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00后的心思这样猜——对中学生时代特点的解读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043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  00后的心思这样猜——对中学生时代特点的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1  00后的心思这样猜——对中学生时代特点的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1  00后的心思这样猜——对中学生时代特点的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1  00后的心思这样猜——对中学生时代特点的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1  00后的心思这样猜——对中学生时代特点的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 00后的心思这样猜——对中学生时代特点的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 00后的心思这样猜——对中学生时代特点的解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1 00 后的心思这样猜对中学生时代特点的解读专题设计意图本专题意图之一为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发展的含义,了解 00 后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掌握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认识 00 后中学生的积极特点与缺憾,为将来有效的帮助学生奠定基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2、帮助学生了解掌握 00 后中学生的积极特点与缺憾。能力目标1、学生能用所学对中学生的心理现象能够很好的分析归类。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增强大学生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对未来工作成就欲。专题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是掌握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和 00 后中学生的积极特点与缺憾;2、教学难

2、点是用掌握的知识能对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很好的分析归类。专题内容 引言当我们用情感、智慧和期望托起的新一代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时,当我们用浪漫、纯洁和灵性编织的下一代宏伟蓝图与我们的设计越来越不吻合的时候,当我们用泪水、汗水和希望筑起的未来大厦却在没有经风雨之前就倾塌的时候?不知你对这些复杂、尖锐和深刻的问题是否有答案? 是否在探索答案? 也许答案是开放的、模糊的,就像我们的提问一样模糊和开放。00 后忧虑什么?期待什么?对 00 后我们理解吗?对他们身心变化的特点掌握吗?对他们成长的烦恼关心吗?对他们在市场经济时代的需要了解吗?对电脑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有把握吗?对他们“早恋”的心态懂吗?现实中,教

3、育工作者由于无法与当今学生沟通而困惑与迷惘。而孩子们也在急切地呼唤:我们需要老师的理解。可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理解往往是“一厢情愿” 。即喜欢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或者过高估计问题的性质,或者对问题不理不睬,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一些正常的问题特殊化。例如,青春期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 ,在学校或家里,老师或家长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听话、不好管教,让他向东,可他偏向西;你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去做什么等。因此,老师与家长下结论说:这些不听话的孩子有心理问题。为什么老师与家长会对正常的问题作出不正确的判断呢?我们认为,这里存在一个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忽视的问题:我们没有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孩子不

4、听话,不好管教。如果我们做教师的在发号施令或做出指示或准备介入之前,能够征求一下孩子们的意见,询问一下他们的要求,了解一下他们的感觉,耐心听取一下他们的想法,处理起问题来可能就好办多了,而且也能够适时介入。否则,我们教育孩子的愿望将由于不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求而落空。今天的绝大多数教师与家长,虽然在主观上想把孩子培养好,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加紧制造着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拉大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诚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就有了部分答案,教育该如何进行也同时找到了答案,即了解中学生的发展特点,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一、重温旧梦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是指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

5、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对人的心理发展一种观点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即“渐进论“的观点。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不论什么观点,说明人的心理是在向前发展的。那么,中学生的发展是在什么基础上发生的变化呢?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中学阶段,人生最宝贵而又极富特色的人生阶段,一般指年龄在 11、12 岁至 17、18岁期间,也称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少年既不像儿童那样天真幼稚,也不像成人那样成熟沉稳,而是时而幼稚

6、时而成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这一时期他们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而心理的变化往往又是以身体的变化为基础的。那么中学生在身体方面有哪些生理巨变,又对其心理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中学阶段处于人生的第二次生长高峰期,身体的变化归纳起来表现在:身身体外形、性性器官与性机能、力身体机能、脑神经系统等四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引发“成人感”出现;性成熟带来性意识萌发;身体机能与神经系统发育带来行为动作与心理的不协调;激发了中学生内心世界的种种矛盾。这些影响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在于促使中学生成人感的出现,进而对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产生重要作

7、用;消极影响则在于生理巨变很可能带给他们惊奇、恐惧、不安、烦恼等不良情绪以及偏离正轨的对抗等消极行为。影响的性质取决于中学生是否具备了生理发育的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由于生理上的快速发育,使得中学生产生强烈的成人感,要求成人的平等对待。然而心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力与经验还处于半成熟状态,因此就出现了中学生自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促使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和基本矛盾,对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闭锁性是指中学生往往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愿意向别人诉说,尤

8、其不愿向父母和老师等成人诉说。一个中学生说“日记本是我的最亲,上中学以来我一直用心灵和它交流,所有不能对外人讲的都可以向她诉说,日记本是我的最爱” 。闭锁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成人感的产生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学生有了一些不想让人知道的小秘密,害怕这些秘密公开后被人嘲笑;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得不到成人的理解,从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开放性是指中学生渴望与人沟通,得到他人理解,一旦遇到自己信任的人就会将自己的内心倾诉和展现出来。闭锁是中学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开放是中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事实证明只要赢得中学生的信任,给他们营造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学生还是愿意与成人沟通的。2、自尊性与自卑性并存自尊

9、,即要求独立、自由、自信,对成就和名誉的向往;希望被人认可,受人尊重,以及对地位、实力、威信方面的考虑等等。自卑感是一种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体验。青少年的自尊体验容易走向极端。当自尊需要得到肯定与满足时,他们往往会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一旦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可能妄自菲薄,情绪一落千丈,产生自卑感。3、批判性与创造性并存随着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对人对事往往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再一味受到成人和权威的影响,开始独立地、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进行思考,这是中学生的重要特点;然而他们的批判性还不够成熟,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有时看问题还会比较偏执。教师和父母既要肯定和鼓

10、励他们思维的批判性创造性,又要对他们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解释和教育。4、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青春期的生理巨变导致了中学生的“第二次诞生”或“心理断乳” ,即在精神和行为方面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决定,对成人的干预极为反感,有时甚至故意与成人对抗。但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以及他们自身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他们又常常在现实面前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此时又希望得到成人的关心和指导,表现出依赖性,而这是他们所不希望的。因此中学生就在独立于依赖间徘徊纠结,平添了许多烦恼。5、稳定性与可塑性并存处于成长过渡阶段的中学生,其思维方式和能力、情绪和人格、自我意识、人生观与价

11、值观等心理方面已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但还未最后定型,还具备较大程度的可塑性,加强这一阶段的教育和培养对中学生的一生发展仍起着重要作用。6、青春期冲动性与压抑性并存一方面青春期生理的成熟促使了中学生性意识的萌发,他们开始关注异性,产生与异性交往和了解性知识的冲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环境和舆论的压力,他们又不得不抑制和压抑这种冲动。因此他们常常在冲动与压抑间挣扎,给他们来诸多烦恼,有时强烈的冲动不能得到理性的控制从而酿成严重后果。二、独有所长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优势体现当代中学生的总体风貌,反映的是他们的总体特征。实际上,在总体特征中还蕴涵着许多细微的特点。这些细微的特点主要来自

12、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他们不能回避的文化、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他们不能逃避的身心发展水平、状况与年龄阶段特征的限制。换句话说,他们的任何一个特点都是文化、社会、环境、教育和发展赋予他们的财富。在这笔财富中,既蕴藏了当代中学生面对人生的资本,也包含着他们挑战未来的羁绊。所谓的资本就是时代给予他们的优势,所谓的羁绊就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缺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成长着的 00 后中学生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们拥有了与前辈人不同的七大优势。(一)创新意识与批判精神不断增强今天的中学生由于置身于精神解放、观念更新

13、、意识超前的社会变革中,使他们的精神世界自觉不自觉地囊括了许多与其前辈不同的思想、信念与价值观念。因此,在他们的意识中,对新事物、新观念与新信息有自己独特的接受方式、判别标准和接纳形式。有关资料表明,当代中学生更愿意对人生话题、生命意义进行思考,如人为什么活着,什么事情对人有意义等等。尤其在掌握与使用现代媒体技术方面,相当多的中学生对成人起了促进作用。此外,他们还善于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成人的思维、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并企图通过努力来改变社会对人、对事、对物的陈旧标准与束缚。这种创新精神与批判意识不仅对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我们整个民族的进步有推动作用。 (二)关注自我形象及有较高自

14、信心与有兄弟姐妹的一代相比,当代中学生十分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更为欣赏自己的外表和才华,对自己的为事之道充满自信。最近,心理学专家对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现在的多数中学生内心很自信,更容易看到自己的长处。他们对自己的相貌体型、健康、性格、学习等方面的满意程度都比较高。其中,对自己长相有时满意的占 42.1,完全满意的占34.7;对健康状况有时满意的占 27.1,完全满意的占 53.4;对自己性格有时满意的占 38.7,完全满意的占 32.6;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时满意的占 34.3,完全满意的占 25.7。从上述的结果可以看出,当今的中学生,肯定自己的百分比(学

15、习状况除外)均高于否定自己的百分比。研究者为了从整体上了解他们对自我接纳的状况,又对数据进行了重新分组,将自我接纳得分分为高分组(分值在 3336 分之间)、中分组(分值在 2632 分之间)和低分组(分值在 1225 分之间)。按照这种方式分组得出的数据是:低分组占 21.3,中分组占 68.3,高分组占 10.4。这表明绝大多数中学生学生对自我发展和自我力量都有充分的估计,在许多方面都能够接受自己、赞许自己、肯定自己。这种成功者的心态对其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三)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如今的中学生他们渴望与他人平等相处,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其具体表现反映在以下三个

16、方面:1、与父母平等相处的需要现在有许多家长只懂得要求孩子们,不懂得孩子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前提下能听话。因此,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与“战争” 。其实,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彼此能够平等地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心。如果双方在平等上达成共识,互相明白对方的想法,就能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之上,父母再要求孩子自然也就有了良好前提。2、希望老师公平处理问题一般来说,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这个小社会里度过的。在这个小社会中存在两种关系,一个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二是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前者关系来说,老师是决定关系的主要方面。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他可能让一个孩子的生活变得痛苦,也可能让一个孩子的生活变得幸福;他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他可以羞辱一个学生;也可以迁就一个学生;他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抚慰治愈一个心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的呢?过去人们的观点是,通过老师的教育。现在看来,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现在有许多老师抱怨说:“当今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