抑制剂

12、?并解释为什么可以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来解除抑制。8.乙酰胆碱酯酶也可以被 DFP 失活,因为 DFP 可以与酶的 Ser 残基共价结合,但是 decamethonium 可以对酶起保护作用。在一定量的酶和 DFP 存在时,decamethonium 可以使酶失活的速度降低,请解释。9.试比较 Km 与 Ks 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10.Vmax 和米氏常数可以通过作图法求得,试比较 vS图,双倒数图,vv/S作图, S/vS作图及直接线性作图法求 Vmax 和 Km 的优缺点。11.指出下列反应式分别代表了哪种机制的双底物双产物反应。 12.(1)为什么某些肠道寄生虫如蛔虫在体内不会被消化道内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2)为什么蚕豆必需煮熟后食用,否则容易引起不适?13.-糜蛋白酶( 24 000)可以水解苯甲酰-L-酪氨酸乙酯。比活为 45.0mol/min/mg 酶。已知 -糜蛋白酶只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