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的填报及核算办法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9775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的填报及核算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的填报及核算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的填报及核算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的填报及核算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的填报及核算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的填报及核算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的填报及核算办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的填报及核算办法(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组 2001 年 03 月)依据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第三章第十三条“鼓励技术中心财务实行独立核算,所需资金纳入企业年度预算”的指导精神,将逐步指导企业技术中心在财务核算上向内部独立核算过渡。我们在查实调研 2000 年度企业在填列技术中心评价指标的情况时,发现由于技术中心尚未建立内部独立核算和缺少与财务部门的良好勾通、没有准确把握理解 “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指标 的核算范围,造成在填 报该项指标时存在较大的偏差,影响了技术中心的评价工作质量。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和技术中心的建设情况,说明如何在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的基

2、础上正确填列该项指标。在过渡期,建议在技术中心内部建立部门、 项目辅助管理帐的核算管理方法, 进一步完善技术中心的费用支出的管理工作。本文重点阐述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核算时存在的问题,对经费来源不作阐述;同时提供一种比较完善的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和对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科目经费支出- 项目-部门” 核算管理模式,仅供参考。一、有关部门对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经费投入的界定和解释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等部门先后对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经费支出的核算范围作出界定解释,上述二个部 门的界定解释的主要区别:1国家统计局的界定解释根据国家统计局国统字 2000 年 30 号文件的界定解释,科技活动区分为

3、: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科学研究与 试验发展成果的 应用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三类活动。国家统计局对科技活动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这一部分活动和经费支出范围的定义,是与财政部和国家税 务总局所界定的企业研究开发活动最接近的一个概念。但二个部门在各自的解释上仍然存在极大的统计差异。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界定解释,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以下二大部分(见示意图),即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两大部分。内部支出包括日常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两部分;日常支出又区分为劳务费和其他日常支出二部分。从企业的内部支出构成可以看出,企 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内部支出由劳务费、基本建

4、设费和其他日常支出三部分构成。外部支出是按同类项目实际转拨外单位的经费,据实计算。国家统计局对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经费支出的界定解释中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则。日常支出劳务费 项目经费支出的劳务费非项目经费支出的 R&D 人员劳务费(含工 资) 国家统计局界定的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结构示意图2. 财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界定解释财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财工字 1996 年 41 号文件对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的范围界定为: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上述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中。很明显,

5、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界定解释是采用责权发生制的核算原则。同时R&D支出内部支出其他日常支出R&D 项目的其他日常支出应分摊的同类项目的管理费用、直接和间接服务费用基本建设支出外部支出按同类项目实际转拨外单位的经费计算的外部支出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折旧与新产品的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试制失败损失技术开发经费支出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费科研土建费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为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活动的投入,对以下发生的经济业务的费用,可以一次或者分次摊入企业的管理费用中的

6、技术开发费用支出: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 测试仪器, 单台价值在 10 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者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计提折旧)。3.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所采用的标准依据国家经贸委国经贸技术2000140 号文件的的精神,目前在评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额”相关指标时,采用的标准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财工字 1996 年 41 号文件对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所发生的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范围的界定解释。二、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核算存在的问题从 2000 年度企业填报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数据上看,其存在着较大的统计偏差。产生统计偏

7、差的的主要原因有: 企业的会计核算上的问题。企业没有准确把握理解“ 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核算范 围。 技术中心等部门(技术中心和研究所等)未建立内部的独立核算,部分企业善未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辅助帐。 研究开发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良好的沟通,可能导致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汇总统计上的偏差。综合目前有关财会制度的规定,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所发生的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支出,应该包括以下部分: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 艺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 产品试制、技术研究

8、有关的其他研究开发费用,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等费用。但由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核算上的不规范,大部分企业在日常核算中,没有把以下发生的费用在“ 管理 费用研究开发费用 ”科目进行核算反映:技术开发机构员工的工资。大部分企业列入管理费用下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大部分企业列入管理费用下的折旧。新产品试制失败材料损失。企业一般计入制造费用或者产品材料成本。 咨询费中的技术咨询费。企业一般计入管理费用下的咨询费。科研人员的福利费支出。部分企业列入管理费用下的福利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其他。由于企业在核算“ 管理费用研究开 发费用” 时存在上述不 规范的地方,

9、所以,当企业把没有通过调整修正的“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用” 科目的年度借方累计发生额填列时,必然存在着较大的统计偏差现象。企 业在填制该项指标时,需要 结合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会计科目下剥离出属于“ 研究开发费用”核算范围的费用后,调整汇总填列。三、企业如何从现有的会计科目上调整计算填列经费投入强度“经费投入强 度” 指标的评 价是通过“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额占销售额的比例”、“企业研究开 发经费支出额 占销售额的比例比上年增加的百分点” 二个子指标来考核的。从二个子指标的内容看,填报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额”是准确评价“经费投入强度”的关健。“研究开发经费 支出” 的核算存在上述

10、 问题的企业 ,其在汇总计算“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额” 和填报“ 经费 投入强度”指标时, 应在原会 计科目“ 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用”的年度借方累 计发生额 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 ,参照下述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调整:1 工资把技术开发机构人员的工资从“管理费用工资” 中分离出来,汇总到“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分离归集时可以按技术开发机构人员(企 业技术中心、研究所等)的员工名单进行统计工资。企业在编制工资表时一般是按照部门进行编制的,分离的难度不大。研究开发人员的福利费的分离调整办法与工资相同。技术开发机构人员的范围包括直接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技术开发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企业根据

11、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把技术开发机构人员的工资扩展到技术开发机构人员的劳务费,计入到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2 研究开发设备把研究开发设备(技术中心和研究所等部门)的年度折旧额从“管理费用折旧”中分离出来,汇总到“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分离的方法可以按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进行分类,首先统计属于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技术中心或者研究所等)所使用的设备固定资产,然后对该部分用于研究开发和中间试验等目的的设备固定资产的年度折旧额进行统计,汇总到“研究开发经费支出”。3 材料损失把新产品试制试验失败的材料损失从生产成本中分离后汇总到“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大部分企业把该部分损失计入到制造费用或者 产品材料成本中

12、。4 咨询费把“管理 费用咨询费 ”中的技术咨询费分离出来,汇总到“研究开发经费支出” 。5 差旅费技术开发机构(技术中心或者研究所等)人员的差旅费或者用于技术开发与中间试验目的的差旅费从 “管理 费用差旅费中” 分离出来,汇总到“研究开发经费支出” 。6 办公费 用于技术开发机构(技术中心、研究所等)的一些办公费、物料消耗等费用(例:水电费、维修费、信息费、行政管理 费), 结合实际,可以按照技术开发机构(技术中心或者研究所等)员工的人数占行政管理人员的总人数的比例,从“ 管理费用办公费”、“管理费用物料消耗 ”中分离出来,或者按照受益的大小,进行分离后,汇总到“ 研究开发经费支出” 。7

13、中间试验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如果没有计入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中,剥离后汇总到“研究开 发经费支出”。8 其他费用把属于研究开发经费支出范围的其他费用分离后,汇总到“ 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经过上述方法调整后的“ 研究开 发费用” ,可以作为填报“经费投入强度” 指标中的“企业研究开 发经费支出额 ”,参与 计算“经费投入强 度” 指标。在“研究开发经费 支出” 存在上述核算 问题的企业,可以参照下面的调整表进行调整: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统计调整表 单位:元调 整 额 栏 目 借方累计 审定调 调 整调 整 内 容 发生额 A 整额 B 原 因调整前的“ 研究开发费 用” A1 B1 研

14、技术开发机构的人工 A2 B2 管 研究开发及中 试设备折旧 A3 B3 究 新产品试制失 败损失 A4 B4 技术开发机构人 员差旅 费 A5 B5 理 开 原材料半成品试验费 A6 B6 未纳入国家 计划中间试验费 A7 B7 发 关键设备仪 器摊销额( 10 万下) A8 B8 费 A9 B9 费 A10 B10 (11) A11 B11 用 用 (12) A12 B12 (13)其他 A13 B13 调整后的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额 A1+ B1+ B2+ B3+ B12+ B13为正确填报“ 经费投入强度 ”指标和准确评估该指标 ,在技术中心等技术开发机构建立内部独立核算和项目辅助核算

15、的管理方法,是对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经费管理的有效可行方法。四、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一种核算管理模式为准确核算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和加强经费支出的管理,结合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 进一步建立项目研究开发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管理体系做好基础工作,下面提供一种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核算管理模式。该核算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项目费用辅助帐和相对完善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来实现。1 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科目设置及核算规范企业在核算研究开发经费支出时,结合财政部的有关财税规定,可以在管理费用下设置三级科目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进行核算;对于一些管理比较完善的企业,可以参照如下进行科目设置和规范化核算:一级科目 二级科目 三级科目 核算范围 管理 费用 研究开发 核算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研究开发经费支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