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综合课教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341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综合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一综合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一综合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一综合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一综合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综合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综合课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综合课教案编写者:陈鹭虹任教者:陈鹭虹、蔡一建课题:宇宙的起源教学目的:1介绍宇宙的起源假说2各种宇宙起源反对者的意见重点:大爆炸理论难点:支持“大爆炸”理论和反对者的理论所用的公式前言前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素宇宙的秘密在中国有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天说。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浑天说-浑天说把天和地比作鸡弹壳与蛋黄的关系,地就是蛋黄,小而圆;天就是蛋壳包在蛋黄的外面。宣天说-认为天无限高远,没有形也没有质,日、月、星辰浮在空中。在西方有地心说、日心说。地心说-认识地球在宇宙中心,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托勒密体系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天体都绕着太阳运动的学说。哥白

2、尼讨论下列日心说的支持者的公式及观察数据对日心说的确定作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大定律。伽利略制成了第一架望远镜,观察天空,出版了星空使者 。牛顿的万有引力天体力学。一宇宙的起源宇宙的定义:广袤空间和其存在的各种天体。淮南子原道训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大爆炸论”认为,宇宙是由大约 150 亿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伽莫夫 1946 年创。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内所有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在一起,并浓缩成为很小的体积,温度较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大爆炸。支持理论:万有引力:F=(Mm)/R 2 力的来源。离宇宙中心越远,速度越快。阅读:爱因斯坦的遗憾1917 年,爱因斯坦的相对

3、论就包含宇宙不恒定论,但爱因斯坦不认为,以为是自己计算有误差,因此自己否定了。“大爆炸”理论的反对者“大爆炸”之前是什么?与热力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矛盾。“大爆炸”速度远远超过相对论的光速极限,循环论的反对者用万有引力加以反对F=(Mm)/R2 当 R时 / 万有引力趋向于零,因此不可能收缩。思考:“大爆炸”理论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的理论都使用万有引力,为什么同一种公式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设?课题:恒星的形成教学目的:1了解恒星形成过程2知道恒星的物质组成重点:恒星的形成及物质组成难点:恒星的发光和发热教学过程二恒星的形成17 世纪牛顿提出:散布于宇宙中的弥漫物质可以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凝聚为恒星

4、。复习:星际空间的物质,气体和尘埃。稀薄的物质凝聚成星云,并进一步收缩成为原恒星,原恒星恒星。因此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那么,行星又是如何旋转的?观察表明:星际空间存在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分子云,万有引力克服向外压力是,将迅速收缩向中心,F=(Mm)/R 2 R 越小,引力越大。如果气体云有足够的旋转,就会形成类似盘状的天体,物质不足落在盘中央,形成恒星,而旋转臂的物质收缩形成行星。恒星的定义是:恒星是指宇宙中靠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而自身能发热发光的星体,一般质量和体积都较大。为什么恒星会发光、发热?万有引力使中心区域受到强烈的压缩释放热量升温,形成热辐射,当中心温度上升到一千万度,引发

5、热核反应。就是 4 个氢原子聚变为 1 个氦原子,产生了大量的光和热。物质受热膨胀,这时内部压力与万有引力处于相对平衡。热核反应强烈时,恒星光趋向紫色,热核反应弱时,光趋向红色。内部压力减弱,万有引力作用使恒星再收缩。介绍小质量恒星、中质量恒星、大质量恒星。质量小于太阳质量的 3 倍为小质量恒星,质量为太阳的 3-8 倍为中质量恒星,质量大于太阳质量 8 倍为大质量恒星。大质量恒星的形成有两种理论,都是得不到观察结果的证实。思考: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星?2夜晚所能看到的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名称?属于哪个星座?课题:最近的恒星-太阳教学目的:1太阳的物质组成和圈层2太阳的一些基本数据重

6、点:太阳的物质组成和圈层难点:不同参照系中的太阳大小 教学过程:三最近的恒星-太阳恒星是宇宙中基本的天体,距离地球遥远。其处在不断的运动中,但我们人类看恒星似乎基本不动,所以称为恒星。距离人类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它不属于任何星座。太阳为小质量恒星,由炙热的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氦。太阳能量来源为核聚变。想一想:核聚变需要哪些条件?阅读材料: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 ,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

7、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叫核裂变,如原子弹爆炸;如果是由轻的原子核变化为重的原子核,叫核聚变,如太阳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稳定地向宇宙发射能量,其中约有 22 亿分之一的能量到达地球,为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来源。作用: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太阳的外部圈层:我们所看到的太阳表面为光球,是太阳光的主要来源,光球以上是色球,色球外围为日冕,三个圈层合起来构成太阳大气。那么,太阳有多大?太阳在宇宙中属于小质量的恒星,但与地球比较,它又是很大。太阳基本数据如下:直径为地球的 109 倍,体积为地球的 130 万倍,密度仅为地球的 1/4,质量为地球的

8、 33 万倍,重力加速度为地球的 28 倍。想一想:为什么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把太阳比做篮球,那么,地球应该用什么来比较?课题:太阳系教学目的:1能说明太阳系的组成2九大行星的基本特征重点:太阳系的组成难点: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教学过程:四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万有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最大范围可延伸到 1 亿光年以外。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气体和尘埃。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引力控制着整个太阳系。复习太阳的基本数据。九大行星:距太阳远近依次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九大

9、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同向性:九大行星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近圆性:公转轨道同圆接近的椭圆形。阅读材料九大行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着同一方向公转。多数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的共性和差异。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称之为远日行星。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由石质和铁质组成,半径、质量小,密度大。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有光环。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密度介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温度低。冥王

10、星体积最小,比月球还要小。资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 26 届大会刚刚通过了新的行星定义,根据决议,冥王星被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除名”后,为表示该含义建议将其中文译名改为冥神星,以体现低于天王星、海王星,而与谷神星、緍神星等同属矮行星的含义。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上的一焦点。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连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轨道平均半径立方成正比。思考:为什么地球在近日点速度较快,在远日点速度较慢?(地球近日点 0.9823 日地距离、地球远日点 1.0167 日地距离)小行

11、星的发现17 世纪初,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在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似乎存在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空缺” ,这里应该有一个未知的行星存在。18 世纪德国数学家提丢斯能十分精确计算各行星之间的数学公式,并由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得公布于众,a n=4+32n-2 这公式被称为提丢斯波得法则。但“提丢斯定则”中 28 位置上没有发现行星,直到 1800 年 1 月 1 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茨在观测是偶然发现名叫“谷神星”的小行星后,天文学家又发现三千多颗小行星,小行星带被确认下来。探究:上网搜索小行星带的成因假说。 (行星爆炸说、木星引力说)海王星的发现: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天王星运行的摄动用数学公式推算出来的

12、。1845 年英国亚当斯计算出海王星运行轨道交给皇家天文台,皇家天文台不以观察,失去了发现海王星的机会。1846 年法国勒威耶也独立算出海王星的运行轨道,交给柏林天文台,由伽勒博士观测到,因此获得发现荣誉。阅读材料确定八大“行星 ”行星必须要符合三个条件:该天体要绕着太阳公转;有足够大的质量,要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过流体静力学平衡,使自身形状达到近似球形;该天体在公转区域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不受轨道上相邻天体的干扰。按照该方案,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太阳系八行星。矮行星须具备四个条件:该天体要绕着太阳公转;有足够大的质量,要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过流体静

13、力学平衡,使自身形状达到近似球形;该天体在公转区域中不具备支配性的作用,受轨道上相邻天体的干扰;该天体不是卫星。据此,冥王星、谷神星、卡戎星和 2003UB313(齐娜星)将被归入矮行星行列。 课题:地球的公转教学目的:1理解地球公转的现象2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难点: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0 3 6 12 24 48 964 7 10 16 28 52 100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 木星 土星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宇宙定义: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天体无穷空间,无限时间以 宇宙大爆炸循环理论解释:时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什么时候结束。空间有多大?

14、无穷大!我们所认识的宇宙是有限的;由无数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所组成,我们称为总星系。天体指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气体和尘埃。宇宙间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恒星与星云的区别:在于质量、体积、密度。恒星能够发光和发热(核聚变) 。太阳的大气分层:光球、色球、日冕。光球是可见光的源地。太阳的活动是黑子和耀斑。太阳系的组成:以太阳为中心,由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但冥王星与最为接近它的海王星缺乏相似性:海王星是巨大的气体行星,冥王星由冰和岩石构成,

15、体积小;这行星轨道面偏离 17,轨道较扁(1979年 1 月开始-1999 年 2 月比海王星距离太阳近) 。最近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名称改为冥神星。 讲解新课:五地球的公转阅读材料: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连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面积。1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在自转同时又倾斜着身子绕太阳进行旋转,叫地球公转。2公转的数据日地平均距离 14960 万千米。回归年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恒星年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是季节变化周期,生活中用回归年。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秒(近日点 29.3 千米/秒、

16、远日点 30.3 千米/秒) 。平均角速度1/天。3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倾向太阳一侧的半球昼半球大于夜半球,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而太阳直射角不断的变化,造成了昼夜长短不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公式: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夏季取正值、冬季取负值例:北京(3954N)春、秋分 太阳高度9039540506夏至日 太阳高度90395423267332冬至日 太阳高度903954(2326)2640四季的变化: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有的时段大,有的时段小;白昼时间也是有的时段长,有的时段短。我们把正午太阳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时间最长的季节称为夏季;我们把正午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