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纪森林总体规划的优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967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世纪森林总体规划的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世纪森林总体规划的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世纪森林总体规划的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世纪森林总体规划的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世纪森林总体规划的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世纪森林总体规划的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世纪森林总体规划的优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海世纪森林总体规划的优化上海世纪森林位于东海之滨,距芦潮港 15 公里,背靠上海市,面向杭州湾,前期面积3000 余亩。 对原总体规划优化的理念(1)面向 21 世纪,创造回归自然的城市生态系统,即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环境。(2)强调总体布局合理性,对原有地形地貌充分利用,确保经济上的合理性,创造出湖泊、河流、山体、丘陵、坡地、洼地等起伏变化的地形格局,形成适宜生物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和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3)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既要形成少留(或不留)人工痕迹,回归自然的人工森林群落环境,又要创造出高于自然、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的森林景观,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意境。(4)认真研究所

2、在地的气候、土壤特性(滨海盐碱土)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森林群落中的优势树种,并强调物种多样性,以形成良性循环、相对稳定的、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森林群落。(5)创造森林群落为核心,注重功能开发的多样性。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主体,融休闲度假、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与苗木生产为一体的大型人工生态森林,以充分利用宝贵的森林资源。(6)着眼于长远规划与近期实践的合理衔接,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确保在经济上的可行性。优化后上海世纪森林总体规划有特点(1)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做到因地制宜,原有低处鱼塘扩大形成中心湖面,面积达 413亩,山脉主峰设在湖西侧,高度达 13.80 米,次峰 10.80 米于

3、湖西北角,山脉走向亦避过了11 万伏高压线,山脉傍水,形成山水相依,有“纳千顷之汪洋,放四时之烂漫”的情景。且由于西侧、北侧山脉是水面的背景,形成了“山以水为血脉,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水得山而媚”的园林景观。(2)有丰富的水上森林景色。利用河塘稍加调整,大量种植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池杉。雨季丰水及冬季枯水都会有景色各异的壮观的水上森林景色。在水上森林百鸟湖有十个景点,既是景观,又是观景点,这十个景点是: 水上森林:以落羽杉为主,沿湖面东、南总长度近 1000 米,丰水期森林入水形成壮观的水上森林特色。北岳松涛:在北部山脉种植以松柏类为主要群落,借风掠松林而发出的涛声而命名。红叶西霞:湖西

4、侧山脉东坡种植大面积乌桕、丝棉木、盐肤木等秋季变叶色的树木,形成秋季的特色景观。曲水香菱:在森林水巷局部放宽形成水面种植菱,可供游客划船采菱。荷风秋月:在森林水巷局部放宽形成水面种植荷花,设木长廊供赏荷之用。白雪云蔚:在西南角岛上集中种植木本绣球、樱花,形成春季的观花景观。森林水巷:曲折、宽窄变化的水系两侧种植落羽杉,形成 1000 余米长的森林水巷。绛云桂雨:绛红色,作为红叶西霞的对景,在伸出水面的半岛上种植桂花。青枫绿屿:水面中两个小岛,以水上森林为背景,在岛上种植五角枫为主配以乌桕、盐肤木等色叶木。葫芦茗香:在葫芦半岛上搭棚架,植葫芦,设茶室,供品茗。(3)选用适地适树配置结构合理的植物

5、群落:选择适合本区生长的树种,作为森林群落的主体树种,尽快形成森林景观,达到回归自然的景观效果,是本次优化方案的特点之一。引进“消费者”形成食物链:选择能引进“初级消费者 ”(食草、果类的动物,例如鸟类、兔子等)的植物种类,形成森林群落的亚乔木层、灌木层等,达到进一步引进“次级消费者”,如食虫的鸟类、青蛙、蜘蛛、蛇、狐狸等。逐步完善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生命力。大量种植豆科类草、灌木改良土壤,为“还原者”(细菌、真菌、微生物,原生动物等)创造生存环境,使它们的分解作用得以进行,以形成完整的食物链。在不同区域选用的乔木树种是:松柏类:常绿落叶混交林主要代表群落如下: 湿地松、柏木、铅笔柏、雪松纯

6、林; 香樟+无患子+ 乌桕;黄樟+臭椿;榉树+珊瑚朴;榔榆+青檀+ 糙叶树;12 栾树(黄山栾树、复羽叶栾树) 。水上森林休闲区:主体树种: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池杉。速生林+香樟区(森林住宅示范区):香樟+泡桐(白花泡桐、紫花泡桐) 、杂交杨树(梓树) 、香樟混交。湿地森林保育园区:不同的水深为不同的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多类型的栖息地。主要的植物种类: 挺水植物:千屈菜、水芹、香蒲、蒲草、宽叶香蒲、东方香蒲、小香蒲、泽泻、慈菇、蒲苇、荸荠、水葱、石菖蒲、水菖蒲、黄菖蒲、溪荪。 浮水植物:荷花、莼菜、芡实、白睡莲、睡莲、菱。 漂浮植物:莕菜、风眼莲、水鳖。 沉水植物:金鱼藻、茨藻。竹类

7、生态保育园区:选择适宜上海生长的、以可食用或用材竹为主体。主要品种有:黄古竹、五月季竹、白哺鸡竹、淡竹、红哺鸡竹、乌哺鸡竹、刚竹、茶杆竹、浙东四季竹等 20 余种。设品种竹园、竹类博物馆,成为上海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竹类保育园区。经济林生态保育园区: 园区内种植木本粮食、木本蔬菜、木本干果、木本油料、木本药材等,如油橄榄、香椿、光皮毛梾、乌桕、柿、枇杷、无花果、石榴、枸杞、木瓜等。(4)突出科普,抓住文化。水上森林科普中心:以实物、照片资料详尽介绍世纪森林形成过程,达到宣传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功能、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功能、生态平衡等知识。竹文化博物馆:借助于建成沪上最大的

8、竹类保育园区的基础条件,设立竹类品种园,并详尽介绍竹与人类的关系,历代古人对竹类所作的诗词文章以及竹类的分类、生态习性、繁育等科普知识。水上休闲文化:由于现代人太忙,欲望太多,不会休闲,因此创造多条件使人们远离城市到市郊安静的环境休闲不失为一种良策。而富有特色的水上森林为旅游休闲的人提供了壮观的水上森林景观。同时,由于水面上的空气富含大量负离子,能消除人的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借以养精蓄锐,即休闲。 上海的城市人文景观即海派文化,在设计水上休闲区时须大量汲取海派文化的精华。 “小木屋度假村”的总体布局和单体设计及自然生态、人文景观都要体现海派文化的能量在休闲环境中的“沉淀”

9、 。“知青人家”:20 世纪 6070 年代一场史无前例的知青上山下乡造就了一批人和“文革历史”, “知青人家” 利用原有知青点的建筑,稍加维修,运用一些当时的历史资料,真实的再现一代知青创造的“知青文化”。此外,道路全部采用石屑面层、泥石路结构层,上透气、下渗水的园林 生态环保型设计。(5)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效果。着眼于长远的经济效益:设计的森林群落既要达到森林景观的效果,又要选择有经济效益的主体树种。例如,竹林的用材和食笋,速生用材林和常绿树种配置中速生用材的木材,经济林中的药用、食用等林木的经济价值。苗木应就地取材、就地培育,以增强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应大部分选用造林苗木的规格。通过优化方案,因地制宜挖湖堆山,合理布局。据统计,仅土方工程一次估计可节约 800 万元。(本文由上海农工商绿化有限公司及上海世纪森林开发有限公司邀请,沪上部分园林专家:程绪珂、严玲璋、周在春、许恩珠、蒋金贤、张文娟、章怡维等先生,对原世纪森 林的总体规划稿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原总体规划方案优化的意见,由上海农工商公司设计室具体执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