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1198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锦河蟹养殖技术(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一)扣蟹培育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 1.2 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 1520 天,每亩用 75 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 80 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 23 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

2、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 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 2 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1、池塘条件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 为

3、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 0.61.5 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 1:1.5 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2、移植水草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

4、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4、清塘消毒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 75 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 4050cm 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5、放苗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放苗及密度,放

5、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 23 分钟,取出入置 10 分钟,如此重复23 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 1500 只 /亩以内,规格 120150 只/kg 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 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 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

6、)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 ,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 58 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 月 40%,7 10 月份 60%,水温

7、10 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 35 摄氏度,可以不投喂。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 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 6070%。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

8、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 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等。避免长时间喂单一饲料,否则造成厌食,饲料利用率低,影响生

9、长,出塘规格小。 (2)水质管理:河蟹对水体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养蟹池水 PH 值应保持在 79, 最适 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 5mg/L 以上,低于 5mg/L 以会影响生长,在 2 mg/L 以下便会出现河蟹死亡,调整池水的 PH 值,目前新开挖的池塘,水质大多呈酸性,要定期用生石灰浆泼洒改良水质,这样能提高河蟹对饲料的利用率,有利于河蟹顺利蜕壳,一般春季每月一次,夏秋季节每隔 15 20 天一次,每亩水深 1 米用生石灰 710 千克。注意勤换水,保持水位稳定,春季每星期换水一次,夏季每 3 天换水一

10、次,如遇持续高温,应每天坚持换水,秋季天气炎热,且常会出现闷热天气,水质容易变坏,要特别注意换水,每 2 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占整个水面积的 1/3。河蟹不耐肥水,为控制水质变肥,每亩投放 200300 尾斤两花鲢鱼种和在蟹池四周种植一引起水生植物。不同季节蟹池对水位的要求不一样,春季为了提高水温,促进河蟹生长,水位可控制在 0.50.7m,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池水深度要保持在 11.5m。 (3)防逃:专人值班巡堤,特别是下雨天和换时更要注意。(4)巡塘:观察水色,注意蟹的活动,不要弄伤河蟹,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在性腺发育丰满价格合适时可排干池水拾螃蟹健康养殖新技术一、根据河蟹生物学特性,创造优良

11、生态条件河蟹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底栖生物丰富、透明度高的水域中生长生活,为此,我们紧紧围绕改善养殖水体水质、底质条件,创造一个比较适合于河蟹生物学特乡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 选择良好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 彻底清塘消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池塘清整;二是消毒杀菌。池塘清整在冬季进行,首先抽干池水,冻晒一个月,铲除过多淤泥(留淤 5-10cm ,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检查防逃设施,维修受损部分,维护池埂,坡比尽可能达到 1:2.5-3,因河蟹夜间摄食时,大部分出现在池边浅水处。池塘清整工作做好后,即可进行消毒杀菌,具体

12、做法是采用生石灰加水稀释,全池泼洒,亩用生石灰 350-400kg。清塘消毒措施对于养殖河蟹的老池塘尤为重要,因老池塘一般与怒较深,滋生的病菌和隐藏敌害生物也较多,故必须彻底清塘消毒。 重视水草种植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敌蜕壳的场所,也能净化水质,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同时,也是河蟹喜食的好饵料,夏季还可起到防暑降温,促进河蟹生长的作用。“蟹大小、看水草”、“要想养好一塘蟹,先要种好一塘草”,这是河蟹养殖户的经验之谈,也是河蟹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做法是:清塘药物性消失后,池水保持在 20-30cm,待水温逐步回升后,即可种植水草。品种主要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沉水植物。从水草的品

13、质看选择轮叶黑藻、伊乐藻为好,苦草次之;从生产季节方面看,以伊乐藻为佳,因伊乐藻耐寒性强,以春秋季为蕞家生长季节,长势最快,冬季也不死亡,可以早种植、早生长,从而可以早放蟹种,提早饲养管理。种植方法:轮叶黑藻、伊乐藻以无性繁殖为主,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办法,没亩用草量 10-15kg,行间距 1-1.5m,前池栽插;苦草,又名面条草、非韭菜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其种子细小,长度 2-3mm,籽茎0.3mm,子粒包裹在草荚内,播种前先用水净泡 10-15 小时,用擦板搓出草籽,将草籽用泥土拌均,泼洒即可。既可散播,又可条播,没公斤草籽可播种 5-8 亩。种植时间,伊乐藻在清塘的冬季或早春,轮叶黑藻

14、、苦草在 3 月份。水草种植前,每亩施用 2-3 公斤复合肥作为基肥,让水草快速生长。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的池塘,因其萌发较迟,而需在池塘四周离池边 1 米处设置水花生(喜岸莲子草)带,宽度 2 米、作为辅助措施,用来吸收水体肥力,调节水质,提高河蟹栖息、避敌蜕壳场所和遮阴降温。 及时种植螺蛳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又能摄取池塘水体底泥、残渣剩饵所致的有机营养物,在满足了自己不断生长繁殖的同时,改善了池塘底质,净化了池塘水质,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具体做法:在清明前后,每亩投放螺丝 400-500kg。二、自育蟹种,合理放养,奠定良好生产基础首先把好蟹种自育关。大规模优质河蟹养殖必须有

15、规格优质蟹种奠定良好种子基础,优质的蟹中必须有优质的蟹苗(大眼幼体)提高可靠保证,我们主要采取定点育苗,自育蟹种来解决种源问题。第二把好蟹种放养关。具体做到“一区”、“三改”、“三适”。“一区”即设置蟹种暂养区,用围网一块养殖区域,占大塘面积的 1/10-1/5,将挑选的优质蟹种放入其中强化培育,待大塘的水草长至占整个塘面的 50%以上,螺蛳繁殖已达一定数量时,再将暂养的蟹种放入大塘饲养;“三改”,即改冬放为春放,改小规格为大规格,改外购蟹种为自育蟹种。冬季蟹种处于越冬休眠状态,活动能力差,容易受伤,冬季放养蟹种影响成活率和回捕率,放养小规格蟹种影响年终商品规格,外购蟹种与自育蟹种相比较,经几

16、年的实践证明,自育蟹种的成活率、抗病力及成长规格,都明显优于外地购买的蟹种;“三适”,即适当的放养规格、适当的放养时间和适当的放养密度。放养规格一般掌握在每公斤 80-160 只,放养时间一般控制在 2 月底至 3 月份(放入暂养区时间),放养密度一般确定在 450-500 只/亩。蟹种放养时先用 8ppm 高锰酸钾浸泡 10-15 分钟后,再行放入暂养区。三、科学投喂、调节水质,精心饲养管理1、在饵料投喂上,首先注重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等基础饵料的培养,对于水质清瘦的池塘,特别是在养殖前期和新开挖的池塘,要定期施肥,以促进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施肥的品种主要有:经发酵和消毒杀菌过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等无机符合肥。然后加强人工投喂,按照“前后精,中间青”、“晕素搭配、青清结合”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喂管理。整个饲养过程饲料安排各有侧重:前期,为蟹种放养初期,蟹种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