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结题报告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12174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香校园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书香校园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书香校园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书香校园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书香校园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香校园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香校园结题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江西省第六期教学研究课题,同时也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课题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该课题为我校校域性课题,下设 11 个子课题,其中 5 个为新余市教学研究第六期立项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意在通过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 ,一方面关注学生阅读,引领精神成长,及早培养“阅读人口” ;一方面关注教师阅读,丰富文化涵养,锻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想通过构建阅读文化生态,还孩子们一个真真正正的童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自 2006 年 3 月课题开题以来,在省、市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校小

2、学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一课题的提出社会学家帕克(Robert Park)曾经说过:我们之为人是因为我们会说;但我们之为文明人却是因为我们能读。由此可见,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首先,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能力当中占据了核心位置;其次,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另外,阅读还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开放和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大量阅读的作用不仅限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收集、整合资料,应用和创新能力,更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有根基的人” 。进入 80 年代后随着视听媒体的兴起和互动的网

3、络的普及,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孩子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各国普遍发现学生的读写能力下降。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倡导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阅读运动。在英国,2003 年初教育部发布号召,要把阅读进行到底,并借助各种传播工具宣传阅读。在日本,文部省把公元 2000 年定为“儿童阅读年” ,2001 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 4 月 23 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在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倡导并进行了“阅读挑战”运动,刚刚卸任的总统布什推出了“阅读优先”方案,大力提倡阅读。在法国,语文教学大纲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学生学会阅读文学作品,通过这种学习开发智

4、力。在中国台湾地校,一向非常重视儿童阅读课程的指导和儿童阅读的推广,20002003 年全面推行了“儿童阅读实施计划” 。在中国香港特校,语文课程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课外导读”实施的时间。在国内,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的教育界正着力于母语教育新理念和实施策略的建设工作,特别是自 2003 年以来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建立“书香校园”的主张,无疑成为推动社会阅读风气形成的强有力的动力。然而,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校际之间办学差距较大,学生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生阅读的质和量均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应试教育的

5、影响和现代传媒的冲击,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没有主动阅读的愿望。为了能指导孩子进行大量且持续的阅读,及早培养阅读人口,我们将在关注各国及国内儿童阅读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为根本,以实现操作流程的科学化、目标定位的多样化、推进策略的个性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校际互动的经常化为目标,着力于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策略研究,让孩子的生命因阅读而精彩,让阅读成为老师必须的生活,让书香弥漫每个校园。二课题的界定书香校园是校园文化一种具体的表现形态,建设“书香校园”就是为师生构建一个最理想的文化生态,扩展无限的精神教育的空间。 “书香校园”的理想状态是:书

6、的香气就像花香一样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读书对老师、学生来说是最自然的事情,他们不断地从书中汲取阳光和水“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界定为:以塑造终身阅读者为宗旨,以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为抓手,以创造性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操作策略。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一)研究目标1构建操作体系:着力于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努力探索“书香校园”的经营策略,充分发挥校域整体联动的优势,分层推进。2建立评价机制:建立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等一系列的评价标准,探讨实施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使评价有效地促进课题的研究工作。3塑造完美人格:既

7、重视学生人文知识的积淀,更着重探讨如何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4建设书香校园:通过硬件和软件建设,最终促成“书香校园”的建立,促成“书香家庭”、 “书香社校”的形成,为最终营造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二)研究内容1关于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策略研究;2关于 “书香校园”建设中阅读文化生态的构建研究;3关于“书香校园”建设中课内阅读课的教学策略研究;4关于“书香校园”与“书香社校”建设的协同互动研究;5关于“书香班级”的建设与发展研究;6关于培育书香教师的实践研究;7关于不同阅读资源的教学策略研究(包括:关于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的方法与技巧研究;关于指导学生进

8、行大声朗读的策略研究;关于图画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关于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研究;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整本书阅读的有机整合研究;关于读写结合的有效指导策略研究;关于整本书的导读与交流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策略(一)精心规划,确立整体联动的实施战略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精心的规划与设计,那么在推进过程中就会出现进程慢、阻力大等一些诸如此类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效果不够显明。因此,在确立了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的思想后,我们在广泛征求基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就实验内容和推进策略进行了充分而细致的讨论,形成了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整体联动的实施战略。1构建网络,为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开

9、设“绿色通道” 。光靠校教育局“书香校园”总课题组来推进校域性“书香校园”是不现实的,我们将校内所有小学看作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强势推进。为此,我们构建了课题研究网络,整个课题研究的成员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由局长和一把手校长领衔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通过行政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第二部分是由教研室和子课题具体负责人组成课题研究指导小组,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策划、设计和指导,如一年一度读书节的安排,教师读书会的组织等;第三部分是由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核心成员,这部分老师来自教学一线,具体负责实验的实施,如书香班级的建设、书香课堂的营造、班级读书会

10、不同课型的教学研究等。整个管理网络既上下贯通又各有侧重,真正做到了举全校之力强势推进。但推进的过程又是艰巨的,我们的校长和老师从拒绝到盲从,从被动到主动,这其间的转变充分显示了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力度与效度。2制定方案,为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拟定“理想蓝图” 。校域性“书香校园”的推进,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有一个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否则就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状态,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我校在实验初就制定了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实施方案,为校域性“书香校园”的推进拟定了一幅“理想蓝图” 。但是,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又有了更多新的思考。为了将我

11、们的思考及时传达给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2007 年初,我们出台了让书香浸润维扬教育五一路小学“十一五”期间书香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稿) ,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并形成了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七大原则,即“书香校园”建设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照顾差异相结合的原则,阅读书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阅读活动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凸显重点与均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持续行动与及时反思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另外,我们还就“书香校园”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3加强培训,为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注入“源头活水” 。华东师范

12、大学的钟启泉教授指出,教师才是真正的教科书。所以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做职业学习者、终身读书人。一个不爱好广泛阅读的教师,很难想象他会去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他甚至可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压制者。同样自己阅读量的微乎其微,阅读面的狭窄,也很难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热情,也更难给予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这样又如何能为他们打好“精神的底子” ,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层面的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召开全校教师读书会,我们分别聘请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女士

13、、著名“草根教师”看云、江西省特级教师王栋生(吴非)先生、 “亲近母语”课题主持人徐冬梅女士、华东师范大学郑飞艺博士分别来我校进行有关阅读方面的专题讲座,拓宽了教师的教育和阅读视野。另外,各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08 年,我们又在维扬教育网站设立了“书香论坛” ,及时向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网上读书沙龙。2008 年 4 月 2 日,我们又提出了“书香童年”六大行动之一的“书香之旅”行动,让每个老师都能展开一段美丽的书香之旅,真正成为守护童年的“点灯人” 。在此基础上,我们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成立了“书香教师工作室” ,制

14、定了申报制度、管理制度和提升计划,全方位打造书香教师。同时还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开展校内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活动。既是培训人,又是受训对象,双重身份更为他们开拓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另外,我校目前共有小学语文教师 30 多人,其中工作 5 年内的新教师就有 24 人,占整个小学语文教师总数的 87%,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年轻化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又于 2007 年 9 月成立了“新教师研习营” ,从指导课堂教学、推荐阅读书目、考核教学基本功等方面提出了六个“每” ,为每个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划,并通过每月一次的培训活动来加以落实。同时,我们每年都对所有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情况

15、调研,形成校域性调研报告,及时向新教师传达。(二)精细运作,实施分步推进的操作策略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涉及的学校及人员覆盖面较广,要想取得更大面积的丰收,就必须通过精细化地运作来实现操作流程的科学化、目标定位的多样化、推进策略的个性化、校际互动的经常化,以形成整体联动的良好势头。考虑到这些,我们认为这项工作的推进决定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缓步而上、分步推进。第一步:活动层面点燃每个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是最最有效的。为此,从 2004年至今,我们已连续举行了六届校域性读书节。活动既涉及教师,又涉及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示了师生共同阅读的成果。如中

16、小学教师美文诵读比赛、书香校长论坛、小学生读写大赛、教师讲述比赛、 “唱响童年”校园朗诵会、 “书香校园行”系列活动此外各学校也开展读书节活动,尤其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会的建立,比如全校性的读书会、班级读书会、亲子读书会、教师读书会等,创造性地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较好地解决了“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组织问题与活动问题。这样,校域读书节“领头” ,学校读书节“唱戏” ,相得益彰。第二步:教学层面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让“阅读”好好地在校园内火了一把,可是我们也越来越发现,光在活动层面推进,只是一时的热闹,如何把阅读转化为持久的生命状态呢?我们觉得任何一项研究必须占领课堂,否则是没有生命力的。于是,我们又开始了在教学层面的推进。2005 年开始,我们着力于打造“书香课堂” ,真正将课题研究的触角伸向教学层面 。一方面,我们通过每年一度的“书香课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和相关研讨活动对全校语文教师做出思想和方法上的引领;另一方面,我们实施校域性的“书香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