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9780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津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津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津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津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津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津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津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津区 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 年计划草案一、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4 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按照“重庆大都市区重要功能组团、城市发展新区重要战略支点”功能定位、“争做城市发展新区领头羊”总要求,紧紧围绕“一五七六”发展思路和年初人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切实改善民生为落脚点,采取有效措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区呈现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动力增强效益提升,社会事业协调并进”的良好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和投资总额均突破 550 亿元

2、、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 1100 亿元、社零总额突破 200 亿元、农业总产值超 100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 100 亿元,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 21 项经济社会指标总体完成较好(详见表 1)。由于全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全市经济增长指标普遍下调,我区个别指标虽未完成年初预期目标,但仍居全市前列。表 1:2014 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2014 年计划 2014 年实际指标名称 单位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3 554.7 12.8#工业增加值 亿元 16.5 298.3 13.52.固

3、定资产投资 亿元 542 18 575 25.4#工业投资 亿元 235 20 302.4 54.63.工业总产值 亿元 1342 22 1325 20.5#规模工业总产值 亿元 1105 22 1109 22.44.农业总产值 亿元 106 10 102 5.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01 15 201.6 15.56.批发零售业销售额 亿元 416 20 432.4 24.77.旅游接待游客数 万人 1080 20 1090 21.1#四面山 万人 225 20 225.6 21.18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亿元 565 14 561 13.1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亿元 3

4、05 18 335.9 29.910.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6.4 10 8.3 18.7# 出口 亿美元 4.8 12 6.2 16.2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35.2 15 47.4 23.3#税收收入 亿元 27.4 18 29.2 25.51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亿元 439 18 446 18.6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5550 10 25667 10.51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2374 13 12318 12.515.城镇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扩大 5 平方公里 扩大 5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 平方公里 扩大 2.5 平方公里 扩大 2.5 平

5、方公里16.城镇化率 % 62 1.5 62 1.517.城镇登记失业率 % 3 2.818.城镇新增就业 人 30000 5050219.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征收额 万元 8282 84312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征收额 万元 4000 432421.单位地区 GDP 能耗 % -2 -2(一)产业发展再上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554.7 亿元,同比增长 12.8%,增幅居全市第三位,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9.5 亿元、349.9 亿元、135.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14.7%、11.3%。农业特色显现,品牌效应初显。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过百亿大关,位居全市第

6、一,达到 102 亿元,增长 5.5%。主导产业发展量增质优,粮油、蔬菜、柑橘、畜禽和花椒五大农业支柱产业稳定发展,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富硒特色效益明显,建成富硒绿色大米、茶叶、花椒等标准化种植基地 24 万亩,富硒水产基地 2.23 万亩,富硒畜禽年出栏超过 300 万头(只);命名 32 个富硒特色产业示范场(园),授权企业 15 个产品使用江津区富硒农产品标志,工商注册富硒商标达到 25 个,富硒农产品年产值达到 25亿元。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58.92 万亩,规模经营度达到 34.86%,同比提高 1.5 个百分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培育农民合作社 9

7、9个、家庭农场 150 家,全区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 151 家(其中国家级 1 家、市级 23 家)。工业产业集聚,园区贡献突出。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实现 1325 亿元,同比增长 20.5%;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 1109亿元,同比增长 22.4%。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 313 户,比上年底净增 40 户;规模以上企业户均产值达到 3.5 亿元,比上年增加 0.2 亿元;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达 194 户,比上年同期增加 38 户,其中产值 10 亿元以上企业 26 户,比上年同期增加 6 户。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五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262 户,实现工业总产值 9

8、57.6 亿元,同比增长 22.3%,总量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 86.8%,同比提高 1.3 个百分点。其中:汽摩及零部件业实现产值 298.7 亿元,增长 31.2%;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 264.7 亿元,增长 16.6%;材料工业实现产值247.7 亿元,增长 24.9%;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 95.7 亿元,增长 17.9%;食品工业实现产值 50.8 亿元,增长4.7%。园区规模企业产值超千亿,四个园区 267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1034.6 亿元,同比增长 25.2%,其中,双福园区实现 340.4 亿元,增长 26.8%;珞璜园区实现 359.6亿元,增长 24.3%;

9、德感园区实现 330.6 亿元,增长25.2%;白沙园区实现 4 亿元,增长 135.3%。大商贸格局渐成,服务业发展提速。社零总额首次突破 200 亿元,增长 15.5%,增幅居全市第二位;批零销售额超过 400 亿元,增长 24.7%,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全区净增限上商贸企业 79 家,发展电子商务企业 1200 余家;永辉超市、重百电器开业,奥特莱斯商业街开街营业;双福农贸城、和润汽摩城、攀宝钢材市场分别实现销售额 30 亿元、10 亿元、50 亿元。英利国际五金机电市场、五洲博览城签约入驻,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破土动工,双福汽车 4S 城、珞璜工艺品物流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旅游人数首破千

10、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 1090 万人次,增长 21.1%;旅游综合收入 35.7 亿元,增长 37.1%。四面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日臻完善,中山古镇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双峰寺主体完工,白沙影视基地加快建设,恒大金碧天下游乐园及健康养生度假中心破土动工,光彩国际(江津)游艇产业园开工建设,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房地产业平稳运行,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119 亿元,同比增长 23.7%;房屋施工面积达 882.1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4.8%;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 221.7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6.3%。由于商贸、旅游、房地产的带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35.3 亿元,同比增长 11.3%

11、,为近年来最高。(二)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不减。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75亿元,同比增长 25.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 302.4 亿元,同比增长 54.6%,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全区 254 个 500 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 296.3 亿元,同比增长 62%,投资总额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51.5%。工业园区完成投资379.6 亿元,同比增长 52.7%,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6%。全区 103 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超过年初预期达到301 亿元,占全区投资比重过半。社会消费需求稳中趋旺。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6 亿元,同比增长 15.5%,批发零

12、售额实现 432.4 亿元,同比增长 24.7%。全年举办汽车展、微型企业展、富硒农产品会展、富硒餐饮大赛等各类节庆展会活动 25 场次,会展收入突破 10 亿元,拉动消费 58.8 亿元,轿车、铂金等商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改造新建镇商贸中心 4 个,新建村级商贸综合服务中心 2 个,改造新建村级信息化示范店和便民店 30 个,建设镇村商务示范点 10 个。2014 年房地产展示交易会成交房屋 1555 套、13.59 万平方米,成交金额 5.8 亿元。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取在津设立海关、检验检疫等联检机构,提升江津开放度。全区进出口企业达 146 家,全年进

13、出口总额实现 8.3 亿美元,其中出口 6.2 亿美元。利用外资领域向物流、信息咨询、养老产业拓展,首次引进跨境人民币投资外资项目,新审批外资企业 9 家,全年利用外资 2.4 亿美元。全区服务外包企业增至 20 家,服务外包执行额实现6300 万美元。润通动力、瀚阳农业、江电国际等民营企业实现对外投资,全区对外投资企业增至 9 家。(三)要素保障支撑有力金融信贷势头良好。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561亿元,同比增长 13.1%;人民币贷款余额 335.9 亿元,比年初净增 77.3 亿元,增长 29.9%,存贷比 59.9%,比去年同期提高 7.7 个百分点。西南证券、华夏银行、恒丰银行

14、、诚华汇金壹号基金开业营运,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入驻。在津金融机构向全区建设项目发放贷款达 55.2 亿元,有力地保障了支坪防洪堤、江习高速路、滨江新城、工业园区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空间满足需求。全区争取周转空间指标 10 平方公里,取得征地批文 91 件 18397 亩,取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5 件 7464 亩,全年招拍挂成交及划拨国有土地 213 宗17434 亩,征收土地价款 56.8 亿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继续推进低丘缓坡试点工作,全年完成土地拆迁 5512 亩,有效保障了低丘缓坡区内项目用地需求。煤电气运得到保障。全年规模工业消耗煤炭 659.1 万吨、用

15、电达 44.6 亿度、用气达 2.8 亿立方米。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 13.8 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 69.3 亿吨公里,分别增长 16%和 17.5%,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 1224 万吨,实现集装箱运输 5.8 万标箱。(四)质量效益继续提升财政税收较快增长。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实现 103.8 亿元,同比增长 14.1%。辖区内税收收入实现 54.5 亿元,同比增长 19.8%。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7.4 亿元,同比增长 23.3%,其中税收收入 29.2 亿元,同比增长 25.5%,增幅居全市第三位;非税收入完成 18.3 亿元,同比增长20%。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56.2 亿元,同比

16、增长7.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 1661 万元。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实现 83.1 亿元,同比增长 17.5%;用于民生支出达到 57 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 68.6%,其中:教育支出 14.9 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1.3 亿元,医疗卫生支出 9.6 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13 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 55.8 亿元,同比增长 6.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 50.3 亿元,同比增长 2.5。企业效益明显改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16.5亿元,同比增长 28.4%;实现利税总额 158.3 亿元,同比增长 24.8%。产值呈正增长企业 261 户,占全区规模企业总数的 83.4%。城乡收入同步提升。落实惠民政策和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 25667 元,同比增长 10.5%;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 12318 元,同比增长 12.5%,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 412 亿元,比上年净增加 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