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00网优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19666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3-100网优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83-100网优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83-100网优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83-100网优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83-100网优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3-100网优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3-100网优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 优 篇83、什么是小区选择?小区选择的判决依据是什么?用户开机或脱网时选择服务小区的过程称为小区选择。小区选择的判决依据是 C1,其值为C1=Rxlev-Rxlev_Access_Min (条件 C10)其中,Rxlev 为用户接收到的某小区的当前接收电平Rxlev_Access_Min 为该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 RXP)一般而言,用户在某地开机或脱网后选择服务网络时,可以接收到周边多个小区的网络信号,用户选择哪一个小区的载频作为服务信号就是判别各个小区 C1 值的大小。在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用户选择 C1 最大的小区作为服务小区。作为室内覆盖工程而言,如果电平设计太低,则极易造成在窗边、

2、大厅等处因信号比外界弱而导致室内用户选择室外网络的情况出现。84、什么是小区的优先级?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可以通过人为地设置来影响移动台优先选择某些(个)小区作为移动的服务小区。小区的优先级用CBQ(Cell_Bar_Qualify )来表示。CBQ 有二个取值: CBQ=0 优先级为正常 CBQ=1 优先级为较低在通常情况下,所有的小区应设置优先级为“正常” ,即 CBQ0。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微蜂窝应用、双频组网等,运营商可能希望移动台优先进入某种类型的小区,此时可以将这类小区的优先级设为“正常” ,而将其它小区的优先级设为“低” 。移动台在小区选择过程中,只有当优先级为“正常”的合适小区不

3、存在时(所谓合适是指各种参数符合小区选择的条件,即 C10 且小区没有被禁止接入等) ,才会选择优先级较低的小区。下述的两个范例说明了合理应用参数 CBQ 的意义。例一:假设如下图的小区覆盖情况,图中每个园表示一个小区。由于某种原因小区 A 和 B 的业务量明显高于其它相邻的小区,为了使整个地区的业务量尽可能均匀,可以将小区 A 和 B 的优先级设置为低,而其它小区优先级为正常,从而使图中阴影区中的业务被相邻小区吸收。必须指出,这种设置的结果是小区 A 和 B 的实际覆盖范围减小,但它不同于将小区 A 和 B 的发射功率降低,后者可能会引起网络覆盖的盲点和通话质量的下降。图 1 CBQ 用于均

4、匀小区业务量例二:如下图所示,假设某微小区 B 与一宏小区 A 重叠覆盖一区域(图中阴影区) 。图 2 微小区情况下 CBQ 的应用为了使微蜂窝 B 尽可能多地吸收 B 区的业务量(尤其是 B 区的边缘) ,可以设置小区 B 的优先级为“正常” ,小区 A 的优先级为 “较低” 。这样在B ABA小区 B 的覆盖范围内无论其电平是否比小区 A 的低,只要符合小区选择的门限,移动台将选择小区 B。85、什么是最小接入电平?为了避免移动台在接收信号电平很低的情况下接入系统(接入后的通信质量往往无法保证正常的通信过程) ,而无法提供用户满意的通信质量且无谓地浪费网络的无线资源,在 GSM 系统中规定

5、,移动台需接入网络时,其接收电平必须大于一个门限电平,即:移动台允许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RXP。对于某些业务量过载的小区,可以适当提高小区的 RXP,从而使该小区的 C1 和 C2 值变小,小区的有效覆盖范围随之缩小。但 RXP 的值不可取得过大,否则会在小区交界处人为造成“盲区” 。采用这一手段平衡业务量时,建议 RXP 的值不超过90dBm 。86、什么是小区重选?小区重选的判决依据是什么?当用户在空闲状态下从一个小区穿越到另一个小区时,用户就会选择质量较好的另一个小区作为当前服务小区,这个过程就是小区重选。小区重选的判决依据是 C2。C2 是基于参数 C1 并加入一些人为的偏置参数而形成的

6、。加入人为影响是为了鼓励移动台优先进入某些小区或阻碍移动台进入某些小区,通常这些手段都用来平衡网络中的业务量。对于室内环境的慢速用户而言,C2 主要由CRO(CELL_RESELECT_OFFSET ,以下简称 CRO)决定。C2=C1+CRO 边界地区选用 CRHCRO 的调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对于业务量很大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小区中的通信质量较低时,一般希望移动台尽可能不要工作于该小区(即对该小区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将 CRO 设置得小些。第二,对于业务量很小,设备利用率较低的小区,一般鼓励移动台尽可能工作于该小区(即对该小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这种情况下,建议设

7、置 CRO 在 0 20dB 之间,根据对该小区的倾向程度,设置 CRO。倾向越大,CRO 越大,反之, CRO 越小。第三,对于业务量一般的小区,一般建议设置 CRO 为 0,PET 为 640秒从而使 C2C1 ,也即不对小区施加人为影响。87、什么是切换?切换有哪几种类型?设置相邻小区切换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切换是指当用户在通话状态下,为了保证一定的通话质量,用户从一个服务小区(载频)转换到另一个服务小区(载频)的过程。切换有五种类型:基于功率预算(PBGT)的切换、基于上下行信号电平(Rxlev )的切换、基于下行信号质量(RxQual)的切换、基于距离的切换、基于话务量的切换。切换和小

8、区重选的差别在于:切换是指用户在通话状态(Active)下的一种过程,而小区重选发生在空闲(Idle)状态下。在以宏、微蜂窝为信源的室内覆盖工程中,合理设置室内外小区的切换关系非常重要。为了尽量让室内宏、微蜂窝吸收话务量,提高室内分布系统的利用率,应让室内用户在通话时尽量占用室内小区载频。在设置相邻小区时应注意:多做一些由室外往室内的切入关系;选择二到三个质量良好的室外小区做切出关系;增大切出门限(增加切出的困难) ;减小切入门限(减小切入的困难) 。88、室内覆盖工程中,用户在空闲状态下占用室内信号,但在通话状态下却占用室外信号,为什么?说明小区重选过程正常(符合设计要求,用户留在室内小区)

9、 ,但切换过程不正常。此时用户在室内却没有使用室内系统的载频。导致的原因有:与室外载频强度相比,室内系统电平设计过弱,较易切换到室外载频;室内切换到室外的门限过低;解决办法:调整功率:一般而言是增高室内载频的强度调整天线位置:调整室内天线的位置,将天线尽量移至窗边,增强窗边等位置的载频强度(此时注意泄漏)调整切换算法:增大切出门限,如原来的 HandOverMargin=0,可将其改成 6dB,即只有当室外载频比室内载频强 6 dB 以上时才能切到室外载频。89、基站距离参数对直放站中继距离的影响对于 GSM 基站而言,其最大覆盖范围由参数 MS_Max_Distance(呼叫建立过程中的最大

10、距离限制)决定,当该值取值为63 时,基站覆盖范围最大,为 35 公里。采用直放站进行覆盖时,不管采用何种直放站(射频直放站或光纤直放站) ,其工作范围必受限于下列条件:直放站至基站的距离+直放站覆盖范围+ 直放站自身时延(含光纤时延)12dB。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在其室内能接收到来自较远基站的信号,如果这些外来的信号与室内信号是同频,则会对室内信号造成同频干扰,降低室内信号的 C/I,从而导致话音质量变差。对 CDMA 网络而言,用户的正常通话除了必须保证一定的话音强度外,还必须满足一定的值,该值在工程上要求 Ec/Io-12dB。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在其室内能接收到来自较远基站的

11、PN 码,如果这些外来的 PN 码与室内信号是同 PN 码,则会对室内信号造成同 PN 码干扰,降低室内小区的 Ec/Io,从而导致话音质量变差。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室内小区的信号,缺点是容易造成泄漏,影响室外大网降低室外大站的信号,缺点是为了室内小区而牺牲室外大站,不可行通过定向板状天线进行室内窗边覆盖,缺点是造价太高,不经济100、CDMA 导频污染及其解决办法在 CDMA 系统中,导频污染可分为导频相位污染和导频强度污染二种情况。导频相位污染是指一个小区的导频相位偏移经过传输延时后落入当前移动台激活集内某导频的搜索窗内,且该导频超过一定强度,致使移动台误认为是服务导频,从而对解调形成干扰的

12、情况,这种情况在工程中较少见。导频强度污染是指当移动台收到超过 3 个以上 Ec/Io 强度大于 T-ADD的导频,而由于移动台的 RAKE 接收机最多可以解调 3 径(finger)信号,所以多余的强导频就对移动台的信号解调形成干扰,工程上所说的导频污染通常是指这一种情况。导频污染可以认为是来自 CDMA 系统内的下行干扰,会严重影响移动台对下行信号的解调,情况严重时常常引起掉话,因此是CDMA 无线网络优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发生导频污染的区域,往往有一个显著的网络特点:移动台的接收功率比较高而主导频 Ec/Io 强度和前向误帧率指标却比较差。此时常见网络指标通常为:前向 FER 高

13、(大于 5%) ;Ec/Io 比较低;Tx 较低(小于+15dB) ;Rx 较高(大于-95 dBm) ;由于过多导频的 Ec/Io 大于 T-ADD,无线环境变化无常,因此路测数据中频繁出现 PSMM 消息。导频强度污染的解决方法在于通过 DT 数据依据优化该区域的导频数目,使得该区域有一个主导频。可采取以下方法来实现:(1)降低周围其它基站的发射功率来调节导频信号的强度以获得最佳的导频发射功率。这种方法不足之处在于:基站发射功率的下降低可能导致其它基站出现覆盖不足的问题。(2)加大周围小区基站天线的下倾角(Downtilt)或改变其它基站天线的方位角,这样可以减小该区域的导频数目。这种方法

14、不足之处在于:其它基站的覆盖范围被改变,会出现新的盲区甚至会因解决某一区域的导频污染而改变了原有的网络规划。(3)降低周围其它基站的高度或天线的挂高。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同(1) 。(4)调整周围小区的系统切换门限T_ADD、T_COMP、T_DROP、T_TDROP等参数的设置,这样可以减少相关小区间不必要的切换,从而改善掉话率。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周围小区的系统参数改变后会导致其它基站的切换难易程度被改变,从而影响了周围基站覆盖区域内话务情况的改变。上述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导频污染的问题,并且会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导频污染问题,应从网络规划的角度着手,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韩国 SKT 的建网经验。导频相位污染可以通过改善 PN 偏置分配来解决。在网络规划时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选择合适的 PILOT_INC有效集搜索窗大小将相同偏置的导频尽可能置于较远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