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1121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导读: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大城市?你住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最新出台的标准帮你释疑解惑,而新标准可能给一些城市带来新的机会。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大城市?你住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最新出台的标准帮你释疑解惑,而新标准可能给一些城市带来新的机会。为何出台新标准?国务院 20 日发布的 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为: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 50 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 万以上 100 万以下的为

2、中等城市;100 万以上 500 万以下的为大城市;500 万以上 1000 万以下的为特大城市;1000 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此前,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是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在统计工作中主要分为几组:100 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 50 万100 万为大城市;20 万50 万为中等城市;20 万以下为小城市。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过去的划分标准是按照市区非农业人口来划分的,现在非农业人口的概念已经不再用了。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国采用的是跟世界接轨的标准,但中国的国情跟发达国家不一样,中国是

3、一个人口大国,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很多普通地级市甚至县级市都达到了 50万以上人口,这在国外就是大城市,但在中国显然不是,因此调整城市标准也是为了符合城镇化的需求。新标准有啥用?那么重新划定标准会有哪些影响呢?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的与城市规模分类相关的政策、标准和规范等要按照新标准进行相应修订。牛凤瑞告诉本报,我国现有的很多政策都是根据城市规模来制定,比如一直在限制特大城市的建设用地供应,那么何谓特大城市,按照过去 100 万人口以上就是特大城市,但现在这些城市还处在发展过程中,远没有到需要限制发展的程度。再比如我国新型城镇化提倡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放开中小城市落户,按过去的标准,只有

4、50 万人口以下的才符合放开落户的标准,但现在范围就大了很多。此外,像轨道交通建设与否也跟城市规模息息相关。比如目前修建地铁所使用的标准仍是 2003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即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城区人口应在 300 万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 100 亿元以上,GDP达到 1000 亿元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每小时 3 万人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货币的贬值,GDP 和财政收入这 2 项指标有太多的城市已经达标,但城区人口始终才是最重要的考量指标,因为没有一定规模的人口聚集,就没有相应的交通流量,修建地铁也就没有必要。正因为如此,除了因为顾及修

5、建地铁影响地下泉水的济南之外,目前主城区人口在 300 万以上的城市,基本已获批修建地铁。也就是说,新标准中的型大城市基本都满足修地铁的标准。贵州省政府参事、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认为,东部一些普通地级市尽管经济总量比较大,但这些地方中心城区很小,很多产业和人口都是在下属的县市和乡镇,修造地铁相对缺乏必要性。像中西部一些省会如贵阳、兰州等城市的 GDP 总量尽管不大,但作为省会城市,也是交通枢纽,城区人口比较多,发展空间也比较大,修造地铁就很有必要。不过,在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看来,在调整城市标准的同时,政府应该努力做的是如何将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公共资源均等化,让更多

6、中小城市也能吸引城镇化的人口,而不是仅仅简单地限制大城市的进入门槛。例如,在广东,除了广州和深圳严格控制外,其他城市都放宽了落户条件。在福建,除了福州和厦门两个中心城市,其他城市也都放宽了落户条件。丁长发对分析,我国公共服务资源往往由行政等级决定,大城市集中了最好的教育、交通、医疗、文化等资源,相应的产业也比较发达,对周围形成明显的“虹吸效应”。因此,尽管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提出要严格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发展中小城市,但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如果不做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更多公共资源、产业向中小城市倾斜,而只是限制大城市的用地、人口规模,那么未来人们仍然会往大城市走

7、。”丁长发说,在限制用地规模的情况下,大城市的房价仍会进一步上涨,生活成本会更加高昂。 未来超大城市达 10 个以上目前坊间比较城市之间的经济指标时,往往是以建制市所管辖的范围来进行,因此很多城市的 GDP 实际上包括了辖内下属的县市以及远城区。但一个城市的大小以及辐射力,主要还是跟中心市区的人口、经济规模有关。例如,若按建制市所管辖的范围来算,重庆总人口接近三千万,俨然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但实际上,重庆总面积达 8 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其中心城区人口在一千万左右,不及北上广深等地。同样的,河北的老省会保定总人口达 1100 多万,但市区人口也就在百万左右,只是一个普通的三线城市。

8、按照新的标准,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城区常住人口 1000 万以上超大城市至少已有六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和天津、重庆 2 个直辖市。而介于 500 万到 1000 万之间的特大城市则更多,包括武汉、成都、南京、杭州、沈阳、西安、郑州、哈尔滨、青岛、苏州共 10 个。至于 300 万到 500 万的 I 型大城市则多达数十个,包括长春、大连、济南、无锡、宁波、福州、厦门、长沙、昆明等众多二线城市。也就是说,市场上常说的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划分中,城区人口在 300 万以上的城市中,除了四大一线城市,其他城市都是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一般都拥有大型的飞机场和火车站,拥有较好的公共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二线城市以下,则基本就是普通地级市,对周围的辐射和发展较为有限。牛凤瑞预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对周围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会进一步显现,未来超过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将在 10 个以上,包括武汉、成都等均可能进入到超大城市的行列。此外像郑州、长沙、南京等人口大省的省会未来发展空间也很大。丁长发说,像沿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市场发育比较充分,城市阶梯体系也比较完善,配置比较合理。而中西部市场主要资源集中在省会大城市,这些省份在计划经济时代国企也集中于此,因此没有形成比较合理的城市群体系。(选自:第一财经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材标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