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之道精华节选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071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学之道精华节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理学之道精华节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理学之道精华节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理学之道精华节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理学之道精华节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学之道精华节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之道精华节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学之道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精华节选達之 2013 年 4 月 8 日星期一F-卡普拉物理学之“道” 的扉页上曾引著名物理学家海森伯的一段话,其中说:“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最富成果的发展几乎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思维方法的交会点上。 ”以下物理学之道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精华原文节选。其中大部分是网上复制下载的,少数网上没找到可复制的文本,是我自己对照原书用键盘敲出来的,为此今天花了好几个小时。现代物理学的概念与东方宗教哲学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具有惊人的平行之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之间的相似性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我们将会碰到许多论述,几乎无法区别它们究竟是物理学家还是东方神秘主义者说的。在

2、东方传统中的哲学思想与量子力学的哲学本质之间有着某种确定的联系。我所说的“东方神秘主义”是指印度教、佛教与道教的宗教哲学。我们越是深入微观世界就越体会到现代物理学家与东方神秘主义者多么相似,他们把世界看成是由不可分割、相互作用、永远运动的各部分构成的系统,而人则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们要谈论的究竟是哪一种“知识” ,来自吴哥窟或京都的佛教徒所说的“知识”与来自牛津或者伯克利大学的物理学家所说的“知识”是不是一码事?一方面是实验数据、方程式和理论,另一方面则是宗教经文、古代神话或哲学论文,我们要从中选择什么呢?这一章要澄清两点:有关知识的性质与表达它们的语言。纵观历史,公认的

3、人类思想具有两种知识或者两种形态的意识,一般称之为理性的和直觉的,并分别把它们与科学及宗教联系在一起。在西方往往推崇理性的科学知识而贬低直觉的宗教型知识,但是传统的东方态度正好相反。例如奥义书谈到高级与低级的知识,低级知识是指各门科学,而高级知识是指宗教知识。东方神秘主义者所考虑的是对实在的直接经验,它不仅超越智力的思维而且超越感官的知觉。物理学家主要关心理性的知识,而神秘主义者主要关心直觉的知识。这两种知识分属不同的领域。如果考虑到这两种观察方式根本不同的性质,那么这两种经验的相似性看来是难以置信的。物理学家做实验需要精心的配合和极为复杂的技术,而神秘主义者只是通过反省、通过个人的沉思而不需

4、要什么器械。而且科学的实验在任何时候可由任何人来重复,而神秘主义的经验只局限于个别人在特定的机会中。然而进一步的考察表明,这两种观察的区别仅仅在于探索的方式不同,它们的可靠性或复杂性都是相同的。任何人要想重复现代亚原子物理学的试验必须经过多年的训练,然后才能通过实验向自然提出特定的问题并理解它的答案。同样,深刻的神秘主义经验也需要经过有经验的宗师的多年训练,还不一定能保证成功。但是如果学生成功了,他就能“重复那种经验。 ”现代实验物理学杂志的一页文献对于未入门的人来讲就和西藏的曼茶罗* 一样神秘。而它们都是探索宇宙本质的记录。* 佛教名词。梵文 vandala 的音译。意译“坛场” ,菩萨形象

5、的画像,也称曼茶罗。现在我们懂得,只有当物体由大量原子组成,物体运动速度与光速相比很小时,牛顿力学才是正确的。当第一个条件不满足时,量子力学代替了它;当第二个条件不满足时,就要采用相对论。这并不是说,牛顿力学是“错”的,而量子理论及相对论是“对”的。所有这些理论都是近似的,只是对于一定范围的现象才是正确的。东方神秘主义者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主要兴趣在于对实在的体验,而不是对这种经验的描述。因此,他们一般都对这种描述的分析不感兴趣。在东方的思想中也从未出现过严格定义的概念。因此当他们要交流自己的经验时就遇到了语言的限制。为此他们发展了一些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印度教用神话的方式来描述,

6、运用了隐喻、象征、诗的想象、类比以及讽喻等形式。这种神话式的语言不太受逻辑与常识的约束。它们富有魅力,常常模棱两可,富于想象而不是那么精确,从而可以比一般的日常语言更好地传达对实在的神秘主义经验。道家常常用自相矛盾的语言来披露语言交流中出现的不一致性,并指出它们的局限性。中国和日本的佛教徒继承了这一点并进一步加以发展,而在禅宗那儿达到了顶峰。超越语言 一般的思维方式对于这种矛盾感到费解,因为我们必须使用语言来交流我们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就其本质而言是超越语言的。铃木大拙 语言的问题确实很重要。我们想以某种方式来谈论原子结构但是我们无法用一般的语言来谈论原子的结构。W.海森伯 认为所有的模型和理论

7、都是近似的,语言的解释总是一些不精确不完备的思想,早在本世纪就被科学家们普遍地接受了,于是科学产生了完全意想不到的进展。对于原子世界的研究迫使物理学家承认,一我们日常的语言是不精确的,不适宜于描述亚原子世界的实在。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它们说明了这种实在超越了经典的逻辑。我们无法用日常的语言来描述它。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现代物理学最有趣的发展。它的基础与东方哲学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西方哲学的流派中,逻辑推理是阐述哲学观念的主要工具。东方神秘主义则认为实在超越普通的语言,因此他们并不顾忌对逻辑概念的超越。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东方哲学关于实在的模型要比西方哲学的模型构成了现代物理学更合适

8、的哲学背景的主要理由。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引力具有使时间和空间“弯曲”的效应。这就意味着欧几里得几何不再适用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完全抛弃了绝对空间与时间的概念。不仅所有的尺度,包括空间和时间在内都是相对的,而且整个时一主结构依赖于物质在宇宙中的分布。于是“完全真空”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意义。在现代物理学中,宇宙在经验中是不可分割的动力学系统,而观察者也作为基本的因素被包括在内。在这种经验里,关于空间与时问、孤立物体以及因果关系的传统概念都失去了意义。这种经验与东方的神秘主义很相似。(大乘佛教) “具有非常接近于现代科学思想的概念的细致哲学。 ”按照许多学者的观点,佛教思想在华严宗达到顶峰,它是

9、以同名的华严经为基础的。这部经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的核心,受到铃木大拙的热情赞扬:“华严经确实是尽善至美的佛教思想、佛教情操和佛教经验。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一部宗教著作能象这部经那样,概念崇高、感情深邃和结构宏伟。它是生活永恒的源泉,没有一位宗教家会对它感到不解渴或者只感到部分的满足。 ”华严经的中心主题是所有事物和事件的统一及相互关系,这个概念不仅是东方世界观的本质,也是由现代物理学产生的世界观的基本要素。由此可见,古老的宗教典籍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模型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现代的物理的新发现必然会深刻地改变人们关于空间、时间、物质、因果等概念,因为这些概念对于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来讲是带有根本性

10、的。因此迫使物理学家们感到一种冲击也是不足为奇的。这些变化产生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它仍然通过最新的科学研究在形成的过程中。看来东方神秘主义者与西方物理学家有类似的经验。这种经验导致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观点去观察世界。在现代物理学中,宇宙在经验中是不可分割的动力学系统,而观察者也作为基本的因素被包括在内。在这种经验里,关于空间与时问、孤立物体以及因果关系的传统概念都失去了意义。这种经验与东方的神秘主义很相似。东方世界观的最重要特点,也可以说是它的本质,就是认识到所有事物和事件的统一性和相互关系,即认识到世界上所有现象的经验只是基本的统一体的表现而已。所有的事物被看成是宇宙整体中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11、的部分;是同一终极实在的不 同表现。东方的传统总是涉及这种最终的、不可分割的实在、 、它表现在所有的事物之中,所有事物都是它的部分。这在印度教中被称为梵,在佛教中被称为法身,在道教中被称为道。因为它超越所有的概念和范畴,佛教徒也把它称为真如: 真如的精髓是什么,是所有事物的统一整体,是包罗万象的总体。 宇宙的基本统一性不但是神秘主义体验的主要特征,而且也是现代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在量子理论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概率是原子实在的基本性质,它控制了所有的过程,甚至包括物质的存在在内。亚原子粒子并不是确定存在于某个地点,而只是显示出一种存在的倾向。原子事件并不表现为在确定的时间采取确定的方式,而是显

12、示出一种发生的倾向 。现代科学的基本立场就是所有的概念和理论都只是近似的。这就是说我们要分离一个物理实体并不需要完全精确的定义,而可以作近似的定义。在原子的层次上,经典物理学中的刚性 物体分解成几率的概型,而这种概型并不表示事物的几率,而是相互联系的几率。量于力学迫使我们认识到,宇宙并不是物体的集合,而是统一体中各部分间相互关系的复杂网络。但这正是东方神秘主义体验世界的方式。他们所描述的经验与原子物理学家所使用的语言是极为相似的。这里有两个例子: 物体成了 某种并非我们所见的东西。不是在静止自然的背景上或环境里的孤立的物体,而是不可分割的部分,甚至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表现了我们所见到的一切的统一

13、性。奥罗宾多 事物是通过相互依赖而获得自己的存在和性质的,它们本身一无所有。龙树 如果说这两段话可以看成是呈现在原子物理学中自然的描述,那么下面这两段物理学家的话就可以看成是描述了对自然的神秘主义经验。 一个基本粒子并不是独立存在、不可分解的实体。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组向外扩展达到其他事物的关系。斯塔普因此世界表现为事件的复杂的交织物,其中不同的连接或者相互交替,或者相互复盖,或者组合在一起,从而决定了整体的结构。 海森伯在佛教中,宇宙网络的形象就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华严经的核心就是把世界描绘成相互关系的网络,所有的事物和事件都以一种无限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约翰-威勒把这种观察者的介入看成是量子

14、理论最重要的特点,因此他主张用 参与者来代替 观察者这个词。用威勒自己的话来讲: “以某种特殊的意义上讲,宇宙就是自己的参与者。”量于理论从根本上放弃了关于可分物体的概念,引进了用参与者代替观察者的概念,甚至发现了在描述世界时有必要把人的意识也包括在内。我们可以看到,宇宙作为物质和精神关系的相互联结的网络,它的部分只能通过它们与整体的联系未定义。用佛教徒阿那加里卡?高宾达喇嘛(Ana-gadka Govinda)的话来总结原子物理学中所产生的世界观是非常贴切的: 佛教徒不相信有独立存在的或者孤立存在的外部世界,他本人就是可以介入这个世界的动力。对于他来说,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只是一块布的两个百,

15、在这块布里所有的力和事件的线条,所有形式的意识及其对象,都被织进了一个无穷无尽相互有条件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网络。我们永远无法说原子的粒子在某处存在还是不存在。粒子作为一种几率模型具有在不同位置存在的倾向,从而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物理实在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因此我们无法用固定对立概念的术语来描述粒子的状态。这种粒子在确定的位置既不能说存在也不能说不存在。它没有改变自己的位置但也不能说它保持静止。所改变的只是几率模型,也就是粒子在一定位置存在的倾向性。用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话来说: 例如,要是问我们电子的位置是否保持不变,我们回答不 ,要是问我们电子的位置是否随着时问而改变,我们问答不 ,要是问我

16、们电子是否静止,我必须回答 不,要是问我们电子是否在运动,我们也必须回答不 相对论证明了所有的测量,包括空间和时间都失去了绝对的意义,并迫使我们放弃关于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经典概念。这种发展的根本意义由孟德尔-萨克清楚地表达出来了: 爱因斯坦理论带来的真正革命是放弃这样的观念,时-空座标系统作为独 立的物理实在具有客观的意义。取代这种观念的是相对论意味着,空间和时间的座标只是观察者用来描述自己环境所用语言的要素。 出自一位当代物理学家的这种陈述表明了在现代物理学中空间和时间观念的密切联系,而这也是东方神秘主义者所持的看法。看来好象有一种对于实在的时-空性质的强烈直觉贯穿着东方神秘主义。空间与时间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这一事实一再被强调,而这也是相对论物理的特点。这种关于空间和时间的直觉观念可以说在华严宗得到了最透彻的阐述。在华严经中一再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