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与宝洁的整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12612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列与宝洁的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列与宝洁的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列与宝洁的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列与宝洁的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列与宝洁的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列与宝洁的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列与宝洁的整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7,吉列- 宝洁中国整合之道 (上、下篇)上篇目录第一章 引 子.-.-2 震憾全球的“豪门婚姻”.-3 吉列中国的王者之道.-4 2006 年,吉列中国问题浮出水面.-.6 宝洁吉列:合并之后的“血洗”阵痛.-. 8 第二章 剖析:10 个省与 10000 个终端.-. 11 “超蓝王朝”VS“威锋新时代”.-. 16 SCW 或 CM?宝洁吉列缘何“举旗不定”?.-. 19 第三章 宝洁经销商:“飞越迷雾”之前的黑暗.-. 25 原吉列经销商:“血洗”之后何去何从?.-. 28 终端:“烂摊子”工程如何解决?.-. 30 中国人与剃须刀:一种博奕、两种习惯.-. 33 关于 200

2、6 年宝洁吉列的“空投”策略.-. 35 第一章引 子2006 年 8 月,上海虹桥机场,两男子从出口处走出,面容憔悴,仍掩饰不住内心兴奋,肩背行李不停交谈。此时,已是晚 10 点。 他们刚从华中地区调查归来,还有另外三组人马,已在结束其它八省调查后,先行赶回上海总部。 快马加鞭,没有丝毫休息,二人驱车赶往上海总部。 凌晨 1 时,上海黄浦区,一栋办公大楼顶层,灯火通明,一群人正在“争吵” ,是市调的成果让他们激动。他们正在“变态”的享受着加班的痛快痛并快乐着。 记不得有多少次在别人熟睡的深夜,为了一个战略或战术问题,不停争论,火花、思想,都在深更半夜迸发似乎比在 WC 抽烟更具灵感。 是这么

3、一群人中国营销咨询业的一群精英,来自 lzzd 咨询机构的咨询师们; 是这样一件事全球最大的日化公司宝洁,2005 年并购全球最大的手动剃须刀公司吉列,而中国市场做为它们的首个战略整合实操阵地,需要用更有效的方法解决中国市场问题,特别是针对吉列在中国的潜在主力产品, “威锋”系列剃须刀。 宝洁吉列并购后,它们把全球首个并购战场选在了中国,这对其全球其它地区的市场整合起着模范作用,不可有丝毫闪失。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宝洁吉列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择了 lzzd,并给予了充分信任。 如何协助宝洁吉列打响全球市场整合的第一枪?乃至奉献一场经典的跨行业国际并购案?lzzd 的咨询师们,在不断寻找着最佳答

4、案。 先简单回顾一下宝洁与吉列的并购案震憾全球的“豪门婚姻”2005 年,全球最大的日化用品公司宝洁(P&G) ,经过多轮谈判,以 570 亿美元并购了吉列公司(Gillette ) 全球最大手动剃须刀企业。两者的结合真正促成了“P&G”商标的名符其实。 宝洁拥有 16 个 10 亿美元以上品牌,吉列则拥有 5 个 10 亿美元以上品牌。宝洁、吉列的合并,在其业务2/3 的范围内将雄踞全球市场首位。这桩总价 570 亿美元的并购,是宝洁并购史上的最大手笔。宝洁的产品诸如汰渍、帮宝适和伊卡璐等主要将目光瞄准女性用品市场,如今收购吉列将预示着宝洁开始向男性用品市场发起进攻。 除了著名的锋速、威锋(

5、主要供应中国市场) 、超蓝等剃须用品外,吉列旗下还拥有 OralB 牙刷、RightGuard 化妆品、Duracell 电池和博朗电动剃须刀等产品。虽然吉列规模远小于宝洁公司,但是它丰厚的利润和快速增长的产品线使之成为热门的并购目标。通过此次并购,吉列也期望宝洁的巨大海外市场和销售运作渠道,会帮助它在包括中国和东欧等发展迅猛的市场上获得突破。吉列中国的王者之道吉列, “东方不败”的神奇 宝洁公司,近十年来都是中国日化用品行业翘首,其各类日化产品一直是中国消费者首选。据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位国人拥有的十件日常洗化用品中,保守估计,至少有 3 件出自宝洁,可见其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相当之高。 而吉列

6、公司,虽然比宝洁的总盘子要小,但其行业垄断率更显惊人每 10 个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手动剃须刀产品中,起码有 5 个以上是吉列下属品牌,整体的吉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中国手动剃须刀架及刀片市场的 85以上份额,基本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吉列公司的电动牙刷 OralB 牙刷和其收购的德国电动剃须刀博朗系列,近年也为其整体市场的总体销量加分不少。当然,吉列是靠手动剃须刀起家的,主要业务现今还是在手动剃须刀领域。正如其创始人吉列先生,在 1900 年代生产其第一代刀片时,就曾将预言手动剃须刀将是其百年不变的主打产业。果真,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从 20 世纪初的超蓝刀片发展到 21 世纪的威锋、锋速感应和

7、锋速三系列,历经一百多年,无论是刀片从双面变成单面,从单层变成双层、再变成三层,吉列在全球已成为手动剃须刀的代名词,起码在中国,我们是很难将吉列与剃须刀之外的产品联想起来。俨然,在中国,吉列就是手动剃须刀的“东方不败” 。 吉列进入中国市场十年有余,从吉列上海工厂的建立、超蓝刀片在中国的刚刚起步,到现今超蓝产品遍步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能够覆盖无数乡村角落(在我们所调查的全国十省市场,近万个大小终端,几乎 85%以上都有吉列超蓝系列产品销售) ,再到威锋和锋速系列的诞生,吉列已成为中国男士手动剃须之首选。 吉列中国, “换代战略”紧锣密鼓 前面提到,虽然吉列生产经营的品类远不及宝洁,但在手动剃须领

8、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都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吉列在中国市场的主打产品,大致可划分为三级高档的锋速系列(单面三层手动型) 、中档的威锋系列(单面双层手动型)和低档的超蓝系列(双面单层手动型) 。(注:手动剃须刀的刀片层数越多,刮得越干净,也卖得越贵) 另外,吉列当年刚进入中国市场后,就对国产的飞鹰与犀牛等知名品牌进行了收购。一直以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这两款国产低档手动剃须产品销售,价格比吉列超蓝系列更便宜(且这两种超低档子品牌产品线还涵盖单层单面装的美工小刀片,是吉列整体销量的另一支撑) ,主要供给于二、三、四级市场。 这样,吉列就形成了完整的产品链,从最高档的锋速到低档的超蓝,再到收购

9、的飞鹰或犀牛,产品线一应俱全。并且,通过收购国产品牌,吉列也达到了对中国市场的快速垄断。如今,稍年长的人可能都还记得,飞鹰与犀牛以前曾是中国自产剃须刀的主要品牌,占有很大市场份额。而吉列当年进入中国,第一件事就是对这些国产主要品牌进行收购,从而得以快速占领市场。 虽然手动剃须刀行业在吉列的带领下,产品越来越先进,换代越来越快,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或是少数现象。在中国,吉列主打产品的销售情况,依旧是以低档的超蓝系列销量最高,本属换代超蓝的威锋系列则位居其次,高档的锋速系列则销量平平。 其中,吉列最不放心的就是威锋产品,因为它是吉列最看好的超蓝换代型产品,专为中国市场研制,利润高,质量好。吉列一直谋

10、求威锋成为继超蓝后的第二代主打产品,但实际情况似乎与其本意相左超蓝仍是销量奇佳,而威锋却无明显长进,甚至在宝洁并购吉列之后,销量还有些许下滑。 威锋系列,现在已成为吉列的主要心病,而这,也是宝洁吉列并购后,如何保证新一代剃须刀市场快速成长、并保证宝洁吉列的产品战略升级主要障碍之一。 2006 年,吉列中国问题浮出水面正因为吉列在中国手动剃须刀市场,一直以来扮演着近乎“东方不败”的狠角色,可以说,能够打败吉列的,唯有它自已。包括在诸多一级城市能够看到的各种竞品,比如同样是全球品牌的舒适手动剃须刀,根本无法撼动吉列的霸主地位,吉列在中国扎根实在太深。这种独一无二的品牌优越性和消费忠诚度,似乎造成了

11、吉列的“温床效应” 。 吉列的中国市场近几年一直处于表面快速增长、实则有些混乱的局面。表面上销量快速增长,一直掩盖着市场存在的一些矛盾,日积月累,越滚越大。 无论是吉列中国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了解,还是其高层们对渠道的管理、对经销商关系的管理、在中国市场的横纵向市场覆盖、各分产品价位统一性等等,这诸多问题,在以前一直处于可管可不管的半控制状态,毕竟还没有升级为台面上的“正事儿” ,也没有引起高层足够重视。终于,在 2006 年,这些问题被突然放大,摆到了宝洁吉列高层们的桌上。 2005 年,宝洁收购了吉列,几乎成为引发吉列种种市场问题浮出水面的导火索。另外,两大企业均为全球各行业老大,各有明显

12、的风格和特点。资金并购易、市场并购难。看看中国市场之复杂性,远不是一刀两刀就能快速解决,第一要时间,第二要把握火候与轻重。每砍一刀,都要分轻重。太轻,不能解决问题,太重,又易整乱市场。再加上吉列中国市场本身就存在一些大小问题,待宝洁并购之后,均都浮出水面。于是,面对宝洁的“强势”进入,吉列的中国市场,在 2006 年,开始变得异常“混乱”起来。 下文将对宝洁吉列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分别阐述。 宝洁吉列:合并之后的“血洗”阵痛吉列渠道“惨遭”清洗 2006 年,宝洁并购吉列之后的第一年,应该是个可喜之年。但中国市场,并没有双方高层想象的那般轻松整合。宝洁一进驻吉列,便开始对吉列的一级经销商展开了

13、“清洗”行动,也随即引来了一系列麻烦。 从年初开始,一大批媒体就开始报道,宝洁和吉列并购后,其对中国吉列市场“强势”进入,并快速砍掉了大部分吉列原有 CM(直供终端)渠道、FM (五金批发市场)渠道(关于直供终端与五金批发渠道将在下文详述)的一级经销商与大部分区域经理。这种宝洁烙印鲜明的“速战速决”作风,符合宝洁的强势,但是否符合吉列中国市场的现状和现实利益,却是个未知数。可能宝洁在动手之前,也没有真正透彻考虑到市场上对吉列渠道的如此巨大反应(考虑到了却不在乎是另一回事) 。在 2006 年底和 2007 年初,宝洁还将会撤换掉所有原吉列的市场业务人员,换言之,中国市场上的吉列渠道,在 2006 全年,已被宝洁进行了一场彻彻底底的“血洗” 。 吉列的中国市场,随着宝洁的强势进入,开始进入可以预见的阵痛期(或许这种阵痛比预见更严厉) 。在不明确的发展方向下,谁也不知这种阵痛将会持续多久,而随之带来的,是对吉列中国原有业务的影响。当然,宝洁肯定也有着自已的如意算盘(宝洁可能更想在男士护肤产品上大展拳脚) 。在并购过程中,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