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生命的稳态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9851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 生命的稳态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 生命的稳态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 生命的稳态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 生命的稳态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 生命的稳态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 生命的稳态 2.txt-/自私,让我们只看见自己却容不下别人。如果发短信给你喜欢的人,他不回,不要再发。看着你的相片,我就特冲动的想 P 成黑白挂墙上!有时,不是世界太虚伪,只是,我们太天真。八 生命的稳态(2)案例探究案例 1下图表示黄瓜的雌蕊柱头授粉与否对子房生长影响的曲线。请分析回答:(1)曲线 a 表示_。(2)曲线 b 表示_。(3)曲线 a、b 发生差异的生理原因是_。(4)从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时应在理解生长素生理功能的基础上,注意识图和推理分析。依图可知,曲线 b 代表的是植物子房开花后不断膨大,正常发育。而曲线 a 代表的是植物子房开花后不断萎

2、缩,直至脱落。由此说明子房的膨大与其中发育的种子有关。发育的种子可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因此,曲线 b 表示雌蕊已授粉,曲线 a 则表示没有授粉。【规范解答】 (1)雌蕊柱头未授粉,子房不发育而萎缩 (2)雌蕊柱头已授粉,子房正常发育 (3)传粉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4)子房发育成果实必须有生长素;自然情况下,生长素来自发育中的种子【评点与探究】 本题以植物的个体发育为知识依托,考查了生长素在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培养识图、理解、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变式解析】 此题联系生产实践,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

3、用。同时,应注意N、P、K 肥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从而准确地加以判断。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正常情况下,果实发育所需要生长素来自发育中的种子。据题干可知,种子的正常发育受阻,果实的发育可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生长素而受影响,从而影响产量。【变式答案】 D案例 2(2001 年上海高考题)下列是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这是由于_和_调节的结果。(2)某运动员遵从教练的指导,一见灯亮就举起杠铃,附在手臂上的记录仪器经 a 时间后,测到肌肉活动的电位变化。在一次训练中,教练趁运动员不备,用针刺其手臂,运动员手臂收缩,经 b 时间后,测到肌肉活动的电位变化。

4、请分析回答:在 a 时间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_。在 b 时间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_。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C.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D.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a 时间_b 时间A.B.C.=D.【解题思路】 (1)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能对来自身体内部和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是由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2)看见灯亮就举起杠铃,是对具体的信号作出反应,其神经传导途径是: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5、。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传导途径是: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两者的神经传导途径不同,前者的传导途径长于后者,故 a 时间大于 b 时间。【规范解答】 (1)神经 体液(激素) (2)BD A【评点与探究】 该题通过具体事例,考查了生命活动的两种方式的联系、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调节神经中枢的位置区别及其反射弧等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及应用能力。变式:某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 ,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依靠“鼻饲” ,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靠自己。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

6、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变式解析】 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位于脑干。“植物人”已完全失去条件反射,大脑失去正常功能,只靠脑干通过脊髓和部分脑神经来控制最基本的生理活动。【变式答案】 A案例 3 (2003 年江苏高考题)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形状、大小很像人的心脏,有可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重要来源,但会遭到人体的强烈排斥,这主要是因为该动物有一对纯合的基因(AA)能表达 GT 酶,从而使细胞表面具有一种多糖类物质。人体能够识别该多糖类物质,从而确定该心脏是外来的异种器官。经过科学家多年的努力,目前得到了编码 GT 酶的一对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的一些新型个体

7、(Aa)。请回答:(1)人体对该动物心脏的排斥,是人类_系统起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人体的_与该动物的_相互作用。(2)上述新型个体能否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来源?为什么?(3)今后用常规的杂交方法能否获得 GT 酶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说明理由。【解题思路】 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由于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如果将别人或其他动物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其本质是人体的抗体与异己的抗原相互作用的结果。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

8、近,题目中的新型个体(Aa)控制 GT 酶的基因中仍有一个 A具有表达功能,会产生抗原多糖类物质,与人体的抗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该个体不能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来源,但是,用常规杂交的方法,AaAaAA、Aa、aa,其中的aa 即为 GT 酶的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规范解答】 (1)免疫 抗体 抗原 (2)不能。因为该新型个体控制 GT 酶的一对基因中仍有一个具有表达功能。(3)能。因为现有新型个体的一对 GT 酶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所以杂交的后代会出现一对 GT 酶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评点与探究】 本题以器官移植和遗传规律为知识依托,考查了免疫学的应用和基因分离定律

9、的应用等知识,培养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变式: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人体也会有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器官移植中,受者的免疫系统对供者器官所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就不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那么,能够在机体内识别“非己”成分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 B 细胞 效应 T 细胞A.B.C.D.【变式解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其中,吞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B 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T 细胞主要功能是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细胞

10、、记忆细胞;效应 B 细胞主要功能是分泌抗体;效应 T 细胞主要功能是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因此,答案为 D。【变式答案】 D案例 4下图代表生物体内三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过程中 Y 代表的物质是_,X 代表的物质是_,这个过程中的 Y 表现出_性。(2)过程中 Y 代表的物质是_,X 代表的物质是_,这个过程中的 Y 表现出_性。(3)过程中 Y 代表的物质是_,X 代表的物质是_,这个过程中的 Y 表现出_性、_性。【解题思路】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被选择吸收的物质要经过主动运输透过细胞膜,因此要有

11、载体蛋白质还需要消耗能量;在体液免疫中的效应阶段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等,从而达到清除抗原的目的;在过程中,X 变成其他物质,而 Y 不变,可见,Y 代表酶;而 X 则代表酶所作用的底物;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酶的特性是专一性、高效性。【规范解答】 (1)载体 细胞选择吸收的物质选择 (2)抗体 抗原 特异 (3)酶 酶所作用的底物 专一 高效【评点与探究】 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膜的主动运输功能、免疫和酶的特性三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对生物体内发生的生理过程的分析 判断能力。变式:下列不能获得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是A.服用抗体B.接种疫苗C.输入丙种球蛋白D.感染病原体【变式解析】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抗体,在消化道内会被蛋白酶消化分解而失效。【变式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