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补考)复习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2463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补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补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补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补考)复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补考)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赵正遂一、名词 1、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是一个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预设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步骤的过程。 2、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教学环节:不拘一格,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一般可以包括激发兴趣、引导思考、精确认知、启迪觉悟等环节。 3、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活动和结果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大体说来具有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指引学生学习和指导测量与评价三大功能。 4、思想品德课启发教学原则: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根源于其“内省” , “灌输”则

2、是其必要的外在条件,但它是一种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素质的循循善诱,是对学生思想活动以至觉悟的启迪和激发。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遵循这一适应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原则。 5、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目标具有综合性,既注重知识、能力目标,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其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从宏观方面来说,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都或多或少的、有机地渗透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中。从微观来说,每一方面的内容也都是多元的。 6、设疑导入法:是指教师针对初中学生较强的好奇心,围绕教学主题,有意设疑问难,制造悬念,引发思维,以此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迪学

3、生的思维,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二、问题: 1、在中学教育中,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 答:中学德育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则是中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 ,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和“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 2、 思想品德课程与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有何区别? 答:两者教学内容既有相互融合,也有各自特色。但两者的课程目的不同,功能不同,具体教学目标也不同。 思想品德的知识教学目标相对浅显些、简略些;历史与社会的知识教学目标更直接、更明确些;前者侧重于(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的培养;后者侧重于学习知识的

4、能力的培养;前者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则更突出、更深刻、直接些,后者的思想教育内涵相对隐含些、间接些,等。 3、简述课堂教学中组织课堂辩论的作用。 答:辩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深化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独特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在辩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等。 4、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针对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等。 5、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答: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实质就是开发和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过程;开发和利用思想品德课程

5、资源又总是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服务的。两者犹如建筑与建材的关系。6、为什么说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决定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答:思想品德课是德育课程。德育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遵循德育规律,是一切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要途径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应遵循德育规律,所以,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决定了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策略和基本环节。 7、教学手段的使用应该为教学方法的实施服务。 答:手段永远都是为目的服务的。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需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而不是相反。不论教学手段本身是否“先进、现代” ,只有适合教学方法的教学手段才是有效的、正确的。 8、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中, “课程标准”决

6、定一切。 答: “课标”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要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必须坚持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实现理论原则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统一。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机械地理解和实施课标,只能使课标的要求走向教条化或空洞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9、实现道德“认知达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 答:道德“认知”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没有一定的道德“认知” ,就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行为。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则是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不仅仅只有道德“认知” ,也包括道德“情感” 、 “

7、意志”和“行为”等,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10、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设计学生的“体验”环节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学习程度。 答: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之一是要学生接受一定的道德认知,这就要遵循人的认识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一定的生活“体验”正是人的认识的起点,也是学生接受知识(学习) 的心理起点。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设计中,一般应以一定的“体验”为起点。尽管这一环节也能考察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其目的则是为了推进学习。 11、学生不是一张由教师任意泼墨的白纸。 答: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验,尽管这种生活和经验是如此简单与肤浅,但忽视其存在,只能使教学产生偏差

8、。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对外部信息作主动选择与加工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在于努力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社会、感悟社会;指导学生科学地观察社会,研究人生,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不能自以为是地灌输。 12、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答: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这正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学教育、教学的规律、思想品德课的性质,以及中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等,决定了在中学众多的德育工作形式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13、 “学生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客观依据。 答

9、:人的认识产生于客观存在,符合客观存在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是一种“观念产品” ,要想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符合中学德育工作的需要,即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需要,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就应把“学生实际”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客观依据,使“课标”要求等理论上的“共性”与学生实际的“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 14、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课堂规则之间要协调。 答:课堂教学中设置角色模拟、小品表演、竞赛活动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易造成课堂的失控。在课堂教学趣味性与课堂规则之间应协调处理。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内在价值。看活动是否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和学习意义,是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避免为活动而活动。课堂活动的组织必须强调规则,以便使活动有序、高效进行。但同时应注意不要让规则约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三、案例分析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