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管理(全稿)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659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78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资源管理(全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森林资源管理(全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森林资源管理(全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森林资源管理(全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森林资源管理(全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资源管理(全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资源管理(全稿)(1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前 言为推动林业工作站干部岗位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林业站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林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这次组织编写的林业站干部培训教材,仍是根据林业行业干部岗位培训教学大纲和关于林业行业干部 岗位培训教材建设的意见精神编写的。作为林业站干部培训教材之一的森林资源管理,是按照使被培训人员基本达到“大学本科水平”,并从认真贯彻“实际、实用、实效”的岗位培训基本原则出发,尽力 结合当前国内实际执行中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技 术规定和发展方向的要求,在收集有关资料后,由国家林业局人教司和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统一组织编写、审定教材提纲的基础上,分工本人 负责编写的。在教材编写中,

2、立足于林业站人 员应知应会的思路,收集整理了我国部分地方近十余年来林政资源管理中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与要求,力求将理论 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为一体,能 较系统地阐述基层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同 时,为使学员在学习中能了解当前国内外森林资源管理状况,各章节都注意从大的方面概略介绍了各项管理工作的管理概况、基本原则与发展趋势,目的是想使学员在自学其他专门 知识时,能较好地得到知识衔接。而涉及到具体的管理方法要求时,一般都采用目前常用、技 术方法不大复 杂、工作站人员需要和容易掌握的内容,并对各种方法的基本操作步骤、要领及 应用范围作了说明,叙述力求简明易懂。此外,对当前森林资源管理中

3、涉及到的前 缘学科和知识,本书在相应的章节中也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虽然历时近两年才完成本教材的编写任务,但限于材料收集面仍不够宽,加之本人的理论水平与教材编写工作经验的缺陷,问题与不足之处在所 难免, 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本教材由 担任主审, 等参审,对各位主审及参 审的辛勤工作在此表示忠诚的谢意。同时本教材在编写过 程中,江西省林业工作总站万 剑云 施凤生 詹建光等同志帮助收集、录入了部分资料,绘制了部分插图与表格,在此一并致谢。编 者2006 年 10 月 15 日第一章 概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变量,是发挥各种功能的载体

4、,森林总量影响着国家的环境状况、战略选择和发展道路,也决定着国家林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因此,管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对于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障中华民族有效生存和发展空间、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节 森林资源管理概述一、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及特征(一)森林资源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森林法实施条例 )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林地、林木、森林动物、植物、微生物。据有关森林学家的论证,它还包括森林环境和景观。就是说,森林生态系统内一切被人们所认识的资源,统称为森林资源,这是森林资源的一个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森林资源是指森林。森林是森林资源的主要部分,其他生

5、物与森林共存,相互促进,又相互牵制。森林资源内容丰富,含义广泛,森林资源管理中所涉及2的森林资源一般是指其整体,是森林生物群体、森林环境、林地有机结合的集合体。森林资源作为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将这一自然资源变为人们所需要的各种林产品;与此同时,森林又是人们游憩、旅游观光的场所;森林能保持水土、保护环境、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重要屏障。从森林资源的内涵及其社会、经济意义来考虑,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的、开放式的动态系统。有以下几个特性:(1)森林资源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的资源种类多,范围广。(2)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生产和

6、生活所需要的原材料等,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主体作用,又可以提供游憩的场所。(3)森林资源具有再生性,它与矿产资源不同,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对森林资源实行合理经营,可以实现永续利用。(4)森林资源生长周期长,自然力独立起作用,合理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标志着人们能有效地利用自然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提高森林资源的总体功能与效益。(二)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管理是实现稀缺资源配置的决策活动,是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所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监督以及所建立的工作秩序和制度的总称。对于森林资源管理而言,由于人们对其管理内容认识上的差异,往往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森林资源管理是指对林木

7、资源和林地资源数据的管理。广义的森林资源管理,从管理对象看,不仅包括林木资源和林地资源,还包括森林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从管理的业务范围看,不仅包括森林资源数据和调查设计规划的管理,还包括对森林资源经营利用等活动进行决策、组织、调节和监督。森林资源管理从层次上分为宏观客理层次和微观管理层次。层次不同,其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宏观层次的森林资源管理由法律规定的林业管理部门实施,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属于行政执法性质,具有强制性特征;而微观层次的森林资源管理则由生产经营者实施,不具有宏观层次管理的属性、性质及特征。宏观层次的管理是以微观层次管理为其基础和前提的,离开微观层次的管理,宏观层次的管理则

8、成为空中楼阁。本书所讨论的森林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宏观层次的管理,具体来讲是指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其委托授权的基层执法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的规定,为达到切实保护、合理利用、及时更新、科学培育、永续经营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措施,并相应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监督及所建立的工作秩序和制度的总称。(三)我国森林资源的基本特征1、森林资源的地理区域分布从我国森林资源地理区域分布特点分析,总的趋势是东北、西南、东南部多,东中部和西北部少,且分布极不平衡。在东北、西南边远省(自治区)及

9、东南、华南地区的部分省(自治区)丘陵山地森林资源分布较多,辽阔的西北地区、内蒙古和西藏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华北、中原、长江、黄河下游地区,森林资源分布稀少。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三大林区:(1)东北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本区地跨寒温带、温带,气候较湿润,山势和缓,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长白山等山系。该区是我国最大林区,主要分布以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以及温带针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2)西南林区:包括四川、云南两省和西藏自治区。本区纬度低、海拔高,山高谷深,地势险峻,森林生长繁茂,除西藏中部、西部无成片森林分布外,横断山脉地区的四川西部、3云南西北部

10、以及西藏东南部是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地区。主要分布以云杉、冷杉为主的暗针叶林以及云南松、思茅松的针叶林。该区南部的西双版纳等还分布有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3)东南、华南丘陵山地林区:包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10 省(自治区)。该区自然条件优越,森林树种资源丰富,是马尾松、杉木、毛竹主要分布区,并有多种阔叶树组成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分布,海南省还分布有热带常绿阔叶林。该区还是油茶、橡胶、果树等多种经济林的主产区。从行政区域分布上看:据国家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统计资料分析,中国森林资源按行政区域分布差异极大。森林资源面积分布:全国现有的森林面积 1589

11、4.1 万公顷,其中超过 1000 万公顷有林地面积的有黑龙江、内蒙和四川 3 个省(自治区)。 森林资源蓄积量分布: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 124.9 亿立方米,其中超过 10 亿立方米的省(自治区)有:黑龙江、西藏、四川、云南、内蒙古。全国森林蓄积量 112.7 亿立方米,其中超过 10 亿立方米的省(自治区)有:西藏、黑龙江、四川、云南。2、建国以来森林资源培育与管理我国林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全社会共同参与为基础,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骨干,以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为突破口,突出现有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建设与森林资源的道路。(1)努力增加森林

12、资源我国林业建设始终把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多林种、多树种、多形式、多层次造林,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提高森林覆盖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和建立新的木材生产基地,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造林绿化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全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8.6%提高到二十世纪末的 16.55%,先后有广东、福建、湖南、安徽、湖北、江西、浙江、山东、广西、吉林、海南、江苏等 12 个省 (自治区)实现了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目前,我国已拥有森林面积 15894.1 万公顷,居世界第五位;人工林保存面积 4666.7

13、 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活立木总蓄积量 124.9 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 112.7 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七位。已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蓄积量持续下降的局面,进入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的发展阶段。(2)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林业建设重点转移为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我国先后实施了以改善生态环境、 扩大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1978 年, 国家首先决定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拉开了中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序幕。随后,国家相继上马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

14、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辽河流域防护林工程和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工程。这十大工程规划面积 70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3,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的水土流失、风沙和盐碱等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截止到 2000年,我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共完成营造林 4221.86 万公顷。实践证明,工程形式进行建设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林业建设有效方式。(3)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新中国成立初始,党和政府就把保护森林资源放到重要位置。1950 年制定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保护森林资源的力度。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

15、及森林公安、林政设施建设的森林“三防”体系正逐步完善,已成为我国森4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有较大提高,已基本建成自上而下的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和管理网络,全国重点林区已经形成卫星监测、飞机巡护、地面瞭望的立体观测网。自 1987 年以来(个别年份除外),我国森林火灾受害率连续十几年控制在千分之零点五以下,低于世界千分之一的平均水平。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管理工作,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防治面积已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约 30 万公顷扩大到目前的 570 多万公顷,初步探索出以生态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多元化新路子。对森林资源实行有计划的控制利用,

16、是我国林业建设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1987 年,我国开始对森林资源实行限额采伐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木材运输、加工经营检查监督和使用林地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和林地损失。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近几年来森林资源消耗量平均每年下降 1000 多万立方米,有 25 个省(自治区)做到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此外,1993 年以来,相继制定和发布了资源产权管理和资产评估管理的一系列文件,在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获得重大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已初步形成,为永久保存国家最珍贵的自然遗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从 1956 年开始,我国开展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到 2000 年,全国已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濒危物种、重要湿地、自然历史遗迹等各类自然保护区 1551 处,总面积 130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12.9;建立森林公园1217 处,面积 11.3 万平方公里;使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科学和历史价值最高、生态效益最好的森林精华及珍贵野生动植物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