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285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目:教育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题目录名词解释题答案0.1.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0.2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0.3测量: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0.4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0.5测验(标准化测验):在测量中,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像这样对代表性样本的宏观而标准化的测量,就是标准化测验,简称测验。0.6量表:在标准化测验中,测量工具(考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和分数解释的常模(或标准),都有

2、物化的形态(如常模表),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量表。0.7标准化考试:在标准化测验时,如果所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这样的标准化测验又称为标准化考试。1.1数据:用数量或数字表示的资料事实。1.2称名变量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的数据。简答题目录简答题答案0.1教育统计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1)教育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内容。(2)含义分别是:描述统计就是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表述,使数据隐含的信息明确地揭示出来。推断统计就是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

3、所提供的理论方法,对总体作出推论判断。0.2测量三要素分别是什么?(1)测量工具;(2)施测与评分程序;(3)结果解释参照系和参照物。0.3教育测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它的间接性特点?(1)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要抽样进行。(2)所谓间接性特点,指的是测量的对象为受教育者的心理特质,不能直接测量,只有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施以特定刺激,引发出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再对之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0.4教育测量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1)测验工具编制、施测与评分程序确定,常模与标准建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包括项目分析与测验质量检验的具体理论和技术。(2)各种类型教育与心理测验的具体编制与

4、使用。1.1数据可以分为哪些种类?(1)从数据来源划分,可以分为: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2)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可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数据;比率变量数据。1.2数据有哪些特点?(1)数据的离散性:数据通常以一个个分散的有一定间隔的数字形式出现。(2)数据的变异性:指人们在得到数据的过程中,数据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变化的形式出现。(3)数据的规律性:一定范围内变化着的一组观测数据潜存着某些规律。论述题目录0.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有何意义?(1)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学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教育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一些重要教育现象和特别问题,都要通过

5、统计调查加以分析研究,确定对策,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也要进行统计分析。因此科学地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手段,对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2)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要想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可以作定性的研究,也应作定量的分析。统计与测量就是强调实际,从事实资料出发,专门来作深入的量的探讨,通过量化分析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3)通过学习可以锻炼思想方法,掌握专门化的术语和符号,提高科学素养。教育统计与测量学不仅要求我们善于处理确定性现象,更注重去处理随机性现象;不但采用正面论证方法,而且十分重视使用反证法,通过证伪来求知;不仅力求用好数学手段来建立数学模型,还非常重视把这些数学形

6、式的测量模型与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理论结合起来。学习这些能很好地锻炼我们的思想。同时,学习统计与测量,能够使我们掌握专门化的统计语言,便于阅读教育教研文献。0.2怎样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1)切实下功夫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懂内在的逻辑和方法、概念和原理是基础,只有首先掌握它们,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做好练习,并力争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些基本计算方法和逻辑思想,必须通过实践与练习才能掌握。(3)要重视掌握计算工具,特别是具备统计功能的计算器的使用,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而且计算也比手算更准确。1.1.试述简单次数、相对次数、累积次数及累积相对次数的意

7、义。(1)简单次数是数据经过分组后,落在该组中的数据的个数,各组简单次数相加求和便是数据的总个数。(2)相对次数是一组数据的简单次数与总次数(即数据总个数)的比值,相对次数为小于 l 的小数,各组相对次数之和为 1。(3)累积次数分“以下”累积次数和“以上”累积次数。分别表示从该组数据向下或向上累加,所得的总次数,都包括该组的次数。所得的总次数便是该组的“以下”或“以上”累积次数。(4)累积相对次数同累积次数意义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累积相对次数累加的是相对次数而非简单次数。累积相对次数也是小数,累积的最终值是1;累积相对次数也分“以下”累积相对次数和“以上”累积相对次数。计算与综合第一章 数据

8、分布的初步整理多项选择题0.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D)。A描述统计B假设检验 c数理统计 D推断统计 E教育测量0.2教育测量的特点是(BC)。A直接性 B间接性C抽样进行 D实用性E标准化0.3描述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是(ABC)。A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达 B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像,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 C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 D利用实际获得的数据,对总体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 E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0.4测量结果取定数值的量尺,从量化水平高低的角度看,有四种不同类型,它们是(ABD

9、E)。A名义量尺 B顺序量尺 c测量量尺 D等距量尺E比率量尺0.5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则是()。A测量工具B逻辑顺序 C施测和评分程序与要求 D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E抽样进行0.6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是(ACD)。A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B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 C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改革的目的D锻炼思想方法,掌握专门化的术语和符号,提高科学素养 E进行切合实际的科学研究,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0.7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学要做到(BC)。A深刻理解统计与测量的原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B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懂内在逻辑与方法 C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认真做

10、好练习,并力争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D积极翻阅教育科学文献,弄懂教育科学前沿问题 E重视掌握计算工具1.1下列能称为数据的是(ABCDE)。A体重 485千克 B血型 AB 型 C9月 28 日 D证件号码97113418;E性别为0(代表女生) 单项选择题0.1统计的目的在于(C)。A达成对总体的质的认识与把握 B对局部的量进行描述 c达成对总体的量的认识 D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局部的认识0.2教育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的关系是(A)。A教育统计是数理统计和心理学、教育学交叉结合的产物B教育统计就是数理统计 c教育统计属于数理统计 D教育统计与数理统计没有联系0.3将调查所得数据求平均,这属

11、于教育统计学中的(A)。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 c既有描述成分、又有推断成分的统计 D非描述统计,又非推断统计0.4下列测量量尺根据量化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A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比率量尺 B比率量尺、等距量尺、顺序量尺、名义量尺 C名义量尺、等距量尺、顺序量尺、比率量尺 D比率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名义量尺0.5温度计示值,以冰水混合物为零度,这种量尺是(C)。A名义量尺B顺序量尺 c等距量尺 D比率量尺0.6教育测量与物理测量等其他形式的测量相比,有两大特点:(A)。A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B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C间接性和要整体进行 D直接性和要整体进行0.7下列

12、关于测验与测量表述正确的是(A)。A测量包含测验,测验特指标准化测量 B测验包含测量,测量特指标准化的测验 C测量就是测验D以上都不正确0.8考试在教育测量中充当(C)。A测量程序B结果解释参照系c测量工具 D测量要求0.9 “统计”就是“统而计之” ,对所考察事物的(B)的情况在其出现的范围内作()的把握与认识。A量局部 B量整体c质局部 D质整体0.10教育统计要考察的对象是(D)。A物的现象B人的现象 C心理精神 D以上都是0.11关于描述统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描述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地表述 B描述统计就是依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

13、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 C描述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D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不是描述统计的任务0.12测量工作必须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这些规则被规范化或物化为(D)。A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与要求,测量样本对象的选取 B测量工具、评分标准、施测人员要求C测量对象选取、施测人员安排、结果解释参照系 D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与要求、结果解释参照系0.13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育研究中起到的作用是(A)。A它起到方法与工具的作用 B它是教育研究的目的 C结果解释 D研究对象0.14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要求我们(D)。A切实下功夫掌握好基本概念,会套用公式即可 B

14、尽量避免使用计算工具,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 C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全面有效的科学研究 D认真做好练习,力争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1.1 “语文成绩是 92 分”这里的“92 分”是(B)数据。A计数 B测量c人工编码 D等距变量1.2一个人的证件号码97113418 是(C)数据。A计数 B测量 c人工编码 D不是数据填空题0.1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0.2教育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和(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的产物。0.3统计的目的在于(达成对总体的量的认识)。0.4教育统计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即(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5、。0.5测量结果能在其上取值的量尺,共有四种不同的种类:(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比率量尺)。0.6测量工作三要素是:(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0.7教育测量中学业成绩测评的工具是(考试试卷)。0.8教育测量的两大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0.9量表是(测量工具)和(解释分数的常模)的物化的形态。1.1从广义角度讲,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模拟自测题(一)模拟自测题(二)考核点提示第 0 章:绪论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理解什么是教育统计与测量;掌握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内容范围;明确学习本学科的意义和方法。一、

16、教育统计。统计就是对事物某方面特征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中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数理统计与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的产物。二、教育统计的主要内容。教育统计包括两大部分内容: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前者是指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揭示数据分布特征及隐含信息。后者是指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理论判断。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三、教育测量。测量,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测量量尺根据它们量化水平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