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20506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苏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 1 节 人类影响环境(建议用时:45 分钟)1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导学号:32570278】A优生 B教育C计划生育 D降低出生率【解析】控制人口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我国达到该目标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教育和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不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答案】C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32570274】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人口增长情况还受社会因素等的影响;科

2、技进步不能完全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答案】D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下列和我国人口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32570279】A目前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高B优生优育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C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的规模大D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峰值 15 亿,所以我国人口的 K 值为 15 亿【解析】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可能达到 15 亿,这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及诸多因素的控制下达到的最大值,并不是环境容纳量。【答案】D4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2A BC D【解析】从图中可以知道

3、,横坐标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纵坐标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应该是两者之差。【答案】C5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导学号:32570280】A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开垦土地 植被破坏 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植被破坏 自然灾害频繁 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 开垦土地 人均耕地减少 植被破坏 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开垦土地 自然灾害频繁 植被破坏【解析】人口对耕地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人口增长对粮食、住房的需求增加就需要开垦土地种粮,同时占用耕地建房,对土地的压力加大,在开垦土地时会破坏原有植被,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从而

4、致使自然灾害频繁。【答案】A6大力推广无磷洗涤剂,是因为含磷、氮物质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湖泊() 【导学号:32570284】A鱼虾全部死亡B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现象C金属污染D氮氧化物污染【解析】当人们用含 N、P 物质的洗涤剂后,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会使水体“富营养化” 。某些藻类的过度生长,使水面形成绿色藻层;藻类释放的毒素能毒杀鱼虾和贝类等,并使水体产生恶臭,产生“水华”现象。【答案】B7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依次是() 3【导学号:32570281】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C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

5、硫【解析】温室效应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有关,酸雨与二氧化硫等污染有关,臭氧空洞的形成与氮氧化物及氟氯烃类等污染有关。【答案】A8据统计表明,进入本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动物病害C天敌过多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滥砍乱伐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等,这些都属于人类的活动,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绝灭,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

6、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合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绝灭。【答案】D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是()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解析】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A 错误;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B 错误;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这不属

7、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C 正确;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4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D 错误。【答案】C10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和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 为 7.3,乙组 pH 为 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组,理由是_。甲组水样中的 O2含量_于乙组的,理由是_。(3)如果居民

8、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 _ _ 人 。【解析】蓝藻的大量出现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败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大量的蓝藻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呼吸作用,放出大量 CO2,导致水体 pH 下降。生物体可通过食物链使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积累,最终伤害到人类自身,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答案】(1)无机盐光

9、氧(2)乙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 CO2,CO 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 pH 下降大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 O2,使水中含 O2量上升(3)蓝藻浮游动物鱼11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32570283】5A图示曲线为 J 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解析】虽然曲线为 J 型曲线,但人口增长还是受到

10、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其增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量就没有优势可言了。【答案】C12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生物既能

11、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A BC D【解析】由于人为的滥砍乱伐,盲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植被破坏,易产生土地沙化,就会使该地区的植被活动受到抑制。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以防风固沙。由此可见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6【答案】D1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和广泛,比如松花江重金属水污染事件、无锡太湖蓝藻暴发水污染事件等,因此 2008 年的世界水日主题是:“涉水卫生” 。随着居民对饮用水质量的普遍关注,形形色色的磁化水、矿泉水、纯净水等竞相上市,并走进了千家万户。关于水的生理功能以及水卫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加B人体内水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环境中

12、C重金属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D蓝藻暴发的原因是水中 N、P 等元素增多【解析】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比如呼吸作用等;人体内水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约占体液的 2/3;重金属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生物多样性锐减;蓝藻暴发的原因是水中 N、P 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答案】B14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 ,回答下列问题: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年龄结构指标 1953 年 1964 年 1982 年 1990 年014 岁人口(%) 36.28 40.69 33.59 27.6265 岁以上人口(%) 4.41

13、 3.56 4.91 5.57老少比例(%) 12.15 8.74 14.60 20.16(1)19491982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_。(2)1990 年和 1953 年相比,我国 65 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_,发展到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_的趋势。7(3)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4)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有_、_、_、_。【解析】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发现,19491982 年,曲线的斜率增大,因此该时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14、,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率也有所下降。【答案】(1)上升计划生育(2)上升老龄化(3)人口基数大,低增长率、高增长量(4)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土地资源丧失环境污染15每年的 7 月 11 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 ,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导学号:32570285】(1)16 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 a 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曲线,该曲线与 a 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 K)为 110 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 11 调整为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