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0564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研院 2009 21 号重庆大学“211 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211 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研究生学术群体,提升我校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意识与综合素质,增强研究生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设立了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为加强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成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研究生创新团队是以研究生为主体,构成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是以科研创新为目标、以学术交流为纽带、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学校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的

2、研究型群体。重庆大学所有在读研究生可在自愿基础上组建创新团体,创建团队的驱动模2式不限,专家驱动型、项目驱动型、 兴趣驱动型均可。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和产出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第三条 学校将分类、分期、分批建设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是:到 2011 年,累计遴选资助 100 个研究生创新团队。其中包括:一般团队 70 支,重点团队 30 支(含优博研究生创新团队)。第四条 创新团队建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拔。第二章 资助范围和申报条件第五条 创新团队成员的组成应具有合理的队伍结构,且在学科背景、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等方面优势互补,人员总数约 410

3、 人。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学术问题,而非毫无关联的研究方向的简单组合。学校鼓励团队根据研究工作需要跨学科、跨院系进行组建。同一建设期内,创新团队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三个以上(含三个)团队。第六条 创新团队要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高标准的学术目标,具备较为深厚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学术积累,具体分一般、重点、优博三类进行建设。一般团队是面向校内所有学科领域的创新性团队,立足于学术创新与实践,立足于提高团队的原创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具体要求如下:3(一) 团队负责人须是重 庆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 品德高尚、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良好的人 际关系、

4、民主的工作作风和公正公平的处事风格,在团队中能发挥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作用。2.具有明确的团队建设目标和清晰的建设思路,对本团队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3.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积极投身科学技 术研究,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比较突出。4. 在校时间每年不少于 8 个月,有充分的 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与团队的组织建设工作(二)除负责人外,团队至少应有 35 名学术研究骨干。团队成员是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修养;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自觉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受到警告及以上处分者不得参与。第八条 重点创新团队以社会热点、基础学科、交

5、叉学科以及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研究项目为依托,优先支持“985” 平台团队和跨专业团队。具体要求如下:(一) 创新团队应有特色 鲜明、目 标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良好的学科基础和高标准的学术目标,团队所在学院或实验室应有良好的支撑环境,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应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预期的项目工作。4(二) 创新团队负责人 须是重庆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并具 备以下基本条件:1. 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高的学术 造诣、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的学术思想。具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在团队成员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能够把握团队的科研方向。2. 学术研究水平应具有一定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成 绩,并活跃在某一基础研究领

6、域的前沿且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3. 近两年至少参加过一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已获得过市级科研成果奖,并发表过在本学科研究领域的高水平学术论文。4. 在校时间每年不少于 8 个月,有充分的 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与团队的组织建设工作.(三) 团队成员是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修养; 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自觉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受到警告及以上处分者不得参与。2. 除负责人外,团队成 员中至少应有 2 名以上骨干 为博士研究生,并要求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积极投身科学技术研究,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较突出。第

7、九条 优博创新团队应以国家级重点学科、重 庆市重点学科、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含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承担国家及重庆市重大科研任务,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以及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具体要求如下:(一)团队负责人必须是重庆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 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高的学术 造诣、严谨的科学作风、创5新的学术思想。具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在团队成员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能够把握团队的科研方向。 2.具备较为深厚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学术积累,具有明显的科研优势,或已经取得相应的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3. 近两年至少参加过一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获得过市级科研

8、成果奖,并发表过两篇以上在本学科研究领域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特别是其负责人预期成果有望冲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 在校时间每年不少于 8 个月,有充分的 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与团队的组织建设工作。(二) 团队成员须是博士研究生或 优秀硕士研究生,并具 备以下基本条件:1.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修养; 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自觉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受到警告及以上处分者不得参与。2. 除负责人外,团队成 员至少应有 2 名以上骨干 为博士研究生,并要求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积极投身科学技术研究,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突出。(三)获立项建设的优博创

9、新团队所有成员,其论文可以第三作者身份等同第一作者申报学校高水平论文一类奖励,详情见研究生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协议书。第三章 遴选程序第十条 研究生重点及优博创新团队的遴选采取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申报,通过团队申报、学院推荐、 专家评审、学校 审批的方式产生。 6第十一条 研究生团队可自由向研究生院研究生创新基地(http:/)团队管理系统申 报注册。注册成功后在团队管理系统下载重庆大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申报书文档,申请一般团队建设,应打印出纸质文档 3 份和电子文档一份,直接提交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常务部(502)办公室,联系电话 65112360,每年 6 月底集中审批一次;申请重点和优博团队建设,应

10、向学院提交申请,并按有关通知要求办理。第十二条 所有申报立项建设团队需登录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网站 http:/ 进团队管理系 统进行团队注册并接受服务和管理指导。第四章 经费安排第十三条 一般创新团队平均每支资助建设费 5000 元,按预期成效完成情况下拨资助经费。经费 1/5 用于教师指导,2/5 用于论文发表,2/5 用于其他团队建设支出。资助经费由团队负责人在导师监管下使用。平均每只重点团队资助 2 万,优博创新团队资助 3 万,按预期成效完成情况下拨资助经费到学院。经费 1/5 用于教师指导,2/5 用于论文发表,2/5 用于其他团队建设支出。资助经费 由团队负责人在学院统一管

11、理和监控下使用。第十四条 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教师指导、论文发表、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团队负责人及成员科研培训等方面。7第十五条学校对发展势头良好的创新团队,在参加学术会议、科研立项(如申请“重庆大学研究生 创新基金项目” )和评奖(如黄尚廉院士创设的“青年 创新奖” )等方面 给予优先支持和政策 倾斜。第五章 实施与考核 第十六条 研究生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前须与研究生院签订研究生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第十七条 考核分学期检查、年度考核和终期验收,建设期不超过2011 年 12 月 30 日。以团队建设的学期任务和预期成效作为学期检查的依据;团队总体建设目标、

12、建设任务和预期成效作为最终验收的主要依据。第十八条 学期考核。团队负责人每学期放假前一个月内须在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团队管理系统中提交团队建设和研究工作学期进展信息,汇报团队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并接受管理和指导。第十九条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每年将对获资助团队实施团队负责人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创新团队进行动态管理。(一)对做出重大贡献、科研成绩突出、人才培养完备的创新团队,给予继续资助或资助期满后优先再次申报创新团队建设费资助。对于终期评审为优秀的团队,其负责人将获重庆大学“211 工程” 三期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带头人荣誉称号。(二)对考核情况较差的创新团队,督促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

13、,提出整改意见。 (三)对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的创新团队,将停止资助。对违反学术8道德、弄虚作假或触犯法律的获资助团队,停止资助。由学校视其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四)创新团队带头人因特殊原因不能继续履行职责时,应及时向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提交调整报告,上报研究生院批准。 第二十条 终期验收。由团队负责人向学校提交 团队建设总结报告。总结报告要全面阐述团队建设有关项目实施情况、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建设资金使用与决算、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等。学校组织专家对团队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审核和验收。创新团队的验收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个等级。第六章 附则第二十一条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负责“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实施的 组织管理工作,各学院负责团队建设的监督管理,各团队负责项目的实施。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由重庆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重庆大学研究生院2009 年 5 月 15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