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路基cfg桩方案(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160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路基cfg桩方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测量路基cfg桩方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测量路基cfg桩方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测量路基cfg桩方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测量路基cfg桩方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路基cfg桩方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路基cfg桩方案(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3.1 施工准备3.1.1 施工调查组织施工调查,详细获取有关原始数据的第一手数据,为工程施工迅速展开,进行数据搜集,重点收集以下数据:3.1.1.1 本工区地形、地貌、地质等情况及气象、不良地质对建场的影响。3.1.1.2 本工区地表水、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对生活用水和施工用水水源进行规划、 检测。3.1.1.3 沿线房屋拆迁及管线调查,对红线内的拆迁房屋作仔细登记,对各种管线会同有关部门作好保护或搬迁工作。3.1.1.4 详细调查施工环境、交通运输、电力供应、通讯条件及修建各项临时工程的条件。3.1.1.5 对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型结构的设计,根据工程

2、结构的特点及拟采取的工程措施收集相关数据。3.1.1.6 在设计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为提高地质特征准确度和工程质量,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探。3.1.1.7 可利用的地方材料状况、生活物质供应状况等。3.1.1.8 当地有无地区性的病疫和卫生防疫状况、风俗习惯、社会治安以及其它应注意的事项等。3.1.2 技术准备3.1.2.1 施工前的图纸会审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领会工程设计依据、意图和功能要求的说明,全面复核各工程结构尺寸,了解结构物的结构形式,使用材料及设备的品名、规格、质量标准,以及对新结构、新材料、新工 艺、新技 术、新测试方法的要求,根据研究图纸的记录及对设计意图的理解,提出对设计图纸的疑问、

3、建议和优化,并与设计 人员取得联系,完善设计文件,使设计更加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确保顺 利施工、施工安全、工程 质量和按期完成工程任务。3.1.2.2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进行详细的施工调查的基础上,对投标施组优化,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制定出更符合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报批后组织实施。3.1.2.3 搞好施工技术交底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审批的同时做好设计、施工和施工组织设计“ 三交底 ”工作。 详细 、逐级进行技术交底:项目的工程概况、工程规模、工程工期、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施工工 艺、施工重 难点和安全防护、质量

4、目标等。3.1.2.4 做好岗前培训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重难点做好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使参建人员懂技术、有能力、能自觉为工程建设尽心尽力。3.1.2.5 试验室规划及材料检验3.1.2.5.1 试验室组建在本工区拟建设 1 个试验室与梁厂和七工区共用,承担本项目工程施工的工程试验检测项目。所有试验、检测仪器、仪表、 计量用具在开工前经有关部门标定,一个月内完成工地试验室建设和验收,在相关行政机构审批后投入使用。按照承担的工程试验任务配备足够的持证上岗试验人员。建立健全试验室管理制度和试验程序。3.1.2.5.2 材料检验根据施工图纸及设计意图,及时到原材料产地进行材料取样试验和检测。所有

5、材料的取样及送样工作都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在场,只有检测合格的材料方准使用,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使用。3.1.2.6 工艺试验正式施工前进行路基填筑试验、配合比设计试验以及试桩施工,作为正式施工时的参考数据,指导施工。3.1.2.7 线路复测交接桩完成后,进行线路复测。根据规范、 设计文件各专业测量精度要求,布设施工控制网,并与相邻工区进行贯通复核。3.1.3 施工资源准备人员准备:接到通知,提前进行施工前的开工动员,其次项目分经理部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管理人员、班组长、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动员;随后组织人员、设备按计划分批进驻现场。专业施工人员进场后及时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物资准备:在工

6、程开工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材料供应计划,提前进行抽样试验,合格后签订供应合同并按物资供应计划组织好供应;在施工中根据实际的施工进度计划按每月计算出所需的材料用量,提出相应的供应计划,对材料供应实行动态管理;主要材料如:钢筋、水泥, 视冬、雨季情况至少按一个月进行材料储备。机械设备准备:拟调入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按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需要及时到场, 进场前进行全面检查维修,经试运转合格后方可调入施工现场。3.1.4 管理制度建设根据工程特点及建设、监理单位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技术复核及交底签字制度、测 量管理制度、试验管理制度、 验工 计价制度及安全、质量、环保、

7、文明施工等管理制度,为工程正常进行提供管理制度保障。3.1.5 设计资料现场核对技术人员进场后,对桥梁、涵洞、跨 线桥等设计资料进行现场核对,确认结构物与现场标高、道路、河流等相符,现场 地质资料与设计相符。3.1.6 做好征地配合及拆迁工作根据合同约定,队部设专职人员,积极配合建设单位作好征地拆迁工作。根据施工组织方案,及时完成施工驻地、施工场地的租地补偿工作,满足施工生产需要。3.2 工程测量方案在工程正式开工之前完成所有的复核测量、控制测量工作。根据工程的位置、地形条件、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及工程对测量的具体技术要求等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测量方案,测量方案及测量实施满足相应规范要求。施工测量工

8、作流程详见“ 施工测 量工作流程图” 。3.2.1 施工复测3.2.1.1 交接桩交接桩由业主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加进行现场交接桩,交接 桩的内容包括线路衔接控制桩、平面控制桩 CPI、CP、水准点及与相邻工区的控制桩,现场查看桩位并核对点位标识、点号标注是否与资料相符,核对点位埋设地点、加固方式及是否保持完好、有无产生移动或破坏现象等;收集整理有关内业资料包括:点之记、控制桩成果表、水准基点高程成果表、线路曲线表(交点坐标及曲线要素)及坐标系统的起算基准、线路平面坐标系统等文件,最终形成交接桩纪要。3.2.1.2 复核测量3.2.1.2.1 平面控制网复测平面控制网复测按

9、照与设计控制网同精度同等级同测量方式进行复核测量,采用 GPS 静态相 对定位测量、组成多 边形同步环、以边连式/ 网连式进行测量。CPI、CP控制网均单独复测,先进行 CPI 控制网复 测,在确认 CPI 控制点成果无误后,再以 CPI 控制点为约束条件 进行 CP控制网的复测,即CP控制网附合到 CPI 控制网中。GPS 外业测量技术参数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 行,从观测时段数、同步观测时间、采 样速率、GDOP 精度的选择、最少卫星组合数等方面进行控制,以保证外业测量质量,满足高精度解算的需求。GPS 解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对重复基线、同步环、异步环进行闭合差检核,在满 足规范等级精度要求后

10、,进行 WGS-84 无约束平差、三维约束平差、再进行坐 标转换和或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得到与设计坐标系统相一致的复测坐标。3.2.1.2.2 高程控制网复测水准基点高程测量按照与设计同精度同等级进行,仪器采用高精度的电子水准仪、配合铟钢尺严格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观测,数据自动记录,在测量的过程中对各种精度指标和限差实时检查,确保外 业观测质量。水准点沿线路呈线形分布,复测采用附合形式,在水准基点之间加设施工水准点作为固定转点,通过往返测量、或两组仪器同时单程测量形成闭合条件,在闭合差、每千米测量偶然中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后,则按距离倒数定权进行平差,得到施工水准点高程作为

11、施工依据。3.2.1.2.3 复测结果当复测成果与设计成果互差在满足规范要求时,采用设计值。互差超限时,再次对 超限段进行独立复测,当确认互差的确超限时报至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最 终由设计单位修正成果。3.2.2 控制测量在 CPI、CP控制网、水准基点高程复测无误并经监理单位确认后,根据工区的地形、地貌、工程实际情况、 结合控制点分布进行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设计,网形、精度、数量均 满足线 下施工测量要求。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的原则。各阶段的平面控制测量使用同一个 GPS 基础平面控制网,即在 CPI、CP控制网下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控制点埋设在不受施

12、工扰动、能够长期保存且方便现场使用的地方。路基段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点间距一般为 200400m,选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以附合导线为主要形式起闭于 CPI、CP控制点。施工水准点一般在水准基点高程复测时测定,每 200m 300m 设置一个。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以三角网为主要形式,选用 GPS 或全站仪进行测量,布设范 围覆盖包括全桥区域。特大桥、特长桥、技术复杂桥等根据施工精度要求进行特殊设计。大跨度桥梁、或水准测量视线长度超过 100m 时,高程控制测量按照跨河水准测量方法设置、或采用同精度同等级的精密三角高程进行联测。两岸各布设不少于 2 个水准点。平面控制网平差采用严密平差方法,合理确定

13、边角权系数,按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方法进行解算。高程平差按距离倒数定权进行平差。施工控制点要求编制唯一的点名和编号,并建立台帐进行管理,以记录控制点变化情况,如坐标更新、启用日期、 报废 等事项。控制测量完成后编制测量成果报告,以作为施工测量依据并报监理单位审批。3.2.3 施工测量施工测量以 CPI、CP控制点、加密施工控制点为依据进行施工放样。在施工测量前认真核对控制点成果、线路坐标、施工图纸、结构物尺寸等内业数据,用于现场施工放样的资料数据必须经过第二个人的独立计算复核无误后, 经过测量实施小组组长签字后实施。现场放样时首先复核三个控制点之间的角度、距离关系,确认控制点关系正确时进行放样。

14、路基工程根据施工进度测设线路中线、边线、填筑高程及地基加固工程施工放样等。当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时,对放样点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复核。直线段 则采用准直法进行串线改正,曲线段时核对相邻点的角度距离采用偏角法进行复核。桥梁工程布设施工控制网,桥梁下部结构放样一般采用极坐标法或交会法进行,交会误差三角形最大边长小于 2.0cm,取三角形的外心作为测量放样结果。当其中有桥梁轴线方向时,则应将三角形重心投影至桥轴线上作为最终位置。有条件时,与相邻墩(台)跨度进行复核。在桥梁上部其误差三角形最大边长小于 1.0cm,取三角形的外心作为测量放样结果。若不满足要求应重新放样,直到满足要求为止。采用水上平台施工

15、的水中墩,施工平台钢管桩及钢护筒的定位测量按照交会法测设,定位误差控制在 5cm 以内,确保孔桩能按设计定位。3.2.4 构筑物变形测量依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要求,在开工后应及时建立变形观测网、埋设观测标志,按 规定的频次进行构筑物变形观测,构筑物变形观测网尽量与线下施工控制网一致。变形观测网利用 CP、 CP和水准基点作 为水平和垂直位移观测的基准点,适当增设工作基点。变形观测基准点进行经常性、同精度、同等级的检测,以保 证测量精度和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变形观测控制网可组成附合、闭合或结点网形式,采用严密方法平差。变形观测所有原始观测记录资料应具有可追溯性,严格执行责任人签字制度。水平位移观测

16、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按设计精度要求建立,并一次布网完成。控制点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宜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或红外测距反射片。垂直位移观测网应尽量利用二等水准基点作为高程基准点,并就近增设工作基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基岩或原状土层,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变形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设备、固定观测人员、选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进行观测,以最大限度减少外部因素对观测成果影响。路基变形观测按设计方案设置观测断面、观测点。不同的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不同的地基条件或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均应作沉降观测。沉降观测设备应在地基处理完毕后立即埋设。观测应从填土施工时开始。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回归法,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桥梁变形观测以墩台基础沉降观测。岩石地基、嵌岩桩基础的墩台基础沉降可选择典型墩(台)布点;其余桥梁变形观测应逐跨、逐墩(台)布设观测点。墩台沉降观测点可在墩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