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592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宁波市 “晨风奖 ”艺术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宁波市朱雀小学寻求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一、 问题的提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以艺术教育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在过去的很长一个阶段里,音乐课的重点往往只满足于让学生学会唱几首歌曲,而贯穿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教学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付诸实施,或虽然部分实施

2、,效果也很不理想。特别是目前视唱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于视唱,学生普遍是感到畏惧、枯燥、不想学,很多学生到小学毕业后,连一些简单的乐谱也视唱不了。“识谱”是学好音乐课的基础, “视唱、视奏”是迈入音乐之门的引路人。器乐进课堂中的乐器往往都是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经过一定时期演奏训练的学生,会对音高概念相当清楚,视奏的训练让学生同时做到以视唱奏听结合。在演奏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脑、口、手、眼、耳同时并用,这对学生的识谱、听音能力都会有所提高。通过器乐教学,让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发展记忆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协同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渐渐地聪明起来,

3、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当今世界上已经被公认为最先进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教学法”等都将器乐作为重要内容,而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则本身就是儿童器乐教学法。铃木先生(该教学法创始人)认为所有的儿童(只要不是白痴)都可以学好音乐,而音乐则应从学习器乐入手。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器乐教学,在美国学习乐器(包括各类简易乐器)的小学生几乎为 100%,中学生为 50%左右。朝鲜政府规定每个中小学生都要学习两种以上的乐器。日本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都组织乐器的学习。这些国家的学生音乐素质是惊人的。如美国很多中小学生都能演奏交响乐,不少中学生和大学生在听交响乐或看歌舞

4、剧时能对照阅读复杂的乐队总谱。 我校音乐教研组在充分研究当前音乐教学现状以及器乐教学优势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充分利用乐器的辅助功能消除学生学习视唱的枯燥情绪,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改革音乐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努力提高音乐课堂效率,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主体参与音乐教学的热情不断高涨。二、 研究的目标: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试图改变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具体说,就是研究器乐教学与视唱教学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试图通过器乐教学培养、2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感等。通过一定的时间训练之后,变传统的“边教边学”模式为

5、“先学后教”,由学生借助乐器的辅助作用自主视唱,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器乐特色项目是我校近几年来逐步形成的单项性特色,也可以说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初级阶段。我们下阶段的目标是:把学校的单项特色进行拓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让学生学有特长,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三、 理论依据:国内外中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器乐教学的本质是教儿童通过乐器来表演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

6、是乐器。”器乐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性,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非器乐化的教学中,视唱和听音是很枯燥的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在“玩”乐器的过程中,则可调动学生的有意或无意的注意,从而掌握视唱与听音。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

7、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 兴奋” 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

8、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近代心理学家曾作过大量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天才的重大特征不是智商,3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器乐训练通常和手指连在一起,在传统音乐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双手的动作,并且是符合音乐表现所需要的或快或慢、或强或弱的动作,这将进一步强化对左右大脑神经中枢的刺激和锻炼,从而充分促进大脑的平衡发展,使潜能最高效益的发挥。目前教育改革中提出来的建立多维互动课堂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对提高深造的音乐家感受能力、自我协调能力、听觉敏锐能力、动脑反应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

9、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奥地利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在科研中碰到难题时,就去听人弹奏名曲,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启迪,解脱困惑和疑难。四、 实施过程与操作方法:(一) 打造艺术师资队伍,探究艺术教学模式学校要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以建设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为根本。我们学校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门”的方法,让艺术教师不仅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都要提高,更加强调要有高度的奉献精神。1、学校专职音乐教师“走出去、多取经”:学校现有音乐教师 3 名,其中专职教师 2 名,兼职教师 1 名,均获有音乐教育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徐波老师已获音乐教育本科文凭,正在进修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

10、研究生课程班。一直以来,学校非常注重对艺术教师的培养投资,每当教研室组织外出听课或是各类培训时,总是抓住机会让她们积极参加,多渠道吸收艺术教育信息。并且采用了“成熟一个,带动两个”的策略,通过开展师徒结对的形式,促使艺术教师们能共同提高。我校的音乐徐波老师是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晨风奖”获得者;江东区学科带头人;连续两届区教坛新秀一等奖;连续四届区课堂教学能手;她撰写的从“学琴的烦恼”引发的思考等多篇艺术教育论文在全国、省、市各级获奖或发表交流。王珊珊老师三年前毕业于宁波幼师音乐班,不仅有舞蹈特长,而且各项音乐基本功扎实。学校通过让她与徐老师进行师徒结对,有计划地给她压担子,

11、为她创造条件,使其很快地在工作岗位上能得心应手。在我校近两年的“春兰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经过说课、上课、教学论坛、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多项考评王珊珊老师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2、外聘优秀专业教师“请进门、多送宝”:学校从 96 年组建民乐队开始,就聘请了许多宁波市有影响,在器乐演奏和教学方面上有一定造诣的专业教师来兼职任教。如: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4省二胡协会理事、鄞州区越剧团专业演奏家杨振宇老师、宁波市青少年宫的包德康老师等多位专家。把这些热爱民族音乐事业又具有较高器乐演奏和教学水平的专家请进门,大大充实了师资力量,为开展我校的器乐艺术教育特色项目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保障。3、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2、,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音乐教育教学过程,学生能愉悦参与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乐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课堂教学气氛日益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具体表现在“四个原则”和“四个结合”:“四个原则”即:主体主导原则:新课标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器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技巧表现等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想象音乐,使学生在器乐演奏中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学习音乐。实践操作原则:新课标的另一个基本理念是重视音乐实践。器乐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将讲授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器乐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 “六动” ,即: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

13、脑、动心。民主愉悦原则:在器乐教学中建立起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用自身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处于愉悦状态,让学生乐于主动接受艰苦的器乐演奏。成功激励原则:在器乐教学中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演奏,敢于创造。“四个结合”即: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利用兴趣小组时间排练器乐节目,学校的民乐队和鼓号队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多次获奖。主渠道与多渠道相结合:拓展学校课堂教学主渠道,与青少年宫、儿童乐园等社会力量办学多种渠道相结合,多管齐下,鼓励学生学习乐器。今年 9 月,我校的赵雪雁等多

14、名学生考入宁波市第一个青少年民族乐团-“东方宝贝”民族乐团,并成为该民族乐团的优秀学员。音乐教育和社会活动相结合:我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经常在重大节日和庆祝活动时,走进朱雀社区、百丈街道、中山广场等社会大舞台展示表演。 音乐教育和培养学生特长相结合:据统计,我校至今已培养了一百多名器乐特长生。这些学生不仅个个有着较扎实的演奏基本功,最重要的是,他们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有着“我要学” 、5“我爱学”的良好学习状态。学校还专门在每周二中午的校园电视直播中开设“我是快乐演奏家”的专题栏目,让所有学习乐器的学生能够在全校师生面前登台亮相。其中 201 班方奇同学的笛子独奏我是快乐的小笛手等 7 个精彩节目

15、在宁波市电台“太阳花”栏目做了专场录播,得到了评委和全市广大听众们的一致好评。(二) 营造艺术教育氛围,凸现艺术育人功能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带的作用。 “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良好审美情趣的培养,文明习惯以及优秀民族精神气质的养成,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想象力、创造热情和创造力等”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出:“向素质教育转轨,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 。抛弃过去那种:“艺术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陈旧观念。具体做法如:1、 美

16、化校园,开辟“艺术长廊”虽然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完小,每年教育经费较少,但是学校在确定发展目标后,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每年要增添一部分的教学设备。添置了大量的字画来装饰校园,每层教学楼西侧走廊挂有名人画像,东面则开辟了“艺术长廊” 、 “艺术之星”等新天地,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进取,充分体现现代化教育的新气象。2、 校园电视广播,开设“名曲欣赏” 为避免当前少儿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重技艺训练,轻欣赏能力培养”的误区,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电视台,在每周二开设“中外名曲欣赏”栏目。全校师生可以在这个栏目中收看、收听到许多有关世界著名的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他们创作名曲音乐的故事。通过视听结合的形式,学生们不仅能熟悉并哼唱名曲的主旋律,而且激发了他们收集和积累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艺术修养,使校园的艺术文化氛围不断浓厚起来。3、 顺应时代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孩子是五彩缤纷的!”为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孩子们的艺术情操,学校有计划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