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7设计说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211290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9~77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59~77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59~77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59~77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59~77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9~77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9~77设计说明(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 划 及 建 筑 设 计一、项目概况江西省儿童医院新院区选址于南昌市红谷滩中心区,用地呈梯形,东西向约150米,南北向约490米,总体规划用地面积约为75918。南临碟子湖大道,北靠乌沙河水系。江西省儿童医院拟新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大型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总体规划规模为1600床,总建筑面积238531 (地上193030 地下45501) 。二、用地规划1.总平面布局围绕“开放式环状规划”的理念,形成两轴、一心、一环、匀质秩序的模块化空间序列。一心:基地中心为主体医疗综合楼,东面设置主入口广场,并以此形成核心,不同等级的道路、不同类别的绿化以及模块化的功能。结

2、构或辐射、或交织,或扩展,形成院区特有的肌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现代医院设计理念:关注 患 者 的 行 为 路 线 , 提 升 医 院 的 环 境 空 间 品 质 , 创 造 医 院 与 城 市 的 良 好 对 话 。两轴:功能轴,以医疗街串接医院主要医疗、对外服务功能区域,实现医院与城市的无缝链接;景观轴,院区内设置大面积生态绿化,在城市景观体系中,为医院打造强烈的景观印记。横向景观轴:各个功能分区之间设置广场、绿化、休闲步道,大大提升医院内部景观品质。一环:环状规划结构,串接医院各功能区块,主要区域与次要区域的资源共享,散发巨大的服务能量。2.本项目分为三大功能区块:医疗区、后勤保障区和

3、配套用房。3.出入口:基地共设三个主要出入口。医院主要出入口设于基地中部,考虑用地南北窄,在中部形成开放广场,实现人车分流,功能转换。入口广场内接中心绿化广场西侧为急诊、急救出入口;传染病出入口、污废出口设于基地最西端,独立出入;正对绿茵路的延长段将配套用房与医疗区分开。4.退距:建筑沿城市道路碟子湖大道退距15米,其他方向均满足国家及南昌市城乡规划条例退距要求。三、建筑设计医疗区以“半集中式布局”将门诊、医技、住院三大功能模块结合,尽量缩短就诊者就诊路线,充分考虑医院资源共享,各功能区依照:诊治、内外、动静、洁污等对应的关系展开同时之间由绿化中庭分割。门急诊医技住院楼以医疗内街作为主轴线将各

4、部分贯联起来。医疗综合楼门厅的空间及交通体系组织实现了门急诊、医技、住院部的可识别性和可达性。门急诊楼:临碟子湖大道展开,急诊门诊位置分区明确,分设出入口。采用走道式侯诊,大诊室带卫生间。主入口大厅两侧分别为挂号收费处和预诊导诊台。急诊入口位于医疗街一层尽端,正对碟子湖大道,两侧分别为急诊诊室和留观病房;二层为输液中心;三层、四层为门诊诊室;五层为儿童保健、康复门诊;六层为五官/口腔/眼科及腔镜室;七层为独具特色的儿童乐园,为前来就诊的少年儿童提供活动的场所;八层为医疗图书馆;九层为病案统计科。医技楼:设置于门急诊与住院部之间,一层为放射科和中心供应;二层为器械科和静脉配液中心;三层为功能检验

5、科和药剂科;四层为检验科;五层为手术中心。住院楼:南临乌沙河水系设两栋住院病房大楼二十层,每层双护理单元。取最有利的采光通风的朝向,远离城市道路,相对安静的环境有利于病人的休息治疗。住院大楼底层设住院入口大厅,两侧分别为总值班、信息科、输送控制、保卫科和被服中心;二层为PICU;三层为NICU;四层为新生儿病房;五层为新生儿外科病房和外科ICU,与手术中心同层,减少交通距离;六层为心脏中心ICU和心中心病房;七至二十层为标准病房层。共有床位1500床,标准病房层每层有两个护理单元,病房均位于南面,其余建筑对病房没有日照遮挡。能满足病房冬至日不低于3小时的日照标准。感染楼:相对独立单独布置在西北

6、角,避免人员交叉感染,一层分为肠道、发热、肝病门诊,出入口各自独立;二至六层为感染病房,有感染病床位100床。办公后勤保障楼:毗邻住院大楼,由连廊与之相连,包括后勤服务及办公两大部分功能,共七层,与住院楼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一层设有总务库房、荣誉室、食堂等;二层为后勤办公用房;三至七层为办公用房。院内生活区:位于基地东侧,东南角布置一栋六层培训教学楼供医疗教学培训使用,一层为食堂,二至三层为培训教室,四至五层为培训办公用房和培训辅助用房,六层为员工活动中心及为大型会议室,邻近次出入口,对外交通方便。为满足院内生活需求,基地东北角设布置两栋高层公租房。地下室:地下室平时做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含中心吸

7、引和供氧。结构设计一、概况1. 设计依据:工程结构设计以国家现行法规、规范及标准为依据,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有: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 2009 年版)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2006 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

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 年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GB 50108-200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 江西省儿童医院新院区选址于南昌市红谷滩中心区,南临碟子湖大道,北靠乌沙河水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拟建场地属于 0.05g 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属于 6 度抗震设防区。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南昌市重现期

9、按 50 年进行考虑,基本风压为 0.45KN/,对高度60m 的高层建筑重现期可按基本风压的 1.1 倍进行考虑,其基本风压取 0.50KN/,地面粗糙度按 C 类考虑。基本雪压值:0.45KN/。3. 设计楼面和屋面荷载:主要的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KN/):办公、会议室、宿舍: 2.0门诊室、病房、保健室、阅览室: 2.0食堂、一般资料档案室: 2.5手术室、电脑房: 3.0X 光室: 4.0消毒室: 6.0血库、档案室、设备库房: 5.0厕所、盥洗室: 2.5走道、门厅、楼梯:(消防疏散) 3.5电梯机房、设备机房: 7.0上人屋面(屋顶花园): 2.0 (3.0)不上人屋面: 0

10、.5有医疗设备的楼(地)面活荷载的最终取值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它楼面和屋面活荷载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2006 年版)及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取值,恒荷载载依据楼板具体情况确定。二、结构设计1. 建筑物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及抗震等级: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规定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 50 年。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规定本工程中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即乙类) ,按抗震设防烈度 6 度确定地震作用,并按

11、设防烈度 7 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后勤保障楼、培训教学楼、等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即丙类) ,按抗震设防烈度 6 度确定地震作用及抗震措施。2. 上部结构选型概述:本工程中医技楼地上主体 5 层,传染病楼地上主体 6 层,建筑高度均小于 24 米,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住院病房楼地上主体 20 层,建筑高度约 73.5 米,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为 A 级高度高层建筑,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二级。门急诊楼地上主体 9 层,建筑高度为 33.9 米,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食堂办公后勤楼地上主体 7 层,建筑高

12、度 27.95 米,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为 A 级高度高层建筑,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培训教学楼地上主体 6 层,建筑高度 22.2 米,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3. 基础选型:结合本工程所在地区以往设计经验,拟建高层建筑的基础可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多层建筑及纯地下室的基础可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或天然基础。由于地下室埋深较大,相应的地下水对其产生的浮力作用也较大,如设计时抗浮验算无法满足要求时,需设置抗浮桩或抗浮锚杆。具体基础选型需待甲方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后,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及相应的上部建筑结构形式确定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4. 地下室结构做

13、法及防水:本工程地下室为地下一层,按地下停车场与人防工程结合设计、平战兼顾。地下室墙、底板及顶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初步估算地下室外墙厚度为 300mm,顶板(梁-板体系,考虑种植覆土)厚度为 250mm,地下室底板(梁-板体系)厚度为约 300mm。由于地下室总长度约 470m,宽度约 140m,属于超长地下室结构,为了减少和控制混凝土构件裂缝,初步考虑地下室沿长、宽向均间隔 30m40m 左右交替留设施工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同时在水泥、外加剂等材料的选用、构造设计以及施工组织、工艺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设备用房防水等级为二级) ,地下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防水混凝

14、土,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为P6,并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用其它相应的防水措施。地下室施工时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宜在基坑外侧周边及基坑内布设一定数量的降水井,并在坑内侧设置一定数量的排水沟和集水井,确保基坑工程的顺利安全施工。5. 结构设缝:住院大楼总长 123m,拟设置两道伸缩(防震)缝;门急诊楼总长 117m,拟设置一道伸缩(防震)缝;培训教学楼总长 86m,拟设置一道伸缩(防震)缝;医技楼总长 86m,拟设置一道伸缩(防震)缝,后勤办公楼总长 94m,拟设置一道伸缩(防震)缝。其余各楼可不设缝。给 排 水 设 计一、设计依据1、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

15、B50015-2003)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5、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8、给排水国家标准图集及江西省赣标图集9、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图纸二、设计范围包括院区内的生活给水系统、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自动喷水消防给水系统、手提式灭火器的配置,雨水系统和生活污、废水排水系统。三、给水系1、水源:由市政给水管引入两根DN200给水管在基地内连成环网,在后勤保障楼地下室设置生活贮水池150吨,消防水池为350吨。2、生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600吨/日。3、给水系统:本院区给水系统分为二个区,即地下室至三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四层至顶层由地下室变频泵供水。屋顶设有一个消防水箱,其中室内10分钟消防水为18T。4、热水供应:病房卫生间内,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