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文件管理”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0974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文件管理”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信息技术“文件管理”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信息技术“文件管理”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信息技术“文件管理”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信息技术“文件管理”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文件管理”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文件管理”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讲座小学信息技术“文件管理”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马 坚(北京市宣武回民小学、小中高)教学现状 在小学阶段,“文件管理”这部分教学属于基础模块,要求学生学会浏览文件资源,能够对文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虽然是独立的教学单元,但教师们往往感觉知识点比较零散,文件管理的基础操作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很少见到老师们选择这部分知识开展教学研究课。 在开展“文件管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学生应该对操作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些版本的教材会将这个单元安排在“画图”或其他单元的后序位置。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对文件的操作有了一定的感受,如,建立个人文件夹并保存过自己的“画图”等作品,对文件

2、和文件夹有了一定的认识出于上述原因考虑,不少老师会将文件管理这部分教学分散到“画图”及其他单元教学中。这种教学安排虽然能够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根据实际需要学会一些文件管理的操作,但教学的零散处理会弱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影响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主要任务是破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因此,课程内容相对浅显,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孩子们接触信息技术系统学习的首任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虽然学生对“文件管理”的一些知识可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

3、还存在概念混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如,个人资料乱存放或不能准确找到指定的保存位置,文件命名存在随意性等现象。因此,对文件的有效管理等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技能,需要老师们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辅导与训练。 一、教学意义 1. 系统了解基础知识 明确文件、文件夹、文件夹的树形存放结构、文件和文件夹的路径等概念。 2. 规范掌握基础操作 “文件管理”这个单元主要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管理的基础操作知识,规范有效地进行文件管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学生顺畅开展其他单元学习的基础。 由此可见,老师们应当意识到,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中,系统开展“文件管理”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二、教学内容 1. 理解文件和文件夹

4、的相关知识 知道什么是文件和文件夹,了解文件的命名规则。 了解一些常见的文件类型,能够识别这些文件的图标:文档、图片、音乐 会查看文件和文件夹的主要属性:大小、文件类型、创建时间 理解文件和文件夹路径的含义:文件夹的层级关系,路径的基本格式 2. 认识并使用资源管理器 认识资源管理器,了解窗口的基本结构地址栏、左窗格 认识文件夹的树形结构也称为文件列表,理解文件夹之间的层次关系 浏览文件和文件夹:文件夹的展开与折叠、导航窗格的不同显示方式 3.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常用操作:查找、新建、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等 了解回收站的作用,能够还原被删除的文件和文件夹 三、W

5、indows7 系统资源管理器 目前多数学校安装的是 Windows XP 操作系统,各地区使用教材也多是基于 Windows XP 系统。而新版的 Windows7 操作系统做了不少改进,相信未来几年,在学校和学生家庭所使用的电脑上, Windows7 操作系统必然会逐步取代 Windows XP 系统,建议老师们结合本地区的发展水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补充 Windows 7 系统的文件管理知识。 Windows7 系统的文件管理操作与 XP 系统有一定的差别,针对一些细节,做以下简要介绍:XP 系统下,浏览文件等资源一般会采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两种方式,而 Windows7

6、 系统双击桌面的 “ 计算机 ” ,直接呈现“资源管理器”的显示模式,窗口左窗格显示整个计算机的资源划分为:收藏夹、库、计算机和网络 ( 图 1) ,这在之前的版本系统中都是从没有见过的分类方法。这种改变是为了让用户更好的组织、管理及应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例: 收藏夹下 “ 最近访问的位置 ” 中查看我们最近打开过的文件和系统功能。 ( 图 2) 在网络中,我们可以直接在此快速组织和访问网络资源。 “ 库 ” 是 Windows7 系统中引入的新概念, 除了系统默认的 “文档”、“图片”、“音乐”和“视频”库,使用者还可创建自己的资源库,利用它收集不同 位置 的文件,并将其显示为一个集合,而

7、无需从其存储位置移动这些文件。利用 库 组织和访问各种资源,使 管理和使用变得更为简便。 Windows7 系统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的地址栏具备更为简单高效的 导航 功能,我们可以在地址栏上浏览选择上一级文件夹中的其他资源。 ( 图 3) 在菜单栏中,一些常用的操作命令如刻录,新建文件夹都被 Windows7 置于菜单栏上,方便我们随时使用。此外, Windows7 的视图模式等也有一些调整。 Windows7 系统对预览功能进行了不少改进,不仅仅是预览图片,还支持预览文本、 Word 文档、视频文件等等,这些预览效果可以使用户直接快速了解其内容。 ( 图 4) 四、教学建议 1. 概念教学情境化

8、 本单元涉及很多基础概念知识,简单的讲解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作为动手实践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在关注“双基”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能力目标的实现。学生会背出多少概念并不重要,而是看他们会不会理解和应用。比如,“文件夹”、“文件路径”、“文件属性”等概念,不一定需要学生背出它们的确切定义,但要求他们知道怎样运用文件夹管理文件资源,能够将文件准确地存放到指定位置。 设计情境化的教学任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的学习。情境化的概念教学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真实

9、而生动,最终实现理解并灵活运用的程度。 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思考有关概念的教学设计: 挖掘资源创设学习任务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开展学习活动,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的学习任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构建新知识、发展能力。 实例 1 “一封求助信”片断 1( 课件 ) ,课程的导入。创造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出查找文件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了解文件存放位置的需要,导出有关文件路径的概念学习。 实例 2 “文件和文件夹”片断 2( 视频 ) ,图标与文件类型。利

10、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图标识别文件类型,为后面的文件分类整理打好基础。 实例 3 “文件与文件夹”片断 3( 视频 ) ,文件的分类整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以及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问题引导探究学习任务 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巧妙设计学习任务,还要用心预设每个教学环节的设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建构知识。 实例 4 “一封求助信”片断 (4 视频 ) ,查找求助信的存放位置。“你喜欢哪种表示文件位置的方式?为什么”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文字语句方式不易直观表示

11、文件夹的层次关系,结构图直观但绘制复杂,老师告诉大家一种更简洁的表示文件存放位置的方法。” 教师预设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引出文件路径的概念学习。 实例 5 “一封求助信”片断 5( 视频 )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自主发现“资源管理器”左窗格文件夹前的加号和减号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资源管理器中树形目录的概念,比起教师填鸭式的讲解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课堂生成因势利导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资源是课堂上即时产生的,出乎教师预想之外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利用好这种资源,能让师生的课堂学

12、习活动充满灵气。 实例 6 “存储设备与容量”片断 6( 视频 ) 。巧妙利用系统资源,及时抓住学生的疑问,通过答疑,使学生理解存储设备与容量的概念。建议联系具体实例,如,一张数码相片的大小, 1GB 、 4GB 的 U 盘或存储卡大约能存放多少数码相片帮助学生对几种容量的大小加深感性认识。老师及时抓住学生产生的疑问,教师的解答,使学生了解了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对几个抽象概念的认识。 情境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分析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几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任务不求多、大,而应少

13、而精,求实。 第二 ,设计学习任务应避免形式化,注意其科学性,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有些任务设计注重趣味性,但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 移动整理文件,提供各种趣味图片、视频、游戏 ) 。有些任务设计提供的学习素材脱离学生生活,不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随意找一些成人化的图片、文档等资源,脱离学生生活 ) 。学生们渴望的是“真实”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设计任务时,要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他们设计有趣味、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 2. 规范操作常态化 每一位从教者都知道,老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负

14、责,让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是小学教师对孩子一生成长肩负的重要责任。“文件管理”这个单元主要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管理的基础操作知识,规范有效地进行文件管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强化训练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根据孩子们可塑性与模仿性强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基础操作学习内容,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实例 7 整理文件资源 ( 视频 ) 。学生在个人文件夹中已有一定数量的文件资料,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启发他们根据不同需要,对个人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分类整理文件资源的意识。 实例 8 “文件和文件夹” ( 视频 ) ,文件重命名。再现学生以软件默认

15、的文件名保存文件的情景操作,引出文件重命名的学习,强调文件名应与内容相关。提示学生保存文件时,要注意合理设计文件名。 示范引导 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靠专门的培养训练,更多的还是靠教师平时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学生是极其深刻的。 学生在保存作品时,经常会出现把作品保存到“我的文档”中等现象。而有些老师在提醒学生规范保存文件的同时,经常会看到一些上研究课的老师把课件等资源存放到系统桌面上。安装软件时,老师演示过程中,不注意去除无关的选项或对安装路径的适当调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带头做到,注重每一次的教学示范操作的严谨性、规范性。 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贯穿于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之处。 实例 9 找文件的例子 ( 课件 ) ,给出路径查找文件。方案 1 ,查找散放在各个文件夹中的图片,对其进行移动整理。方案 2 ,查找图片、系统文件、应用软件,从新角度对系统资源形成认识,大小、位置。方案 1 教师提供的练习文件夹,混乱存放图片的现象,对学生是一种反面的影响。方案 2 优于方案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