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文化简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2609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医药文化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藏医药文化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藏医药文化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藏医药文化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藏医药文化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藏医药文化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医药文化简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藏文化、藏医药文化培训手册一 藏 医 药 基 本 理 论藏医药学迄今有近 4000 多年历史,其医学风格独特、理论完整、实践丰富,强调整体观念与平衡协调,具有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他不仅是藏族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传统医学宝库中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讲授藏医药的基本理论。第一是藏医药的发展历史;第二是藏医药的理论的三大学说,它构成了藏医药学的理论基础;第三个方面讲一下藏医药学独特的树喻图,树喻图是藏医药学的医学挂图,又被称为曼唐,它形象而生动地讲述了藏医药学的理论与疾病治疗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历史萌芽藏医药学萌芽时期是指从远古到公元 6 世纪的这一段时期,这一时期是原

2、始藏药和医疗经验积累阶段。约公元前 1900 年以苯教为主的象雄文化已臻于成熟。藏医学界公认的第一位藏族医家的杰普赤西用象雄文总结苯教医师经验著成苯医四续之根本医典 、解毒疗法等藏医学的奠基医典。继后,木杂扎海、色妥介普等苯医学家在苯医四续之根本医典的基础上编著成另外三部苯医著作,统称为苯医四续 ,这是现行四部医典的母本。奠基藏医药学奠基时期是指公元 6 世纪到 9 世纪中叶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名医,藏医药得到空前发展,众多博大精深的医学典籍流传至今。这一时期藏医药学上最重要的发展是公元 8 世纪末四部医典的问世。 四部医典作者是藏王赤松德赞时期九大名医中最著名的宇妥元丹贡布。宇妥

3、元丹贡布在总结苯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和中医学、阿拉伯医学以及印度医学,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终于著成举世闻名的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 。 四部医典集古代藏医学之大成,内容丰富广泛,从人体卫生保健、胚胎发育、分娩、生理、解剖、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从病因病理到诊断治疗、从药物到方剂、治疗原则、疾病分类等都有详细叙述,是藏医药的奠基之作。后经历代藏医药名家不断整理和发扬,藏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日益完善,其系统性和科学性举世罕见。可以说四部医典的诞生,使藏医药学成为具有独立理论体系、临床各科齐全、经验丰富的一门医学,从此奠定了藏医药学的基础。顾名思义四部医典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称为根本医典 、 论

4、说医典 、 秘诀医典和后续医典 ,每个部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全书囊括了藏医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争鸣公元 14 世纪中叶到 17 世纪中叶是藏医药学的百家争鸣时期,这一时期藏医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同学派争鸣的局面。这些学派中以强巴学派和苏喀巴学派的影响最大,由于强巴学派主要活动于拉萨西北高寒干燥地区,所以被称为北派,北派的代表人物是南杰札桑;而苏喀巴学派主要活动于拉萨东南地区,被称为南派,南派的代表人物是年尼多杰。藏医南、北两派及其支派虽然各有专著,但均捧四部医典为主要经典,只是某些学术观点不同,对四部医典某些内容的解释也有一些差别。藏医各大学派的竞相争鸣活跃了医药学术思想,丰富了四部医典的具体

5、内容,也促进了藏医药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繁荣藏医药学在 17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的繁荣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方面。19 世纪,藏医药史揭开了新的一页,13 世达赖十分重视藏医药学的发展,下令恢复和加强以前建立的药王山利众院、重新印刷藏医药经典著作、出巨资修订四部医典 。1897 年委派强巴派名医夏吾丹却华旦和苏喀派名医羌青巴强巴图昂主持药王山医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培养出大量学员。1835 年,帝玛丹增彭措所著藏药经典晶珠本草问世。 晶珠本草分上下两部,共收载药物 2294 种,除去重复部分,共收载药物 1220 种。这部本草巨著内容丰富,分类科学,至今仍是研究藏药的重要参考书。

6、 晶珠本草被誉为藏医中的本草纲目 ,而其实际收录的药材比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要多出 423 种。藏药材藏医药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疗效。青藏高原共有天然藏药材 2300种,其中植物药材 2085 种,动物药材 159 种,矿物药材 50 余种。常用的 300多种,其中植物类 200 余种,动物类 40 余种,矿物类 40 余种。由于青藏高原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特殊,高寒缺氧,阳光辐射强,空气新鲜,纯净无污染,使得那里的植物具有耐寒、抗旱、光合作用强、有效物质积累高等独特的生物特征,药效特别好。加上独特的理论和炮制工艺,使藏医药在多种疾病领域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日益显现出独特的医疗价值和应用

7、前景,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三大学说五源五源学说是古代藏文化中一个朴素的哲学观念。五源学说认为,土、水、火、风(气) 、空是器世(物质世界)和情世(人和一切生物)产生的五大根源,故称五源。五源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要素。五源学说将构成世界的基础物质土、水、火、风和物质存在、增长和运动的空间等五源相互滋生、演变、发展的关系,进行抽象的推衍、释译、归类,用以解释事物的结构和运动形式,是一种具有系统的逻辑思维方式。当这种朴素的哲融入到藏医的发展过程中时,就形成了藏医药理论。所以说,五源哲学是藏医学的理论根基。藏医认为,人也是有很精微的五源所构成的。人体先天源于父精母血,又在胚胎发育阶段

8、得以母体营养而增生。五源不齐全,精血则不能受孕生胎。藏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正是人体五源失去平衡的结果,所以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人体五源失去平衡的异常现象归复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三因三因学说是藏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所谓三因,就是指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藏医理论认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物质,易引发疾病的三种因素。其中隆是主导人体全身机能活动的一种动力,具有“气”的性质;赤巴是主导人体热能的一种因素,具有“火”的性质;培根与人体水液的物质保持密切联系,具有“水”和“土”的性质。隆、赤巴、培根三因素在人体各按其位、各具常量、平衡协调、相辅相成。当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时

9、,则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等的生理功能旺盛,健康无病、充满活力。但是一旦因外在因素的干扰,发生偏盛偏衰、太过不及,而相互失去平衡和协调,即发生病理变化之后,则引发各类疾病,成为发病的根源。治疗疾病的过程,其实就是调节病理的隆、赤巴、培根三邪的过程。因此,三因理论贯穿于藏医生理、病理和治疗的所有方面,藏医生理、病理和治疗无不以三因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三因学说是藏医学的根本和核心。寒热寒热学说可以说是藏医学理论的总纲。寒热学说将疾病、药物都分为寒热两种属性,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寒热属性,不同的药物也有不同的寒热属性。人体内的隆、赤巴、培根三因素、疾病以及人的意识等都源于五源。根据五源成分的多寡,人体疾病概括

10、起来分为寒热两种。藏医学将火源偏多者成为热性疾病,土、水、风源偏多者称为寒性疾病,空源寒热症兼有。寒热学说用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被称为寒热辩证法,主要就是辩察疾病的寒热属性然后再对证用药治疗。针对疾病具有不同的寒热属性,藏医学中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也有寒热之分。基本原理就是热病寒治、寒病热治。五源、三因与寒热的关系藏医学五源、三因和寒热三大学说有机结合、不可分割,是辩证施治的医学理论。其关系体现在以隆、赤巴、培根三因学说为核心,与另外两大学说紧密相关。生理状态下的三因素具有很多属性和特点,主要有寒、热属性和五源属性。赤巴性热,培根性寒,隆的寒热属性也属寒。赤巴和培根之间具有相克的关系;隆具有两重

11、性,即:遇到赤巴将其鼓得更热,遇到培根将其激得更寒。从五源属性来看,隆五源属风(气) ;赤巴五源属火;培根五源属水、土。从寒热属性来看五源,土源、水源属寒,火源属热,而风源则是位于二者之间,为中性。二、 树喻图四部医典后来被第司.桑杰嘉措绘制成彩色医学挂图,藏族称“曼唐”,共 80 幅,曼唐上的医学理论常用愿望树来形象表达,形象生动,一目了然。1、生理病理树第一幅的愿望树有两干,一干表示正常生理,一干表示病态的病理,代表正常生理的树干分三枝,分别表示人体的 3 大因素、7 种物质基础和 3 种排泄物。3 大因素在正常情况下主宰着 7 大物质基础和 3 种排泄物的变化,维持平衡,一旦失衡,便导致

12、病理变化。代表病理的树干上的 9 个分枝及 63 片叶表达了疾病的病因、途径、规律以及转归、致死的原因等等。人体三因:隆,赤巴,培根七大物质:藏医认为,人体内有七种基础物质。这七种物质为食物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和精液,被称为人体七精华。三种排泄物:藏医理论认为人体中除了七精华之外,还存在着三秽物,即粪便、尿液和汗液三种排泄物。在人的生理病理图生理主干七精华的上面绘制的三片树叶表示的就是人体三秽物。两花三果:这一部分主要的内容是藏医理论的一种哲学,即长寿之花结出无限安乐之果、健康之花结出虔诚信仰(真理)和财富之果。这虽然是一种原始的朴素哲学观念,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我们现代的一些观点和

13、理念。我们现代人所认识的财富、安乐,健康、真理、财富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和生成的关系,在古代的藏医理论中就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体现。疾病的根源:藏医理论认为贪(贪欲) 、嗔(愤怒) 、痴(痴呆)是引起人体疾病的总根源,其中贪欲能引起隆病的发生;嗔怒能引起赤巴病的发生;愚痴能引起培根病的发生。发病的原因:发病的原因包括:季节影响、饮食不当、起居不慎和其他因素四种,其他因素为外力,鬼邪作祟等。发病的途径:藏医理论认为疾病入侵人体是依靠皮肤、肌肉、脉络、骨骼、脏和腑一次侵入的六个途径,病邪通过这六个途径从表及里,从外到内,从浅入深,侵害机体而发病,影响健康。发病的部位:培根病好发于上部,近头、脑。赤巴病好

14、发于中部,近肝、膈。隆病好发于下部,近腰、髋。发病的规律与年龄、地区、季节的关系:首先依年龄段分析,因为老年人有隆的体质,所以容易患隆病;而壮年人具有赤巴的体质,容易患赤巴病;儿童则是具有培根的体质,容易患培根病。根据地区,高寒地区容易患隆病;干热地区容易患赤巴病;潮湿地区容易患培根病。疾病与季节的关系体现在:隆病在夏季、夜晚、拂晓易发,赤巴病在秋季、中午、午夜易发,而培根病易发于春季、黄昏、清晨。死亡疾病的结果:藏医理论认为致死原因有:阳寿终结、三因相克、呼吸停止、用药失当、伤中要害、呼吸停止、发烧过度、体温耗尽、虚弱不堪和其他因素。疾病的转化:隆病痊愈,转化为赤巴病;隆病痊愈,转化为培根病

15、;隆病未愈,又增添赤巴病;隆病未愈,又增添培根病;赤巴病愈,转化为隆病;赤巴病愈,转化为培根病;赤巴病未愈,又增添隆病;赤巴病未愈,又增添培根病;培根病愈,转化为隆病;培根病愈,转化为赤巴病;培根病未愈,又增添隆病;培根病未愈,又增添赤巴病。疾病的归类:藏医理论认为,不管何种疾病都可以被归类到寒热两种症中去。2、治疗树饮食疗法:隆病患者,一般用下面这些食物来调节:马肉、驴肉、雪猪肉、隔年肉、人肉、菜籽油、隔年酥油、红糖、蒜、葱;隆病患者适宜的饮料之枝显示适宜隆病患者的饮料有:牛奶、藏当归叶加黄精青稞酒、红糖青稞酒、牛骨汤青稞酒。赤巴病适宜的食物有:牛羊酸奶、牛羊清奶、新鲜酥油、草食野兽肉、山羊

16、肉、犏牛肉、青稞片、含乳蒲公英、蒲公英;赤巴病患者适宜的饮料有:热开水、冰雪水、冷开水。根病患者的适宜食物:羊肉、野牛肉、肉食野兽的肉、鱼肉、蜂蜜、旱地生长的青稞制成的揉好的热糌粑团等;饮料:牦牛酸奶或清奶、头道青稞酒、热开水。行为心理疗法:隆病患者的起居之枝显示:宜住温暖处,有好友相伴。赤巴病患者的起居之枝说明赤巴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住阴凉处,需要安心休息。而培根病患者则宜适当活动,住处需暖热。药物疗法:在任何医药理论中,药物治疗都是治疗疾病的最主要的方法,藏医也如此。在藏医学树喻图中,关于疾病药物治疗的药物之主干生长在疾病的治疗之根上。该主干左边生长着六个树枝,分别说明药物的药味和药性。另外,该主干还生长几个树枝分别具体说明治疗三大类疾病的对症药物。以上都是关于药物的说明,另外该主干上还有关于用药方法的介绍。外治疗法:藏医学中疾病的外治疗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跟中医、西医等其他医学体系的外治疗法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