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995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418课程名称:环境规划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lanning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 54学分:3.0适用对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先修课程:环境监测 、 环境影响评价 、 环境经济学二、课程简介环境规划是为克服社会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和主观性,使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而对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和规定。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环境保护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系统阐述环境污染源的分析与评价;环境容量与空间门槛分析

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中的预测方法;环境规划的文本类型与内容编写;城市环境规划等。课程以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应用模糊数学,灰色理论建模进行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力求科学准确,并有利于程序化。In order to bring 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proper arrange the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this just is the main aim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achieving this pu

3、rpose, the follows is necessary, the analysis and appraisal of the resource of pollution, the study on environmental capacity, the analysis of space threshold, the appraisal of ecology systems, the methods of prognosticate, the type and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report, the urban environment

4、al planning, etc. The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a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stems engineering. Fuzzy math and grey theory also are applied to appraisal and prognosticate in this cours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环境规划学是专业课,它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科学与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及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它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5、本课程的教学将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展开,其教学目的是:1、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在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不同环境规划类型、掌握主要环境规划类型的规划内容、编制程序和方法,锻炼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掌握环境规划学理论和方法体系。2、通过“GIS 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实践,使学生了解并学会 GIS 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技术,获得从事环境规划编制的技能和手段,学会运用综合方法开展环境规划工作;同时培养学生对这一专业领域的兴趣,为今后在这一领域的继续深造或采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较扎实的基础。四、教学内容及要

6、求 第一章 绪 论(一)目的与要求了解环境规划的涵义及作用,理解环境规划的特征及原则,熟练掌握环境规划的任务及类型。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规划概述1主要内容一、环境规划的涵义(一)环境规划的概念 (二)环境规划的内涵 二、环境规划的作用(一)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三、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一)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环境规划与经济区划 (三)环境规划与国土规划 (四)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2基本

7、概念和知识点环境规划的概念、内涵、作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识记环境规划的概念及作用。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原则1主要内容一、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性 (二)综合性 (三)区域性 (四)动态性 (五)信息密集(六)政策性强 二、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 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规划的特征及原则。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掌握环境规划的特征及

8、原则。第三节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类型1.主要内容一、环境规划的任务(一)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1. 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 4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二)当前我国环境规划基本任务1. 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2. 坚持污染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3. 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4. 建立和完善综合决策、监管和共管、环境投入和公众参与 4项制度 二、环境规划的类型(一)按规划期划分 (

9、二)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 (三)按环境要素划分 (四)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五)按性质划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规划的任务及类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掌握环境规划的任务及类型。第四节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1.主要内容一、国外环境规划的发展二、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三、我国环境规划的现状分析四、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和展望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国外环境规划的发展,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我国环境规划的现状分析,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和展望。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掌握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1.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是什么?2. 环境规划

10、的任务及类型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采用电子多媒体教案。结合实践教学,注重交叉学科的思维模式、技术途径及方法论。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一)目的与要求掌握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人地系统、复合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理论。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承载力1.主要内容一、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一)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质、水、土壤、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生存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物,它们分别构成 了大气环境 、水环境 、上壤环境 以及城市环境等要素子系统。(二)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关系二、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1环境承载力 2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

11、划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的关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掌握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的关系。第二节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1.主要内容一、可持续发展二、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理论三、人地系统持续发展理论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理论与人地系统持续发展理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熟练掌握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理论与人地系统持续发展理论。第三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1.主要内容一、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特性(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 1. 生产即为社会

12、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2. 生活即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3. 还原即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 4. 信息传递人类一方面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人类还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操纵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按照人类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二、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1)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矛盾 (2)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的缓慢性之间的矛盾 (3)地球上蕴藏的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等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4

13、)地球的体积是有限的,物质的生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的发展如无计划是无 限的,这也是一个矛盾。三、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结构与功能、特性,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理解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理解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理解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第四节空间结构理论1.主要内容一、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城市环境功能区划(一)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二)环境功能区划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与集聚规模经济(一)城市空间结构

14、的环境经济效应 1企业的集聚效应 2功能区的邻近效应 3城市设施间的协调效应 4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 5时间的经济效应 6城市合理配置及对外联系效应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聚规模经济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效应与集聚规模经济。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效应与集聚规模经济。(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采用电子多媒体教案。结合实践教学,注重交叉学科的思维模式、技术途径及方法论。第三章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内容(一

15、)目的与要求掌握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熟练掌握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熟练掌握环境评价和预测方法,理解环境功能区划。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1.主要内容一、弄清问题二、提出合理目标三、制定最小费用规划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第二节环境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1.主要内容一、环境规划目标的确定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三、环境规划指标类型1. 环境质量指标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4相关性指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体系和指标类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体系和指标类型。第三节环境调查与评价1.主要内容一、环境调查与信息采集二、环境评价一般要求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3 污染评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评价的方法、内容和要求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环境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其调查程序。第四节环境预测1.主要内容一、预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