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12458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 作者:邵志培- 1 -传承商周金石古韵,弘扬玉石音乐文化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邵志培在某种意义上讲石是人类生存之根、生活之源,人类懒以生存的早最的生产工具是石器,最早的生活娱乐乐器也是石器,如石犁、石斧、石磬、石埙等。可见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只是作为一种物质,还表现在意识、观念形态的文化方面,在千万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石或玉它具有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特征,因此,我们可毫不含糊的称之为玉石文化,也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玉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乐无石不美。可见石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玉就更是作

2、为尊贵无比、至高无尚的代词。而玉石乐器从历代的传承看,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石乐器是石磬,龙山文化期的单面磬,大家公认是最早作为乐器的石磬,其后是商代虎纹磬,而曾候乙编磬为十二平均律编置,可以说达到了完美境界!目前北京故宫藏有青玉编磬为清朝之物。而北京天坛神乐署珍藏有多种石质编磬,这些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历朝历代编磬,达五、六种之多。随着社会发展,玉器的出现,古代新的玉石乐器也不断涌现,虽然有些玉石乐器当今并无实物,但先人们给留下了许多文字记载,尤其在古代的诗词中阐述了大量外形精美、音质优良的玉石乐器,我们不妨从古代诗词中来鉴偿、剖析和考证一下这些玉石乐器的名称,以及其音色、音质和音响效果,定能全面

3、认识古代先人们的超前智慧和音乐素养。前蜀词人薜昭蕴的“小重山”一词曰:“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这里说明古代巳有玉制的箫;冯延已的“菩萨蛮”一词中有曰:“残月尚弯环,玉筝和泪弹。”又“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他又在“酒泉子”一词中曰:“金笼鹦鹉怨长宵,笼畔玉筝絃断。”这说明古代有玉制的筝,且弹者情感忧伤,悲泪拂弦而弹,情绪万分激动,以使玉筝弦泣断。李璟“浣溪沙”一词中又曰:”细雨梦回鸡寒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又告诉后人古代有玉制的笙。韦荘在“菩萨蛮”一词中曰:”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里的翠是指以翠玉石为槽的琵琶背板、头饰和弦轴,而金则

4、是指在翠玉石中镶嵌的金银纹饰。尹鹗的“江城子”词中曰:”宝柱秦筝弹向晚,弦促雁,更思量。”这里的”宝柱“指的是玉制的雁柱,亦即筝马。再在古代文人的不少诗篇中,更多的提到了众多的玉石乐器,如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等,可见唐时不只宫中有玉笛,民间也有玉笛,因为“谁家玉笛”即指百姓家在吹玉笛,而不是宫家,宫家也不可能到黄鹤楼这一百姓逰览胜地来吹笛。徐铉的“柳枝词”中曰:“风暖云开晩照明,翠条深映凤凰诚。人回欲识灵和态,听取新词玉管声。”这里的玉管即是玉制的管子,而非芦竹所为。李贺的“箜篌引”则更是描述得十分祥细:“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

5、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恁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为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媧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追秋雨。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明确告知箜篌弦是丝弦,面板是桐木板,而琴体是昆崙山之玉,如芙蓉一般,传说此玉是女媧补天时留下的五彩石;李商隐有诗道:“惟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咋夜惊。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不须浪作侯山意,湘瑟奏箫自有情。”这里提到玉笙、瑟、箫合奏的情形,这种合奏的乐器配置是完合乎今天的器乐配置要求的,瑟为主奏乐器,箫为烘托轮奏乐器,两者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 作者:邵志培- 2 -起到此起彼伏、延绵不断

6、之势,而笙起到加强节奏熏染重点的作用。此种合奏形式李白也说了:”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这是瑟箫合奏的典范。另有李德裕也写了玉笙:“仙家女待董双成,桂殿夜寒吹玉笙。”冯延已也有诗:”金笼鹦鹉怨长宵,笼畔玉筝弦断”;又道:”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残月尚弯环,玉筝和泪弹。”当时的筝虽较小,仅十三弦,但已是玉制的框体和玉制的筝马了。冯延己对玉笛也情尤独钟,写道:“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髣髴梁州曲,吹在谁家玉笛中?”等等,还有不少描述玉石乐器的诗词和文章就不一一举列了。古代文人所描述的玉笛、玉箫、玉笙、玉排箫、玉筝、玉瑟、玉箜篌、玉琵琶、石磬、玉磬已是历历在目了,玉排箫的实物是在河南淅川

7、一墓中发现,为春秋战国中晩期之物,色似汉白玉。到目前为止,只有玉笛、玉箫、石磬、玉磬、石排箫、石埙我们尚可见到其原来面目,而玉笙、玉琵琶、玉瑟、玉箜篌、玉筝等已不见其物了,但其当年的英姿和音响效果已被文人们记述给我们了。也许不久出土的文物中我们能见到更多、更精美的玉石乐器实物。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诗人们还对玉石乐器演奏者的形态、精神面貌,和其动人肺腑的振撼力、感人致深的音响效果给予了精妙体切的描述。以往很多文学爱好者则将感人感天感万物的音响效果,都记在了演奏者技艺上,完全忽略了乐器本身的影响,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却当的。试想如果是一面破鼓你技艺最高也不可能鼓出惊天动地点子来。因此我在这里要重点的

8、阐述乐器本身美妙的音色、动人的音响、再加上感人的演奏技巧才给诗人万分的感悟,诗人将玉笛、玉箫、玉筝等等冠以“玉”字,这就证明该乐器并非一般材质,而是玉做的,才收到了出奇的音响效果。下面我们来如实的复见一下这种音响效果。如李贺赞玉石箜篌中写道:“空山凝云颓不流”,即指其声使飘动的浮云都凝固不动了!又如李璟道:”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可见玉笙催人感伤、涕泪断寸肠的场景!此绝非今日之笙可达及的音乐境界,今日之笙主要作为乐队中加强节奏感的协奏乐器,笙的独奏极少、也绝非可致人“多少珠泪无限恨”的效果。又如李白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处

9、赞美玉笛亮丽之声如春风一般,满城可以听到,连柳树都听折了枝干,人更是故园情丝连连。“折了枝干”并非定是文学夸张手法,因为笛子的高音是高频,柳枝在颤动中若与笛子高频相迭,是可能折断的,不足为奇。只是从中我们见到了玉笛高音之魅力。白居易在“夜筝”一诗中道:”弦凝指咽声仃处,别有深情一万重。”这指玉筝声虽仃了,但万重情思却仍涌绕在人心头,这是乐器本身的泛音余响。这也是今日玉石筝追求的音响效果,不求如万马奔驰,但求“别有深情一万重”。这一点应该说是做到了。又如李白诗:”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天上的玉箫,人间的玉瑟和合得尤如石上清泉潺潺喘流。而玉瑟用手扫弦一挥,其声尤如万

10、松在风中恕吼一般,可见当时玉瑟音量之大,共鸣之洪亮非今日筝瑟能比!当然古代瑟比较大、弦也只少比古筝多了一倍,音量大可想而知,但如今我们要想达到“如听万壑松”的效果,那必须施以扩音设备不可,当然,我们说现代的音响设备什么效果都可以摸拟出来,这并不难,但在几千年前要达到如此境界,并不容易,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制作乐器时具有多么高超的技能,这是毋用置疑的。温庭筠对此也有描述:”三十六弦蝉闹,小弦蜂作团,听尽昭君幽怨,莫虚弹。”他将玉瑟弹奏吋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音响效果写得生动活泼、活灵活现,使人感叹之极。等等这些对音响效果的描述,如若非是玉石乐器,哪能达及。如此等等,我们在浩澣的诗词文献中,可以找到更

11、多更多描述玉石乐器的佳句,而仅从以上这些我们所孰悉的隹句中,对古玉石乐器的形态和音效已可领略、认识一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 作者:邵志培- 3 -清二楚了,这是因为只有玉石乐器的金石之声真正感动了这些文人墨客,他们才能写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警世隹句!只是近千年来,受到政治和经济、战乱和灾难等因素影响,沧海桑田的无数残酷的变迁,没能保存这些玉石乐器,断代了几百上千年,以至使我们差点遗忘了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这是可惜的!因此,今天我们有责任、有必要来研制和传承这些玉石乐器,虽无制作方法可依,但文献的描述、敦煌壁画的写实都给我们一些依据和参考,只是要把已经失传了上百上千年的、被古人们已经认识和熟练

12、掌握运用的、制作玉石乐器的精典方法,发掘出来并非易事,我们必须从新认识各种玉石的音响学理,如玉石的密度与声音在玉石中传播的速度,玉石对声波反射的敏感度、力度,透射的速度和衰减的速度,在不同玉石制的共鸣箱内产生回声的多与少、快与慢,因为共呜箱内的回声多少,决定了所形成的泛音多少及其品质的优劣,而这正是增大音量美化音色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如玉石的激发阈值的大小和对声的反应灵敏度;玉石密度的大小对共振的影响参数;玉石振动的波形,是否是周期性、听起来有否音调,因为这决定了该玉石发出的音是乐音还是懆音,是乐音即可用,是噪音就不能用作制作乐器;还有如玉石含水量、湿度、硬度、弹性模量、密度及声波在玉石中传播路

13、径和速度、玉石的阻尼性质、玉石的声阻抗;甚至对玉石乐器的频谱分析、波形观察、激光全息、声电模拟等等的数据确定、良莠检测,都只能从实践中去获取,这是个繁琐和困难重重的科题,但只有弄清玉石音响学后,才能制作出可实用且音质完美的玉石乐器,这是关健所在。这一点,就是今日的传统竹木乐器也末必能彻底全面做到和弄慬,而且极少有人去研究,尤其是乐器制作者,极少有人去累熬这些未能近利的工作,也因此很多乐器仃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有些改革反把优良的革掉了,就是因为对乐器的音响学未能认识弄慬。为此我走了三十年较为漫长的路,才摸索出了一些眉目和掌握了一些关健的数据,也孕育了玉石音响学雏形的诞生,三十年来为了将古代玉石乐器

14、传承下来,从无到有,从不懂到熟悉,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像的困堆,终于在坚定的信念和与玉石的奇缘下制作出了三十余种玉石乐器,虽不能说已经全部恢复了古玉石乐器的形状、性能和音响效果,但必竟有了玉石乐器的实物,而且一些从千百次失败中精选出来的几十件玉石乐器,无论从雕刻精湛的外观形态、还是从内在的金石之声,都让我们意识到:今天的玉石乐器已基本复原了或接近了古代的玉石乐器,它们在声乐、音乐范畴中已并列或超过了传统的竹木乐器,而且它们绝不受时间和气候的影响,可久远的保存收藏,千百年后,或须它们的音质自然进化得超想象的美,那时它们就成了古董,或成了国宝。而我们的后代仍能见到它们,演奏它们,传承它们。还有一点,制

15、作或演奏乐器的人,都深有体会,那就是新乐器须要一段时间的演奏和调教,才能发挥出最美的音色、音质。目前这些玉石乐器均是新琴,其音质己具金石之声了,如经过适当时间的演奏,可以预言会迏到古玉石乐器的音效的。至此,我们说“传承商周金石古韵,弘扬玉石音乐文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此话也非夸涨之词。其实有不少专家、教授对玉石乐器早给予了赞赏和肯定,也给玉石乐器提供了无数帮助和支持,央视和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非常及时的作了支持性的报导,只是当时尚未提到传承性的目标和出发点,悮以为是首创性的,因为古玉石乐器实在离我们太遥远了,以致使我们遗忘了它们,这应是历史的责任吧。当然,今日的玉石乐器不是件件都可冠以完

16、美两字,因为这里还有一个极重要的提高与发展的问题,这是今后要攀登的高峰。在制作技术上虽已比较成熟,但制出好的玉石乐器还决定在寻求合适的、符合要求的、精美的玉石。相信在今后不断研制和有更奇巧的玉石面世时,肯定会有更多更好的玉石乐器与世人相见。是的,传承不是依样画葫芦,传承的宗旨是要提高。因此,我们在制作玉石乐器古代玉石乐器考鉴与传承 作者:邵志培- 4 -时,在保留乐器的传统音色的前提下,根据音响学理、发音原理、共鸣要素、结构常规等因素作一些有利有制的改革,以达到进一步美化音色,加强共呜增大音量,增加艺术品的视觉效果的目的。如将琵琶面板的声区厚薄作了调整,即将高音区面板适当加厚、低音区减薄,以利对高频、低频的共振,因为较厚的板适合高频振动,较薄的板适合低频振动。但许多年来的传统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