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动态2011.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762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动态2011.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动态2011.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动态2011.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动态2011.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动态2011.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动态201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动态201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李拉亚经济学动态 2011.2摘要本文分析了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 预期理论与有限理性理 论和粘性价格理论的思想渊源关系,指出了这三种理 论在哪些方面突破了理性预 期理论和粘性价格理论的框架,解释了它们各自假设条件和各自降低信息成本的方法,介绍 了它们的理论创新、模型特征及其政策特点,分析了它们的内在 联系,指出了它 们的局限性。同时,还简要介绍了与这三种理论相似的中国粘性预期理论的类似假设条件。(中经评论北京)一、导言20 世纪中期计算机兴起,对人类突破线性建模假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和出路。但是计算机算法对许多非线性问题也没有找到

2、可行解决方案,或者说,还没有有效算法。这些问题涉及到一个组合爆炸问题(combinatory explosion)。组合爆炸指计算机在处理问题时,由于对问题认识有限,只好对该问题可能求解区间进行全部搜索,如果区间太大或区间结构太复杂,导致搜索时间太长(即时间非线性增长),或者占用计算机内存太多(空间非线性增长)。组合爆炸导致搜寻信息成本无限提高。除组合爆炸外,还存在信息爆炸。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发展,信息出现爆炸性增长。因收集信息需要成本,信息爆炸使收集决策需要的全部信息的成本成为天文数字。由于信息爆炸和组合爆炸客观存在,而搜寻全部信息又因成本太高而不可能。因此,怎样处理信息爆炸和组合爆炸,怎

3、样看待获取信息有成本还是无成本,做决策是依据不完全信息还是完全信息,成为不同经济理论流派的一个分水岭。大致从 1947 年开始,Simon 同时研究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和管理决策科学,提出了有限理性理论。有限理性理论的重要假设是信息是有成本的,因之做决策所用的信息是不完备的。Simon( 1982,1987)认为,人无法获得决策所需的所有信息,也不能知道一个问题的全部复杂关系及行动后果。这是 Simon 有限理性理论的根本命题。该命题建立在信息成本、信息不完备、信息爆炸和组合爆炸的基础之上。那么,经济人面对信息爆炸和组合爆炸如何决策呢?Simon 认为经济人并非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满意即可。这其

4、实是计算机算法克服组合爆炸的常用方法,即不求最优解,只求满意解。在有限理性理论中,组合爆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Simon 因提出有限理性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此外,Simon 因研究计算机人工智能取得的突出贡献获得计算机科学界最高奖图灵奖。Simon 的经济理论和他的计算机算法理论有着内在联系。这种连接经济学和计算机算法理论的有限理性思想,在计算机取得突飞猛进的今天,尤有意义。现在计算机算法理论对经济学的影响,类似于 19 世纪末期数学对经济学的影响。在经济研究中使用计算机算法理论,将是一个极有前途的领域。组合爆炸等计算机算法概念将在未来经济理论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自 20 世纪 70

5、年代理性预期革命以来,新古典经济学成了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以信息的无成本和决策采用完备信息作为自己的理论假设。这一假定的好处是简化了理论的逻辑关系,其弱点是离现实太远,是一种过分的抽象,导致理性预期理论对一系列常见经济现象失去解释能力,如通货膨胀惯性、政策影响滞后性等。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粘性价格理论,在承认预期是理性的同时,认为工资调整是分阶段进行的,或者说,工资调整是缓慢的。Gali&Gertler(1999)提出的部分企业设定价格的拇指法是粘性价格理论的重要进展。它表示了采用不完备信息做决策的情况,体现了降低信息成本的意图,成为粘性价格理论分析通货膨胀惯性的有

6、力武器。这篇论文与粘性信息理论和粘性预期理论也有思想上的关联。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Sargent(1993)用计算机算法作为分析的基本工具,提出了有限理性预期理论。有限理性预期理论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方法上,均受 Simon 的有限理性理论影响。Sargent(1993)的书推动了计算机算法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理性疏忽(rational inattention)、粘性信息(sticky information)和粘性预期(sticky expecta-tions)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界 2001 年后兴起的三种新理论。这三种理论具有相同的假设条件(如信息有成本,依据不完备信息做决策),相

7、同的理论特征(如信息更新缓慢),相同的政策结论(如政策作用的延续和滞后),故可视为同一理论流派。这一理论流派继承了有限理性理论的思想,突破了理性预期理论和粘性价格理论分析问题的框架,解释了理性预期理论和粘性价格理论难以解释的一些问题,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重视。在美国经济评论2006 年 5 月号刊登了两篇关于理性疏忽和粘性信息的专题论文(Sims,2006;Mankiw&Reis,2006),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界认可这一新流派的理论地位。西方经济学界近几年涉及这三种理论的论文在迅速增加,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种新潮流和新动向。二、基本思想粘性是指经济行为不容易发生变动,是一种非线性现象。在现实经济中,

8、我们能看到许多粘性现象,如工资粘性、预期粘性、通货膨胀惯性、政策的滞后性和延续性等等。对这些现象,理性预期理论都无法解释清楚。粘性价格理论虽能解释工资粘性,但对其他粘性行为也难以解释清楚。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通过使用经济人信息更新缓慢和群体中信息传播缓慢现象能解释一些经济行为的粘性现象。这三种理论,为避免信息爆炸,均只使用不完备信息做决策,为避免信息处理的组合爆炸,均只求局部最优解,为避免信息成本的增加,均采用了降低信息成本的方法。这三种理论采用不完备信息和只求局部最优解,是继承有限理性理论的结果。而降低信息成本方法,则是这三种理论各自的创新。(一)理性疏忽理性疏忽思想可上溯到 K

9、night(1921.p67)的论述:“明显地,如果考虑和估计的成本超过它们的所值,所做的理性的事情就变为不理性的。”在 Sims(2003)正式提出理性疏忽理论之前,Sims(1998)已给出了理性疏忽思想的经典论述:“因为在有限的时间个人有许多的事情要考虑,他们仅能投入有限的智力资源于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从个人的经验中我们知道许多我们每日都会看到的原则上会影响到我们最佳经济决策的数据,事实上并没有影响我们的行为。除非它们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或者我们偶然花一些时间重新评估自己的资产组合,它们才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Levy et al(2005)在研究价格信息变化时指出:“理性疏忽的基本思想

10、是处理价格变化信息不是无需成本的行为。”“如果处理某种价格变化信息的成本超过收获,消费者会理性地选择疏忽那种价格信息变化,因之不对那种价格变化做出反应。”虽然经济学家长期来就完备信息假设和不完备信息假设争论不休,但争论焦点是信息是完备的还是不完备的、信息有成本还是无成本,没有聚焦在可利用的信息和实际使用的信息上。理性疏忽理论的特色是,在所有可供利用的信息中,它只使用了其中一部分。这就是说,它区分了所有可供利用的信息和经济人做决策时实际使用的信息,并要求信息的边际成本等于决策的边际收益。这为不完备信息理论注入了新内容。这与理性预期理论强调经济人充分使用所有可供利用的信息不一样,是对理性预期理论关

11、于完备性信息假设的突破。理性疏忽理论中的经济人,只具有有限理性和有限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做经济决策时,他不追求全局最优,只求局部最优。这与有限理性理论一脉相承。理性疏忽理论认识到只使用部分信息会导致误差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信息混淆。他们得到的不确定性是内在产生的,这与理性预期理论强调不确定性外在产生是不同的。特别地,理性疏忽理论细化了有限理性理论关于信息成本的思想,认为信息成本不仅与金钱相关,还与人的注意力相关。个人的主意力是有限的,只能把有限注意力集中使用在几个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个人注意力和个人时间安排其实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个人注意力有限和个人时间有限是对应的。把个人的有限注意力分配到

12、不同事物上,等同于把个人的有限时间分配到不同事物上。相对于注意力而言,时间更便于测量。由于个人注意力有限和个人处理信息能力有限,经济人更新信息是缓慢的,更新信息的过程是离散的。经济人在一个时间点上更新信息后,他在这一时点的随后一段时间区间内不再更新信息,处于理性疏忽状态。因此,经济人会在一段时期内对新信息不做出反应,表现出行为的粘性。(二)粘性信息理性疏忽理论采用局部信息代替全局信息来降低信息成本。而粘性信息理论采用过去信息代替现期信息,是另一种降低信息成本方式。过去信息的成本已经付出,重复使用无需付出新的成本。Mankiw&Reis(2002)提出粘性信息理论。他们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做价格决

13、策时,因为获得信息需要成本和重新优化成本,只有部分企业使用现期信息和新计划,其余企业仍然使用原有计划和过期信息。因此 Mankiw&Reis 称他们的模型是粘性信息模型。Reis(2006a)指出,因为经济人做预期和决策时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是有成本的,经济人不经常更新信息和计划。虽然预期是理性的,但预期不经常更新。经济人在前后两次更新信息的中间阶段处于疏忽信息状态。这样,粘性信息理论与理性疏忽理论有着内在联系。其实,采用过期信息,就是对现期信息的理性疏忽。经济人不会在任一时间点上都会注意到新信息,也不会去收集新信息。粘性信息理论中的经济人,与理性疏忽理论中的经济人一样,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不去

14、追求全局利益的最大化,只追求局部利益的最大化。粘性信息理论不仅与理性疏忽理论有关联,还与粘性价格理论有渊源关系。Mankiw 8L Reis(2002)论文的一个思想来源是 Fischet(1977)的契约模型(contracting model)。在该契约模型中,当前价格水平由过去契约所决定,而过去契约又由那时关于未来的预期所决定。当前价格水平由过去预期所决定的思想,在 MankiwReis(2002)模型和Fischer(1977)的契约模型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用 Mankiw&Reis(2002)的话说:“对这两个模型而言,决定当前价格水平的过去预期在描述通货膨胀动态上均起核心作用。”当

15、前价格水平由过去预期所决定的思想就是粘性预期的思想。所以有的经济学家也把Mankiw&Reis(2002)模型中所使用的预期称之为粘性预期(Morris 8L Shin,2006)。Mankiw&Reis(2002)论文的另一个思想来源是 Calvo(1983)的交错契约模型。该模型假定经济人在一个时期内不改变他们的价格,并且他们随机选择日期更新他们的信息和价格计划。这样在一个时期内只有部分企业更新他们的信息和价格计划。粘性信息模型是采用 Calvo (1983)的交错契约模型更新工资的方式来更新信息。但是 Mankiw 8L Reis(2002)采用的是经济人固定选择日期更新他们的信息和价格

16、计划。Mankiw&Reis(2002)论文的思想与 Gali8L Gertler(1999)提出的部分企业设定价格的拇指法则(即经验法则)也有思想关联。K.Sheedy(2005)把 Gali&Gertler 的拇指法则表述为:“这些企业不选择一个最大化它的利润的新价格,而是在过去最佳价格上简单地加上最近发生的通货膨胀数值来代替。”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粘性信息理论与粘性价格理论的内在联系,及粘性信息理论是怎样突破粘性价格理论框架的。粘性信息理论中的经济人采用过期的信息,而 Gali&Gertler 的拇指法则中的经济人采用经过通货膨胀校正的过期价格,这里过期的价格就是一种过期的信息。并不是所有过期信息都可以用通货膨胀来校正,价格作为一种特殊信息,用通货膨胀来校正是可行的。因之,Gali&Gertler 的拇指法则中的经济人采用过期价格只不过是粘性信息理论的一个特例。其实,这是科学发展史上一个常见现象,新理论并不是完全抛弃旧理论,而是把旧理论作为自己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特例,如牛顿体系是相对论的一个特例。由于粘性信息反映了经济人使用过期信息这一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