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1.2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9657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1.2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1.2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1.2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1.2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1.2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1.2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1.2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一、感悟课标新理念课标学习目标课标重点1通过对进化理论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的了解来建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2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课标难点通过对进化理论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的了解来建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教材脉络梳理学习背景探索生物进化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中世纪的西方,各种学术思想都受宗教束缚,哲学也偏离了古希腊的唯物主义传统,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表现在自然观上就是宗教的“创世说”。“ 创世说”把世界万物描绘成创世主上帝的特殊创造物。从创世论的基本思想延伸出两个教条,即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适应的“ 目的论”和“ 物种不变论”。恩格斯曾这样刻画目的论:“根据这种理论,

2、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自然辩证法导言)。与古代中国及古希腊哲人的世界万物从某种混沌状态中产生的“演变论”的自然观相反,创世说认为世界是一下子创造出来的,而且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永远不变了,这种思想从中世纪一直到18 世纪都占据着统治地位。从15 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到!4 世纪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与发展的时期,自然科学各学科逐渐建立起来,涌现出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但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仍然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自然科学家与神学家的差别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和颂扬创世主(上帝)的智慧。那时的自然科学也是一种神学,即所谓的

3、自然神学,正如迈尔所描写的:“自然科学既是科学又是神学,神学与科学分不开直到科学与神学离婚之前,实际上不存在真正客观的、不受约束的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神学观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逐渐被科学界抛弃。根据互联网资料整理二、研习教材重难点【温故知新】我们知道,大约400多万年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人类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还在莽莽森林中风餐露宿,与兽共舞。几亿年前乃至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争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研习点#$ 科学家不断思考进化理论的创立和完善(一)

4、拉马克和进化理论(1)理论用进废退学说物种不是不变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2 -(2)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3)意义:开辟了进化理论的先河,为科学进化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4)不足: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生物的本质本身的意志是推动其进化的动力;后天获得的遗传可遗传;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据。【领悟整合】(1)拉马克的两条法则用进废退。不超过发育限度的任何动物,其所有使用的器官都得到加强、发展、增大,加强的程度与使用的时间长短呈正比。反之某些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

5、削弱、退化,以至丧失机能,甚至完全消失。这就是所谓的“器官使用法则”或“用进废退法则”。获得性遗传。某种动物在环境长期影响下,甲器官频繁使用,而乙器官不使用,结果使一部分器官发达,而另一部分器官退化,由此产生的变异如果是能生育的雌、雄双亲所共有,则这个变异能够通过遗传而保存。这就是被后人称为“获得性遗传”的法则。(二)达尔文和进化理论(1)理论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能产生大量后代(基础)。生存斗争:大部分个体被淘汰(动力)。遗传变异:生物个体既有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内因)。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有利变异的个体适者生存,不利变异的不适者被淘汰(结果 )。(2)意义

6、: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3)不足: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领悟整合】(1)自然选择学说知识的拓展选择的对象。从表面看自然选择是对一个个生物个体的选择,而实际上自然选择是对个体包含的变异进行的选择。从现代分子遗传水平看,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种群不同基因的频率。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不是生物自身,而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环境因素很多,有一种或几种起主导的选择作用。如用农药喷洒害虫,害虫大量死亡(无抗药性),少数害虫生存且繁殖后代( 抗药性)。农药是这一变化中主导的选

7、择因素,它把群体中早已存在的抗药性个体与不抗药个体区分开来。如果不喷洒农药,害虫无论抗药与否都能生存。农药起到了选择作用,把抗药性选择保留下来,并通过繁殖传给后代,使抗药性状在下一代某些个体中得以积累和加强。可见环境对生物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是选择的手段。生物的过度繁殖与有限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必然引起并加剧生存斗争。通过生存斗争,使少数具有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从而完成一次自然对生物的选择。生存下来的少数生物个体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生活条件,迅速生长、发育,并繁殖产生大量的后代,又引起新一轮的生存斗争,生物又面临着再一次的选择。所以说自

8、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大自然淘汰。生物产生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这些变异的生存或淘汰。自然选择只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2)以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为例比较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观点的区别。拉马克观点:长颈鹿的祖先由于生活在缺乏青草的环境里,不得不经常努力地伸长颈和前- 3 -肢去吃树上高处的叶子,由于经常使用,颈和前肢逐渐地变得长了一些,而且这些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这样,经过许多代,终于进化成为现在所看到的长颈鹿。达尔文观点:(三)木村资生和进化理论(1)提出

9、根据: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要是根据核酸、蛋白质中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置换速率,以及这些置换所造成的核酸及蛋白质分子的改变并不影响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等事实。(2)理论中性突变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每种生物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3)意义: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领悟整合】(1)中性突变中性突变是指这种突变对生物体的生存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害处,也就是说,对生物的生殖力和生活力,即适合度没有影响,因而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2)遗传漂变是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大的种群如果发生了隔离与迁移而形成小种群时,遗传漂变就可能发生。综合进化论认为遗传漂变对生物

10、进化是有作用的,但是比起选择来,它的作用要小得多。中性学说则认为,中性突变不引起生物表型的改变,对于生物的生殖力和生活力没有影响,因而自然选择对中性突变不可能起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随机的遗传漂变。遗传漂变不只限于小种群,任何一个种群都能发生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换言之,中性学说认为,突变大多在种群中随机地被固定或消失,而不是通过选择才被保留或淘汰的。(3)分子进化速率中性学说认为,分子进化速率取决于蛋白质或核酸等大分子中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在一定时间内的替换率。生物大分子进化的特点之一是,每一种大分子在不同生物中的进化速度都是一样的。以血红蛋白的链为例,鲤、马和人的 链都是由14

11、1个氨基酸所构成,其中鲤和马有66个氨基酸不同,马和人有18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中性学说指出,分子进化的速率与种群的大小、物种的生殖力和寿命都没有关系,也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分子进化是随机发生的,而不是选择的结果。【发散探讨】问题一:为什么说日本学者木村资生的“中性学说”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而且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相互补充的?解答: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理论,随着分子进化的研究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思考,认为生物进化是以生物大分子为基础的,只有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的进化才能触及生物进化的本质。木村资生认为,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由选择中性或近中性突变基因的随机固定而实现的。而只

12、有当分子进化导致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差异后,自然选择才能发挥作用。这一进化理论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和达尔文的理论相互补充,更好地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本质。问题二:1984 年在云南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 4 -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寒武纪呈大爆发地出现,动物的进化要比今天快得多,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当时几乎都已存在,只是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此现象支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吗?解答:达尔文认为,物种是通过生存斗争,经逐代选择与积累而形成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年代。澄江化石说明,许多新的物种的产生不是微小变异漫长的积累,

13、而是呈大爆发地出现。因此不支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教考动向演练】!1.第一位提出进化观点与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相抗衡的是A.达尔文 B.拉马克 C.孟德尔 D.沃森和克里克2.下列哪项不属于达尔文的进化观点A.过度繁殖产生大量个体 B.生活条件有限引起生存斗争C.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动力 D.可遗传的变异使个体之间产生变异3.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A.北极狐因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而生存下来B.长颈鹿因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故脖子越来越长C.鸟类因不断将翅膀展开扑动,故翅膀变得发达且适于空中飞翔D.鼹鼠因掘洞穴居,眼睛经常不使用,故视觉退化4.“中性学说”是从 水平上研究

14、生物的进化,该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是 ,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 的关系。研习点2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科学思维(一)观察: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周围事物的一种方法(1)分类a.定性观察:用文字或术语而不是用数字进行描述,包括对颜色、形态、气味等变量的客观性描述。b.定量观察:通过对变量的计数或测量而得到的数值,通常需要使用一些仪器。(2)基本要求a.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b.直接观察与问题相关的对象。c.既要观察局部,也要观察整体;d.既要观察物体,也要观察环境。e.观察要细致、准确。f.尽可能将观察到的现象或事物描述(或绘制)出来。(3)基本方法a.顺序观察:一般来说,生物学中的观察要遵循由表

15、及里、由上到下、从前到后、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b.对比观察:通过对比观察来发现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达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领悟整合】(1)观察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a.在无法对生物体进行改变和控制的情况下,要获得这类生物所反映的真实现象必须用观察法,例如:野生动植物的考察、古生物研究、生物分类和生态学研究等。b.在不允许对生物体加以干扰破坏或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的研究,必须运用生物学观察法,如:病理学中动物、植物、人类病理现象的研究。c.在某些以直接记录和描述生物现象为基本前提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中,必须用观察法,例如:- 5 -动植物形态学、昆虫和微生物分类学、仿生学等,均需对研究对象

16、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记录,因而也离不开观察。(2)观察与实验的联系与区别(二)推理:从一件事推出另一件事的方法(1)因果推断:就是要判断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2)归纳:是指从个别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的推理形式。(3)演绎法:从一般原理推导出特殊事例的过程【领悟整合】(1)不能光凭两个事件一起发生,就判断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通过实验或者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因果关系是否存在。(2)要做出正确的归纳,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求同法:把研究对象的共同之处归纳起来。差异法:这种归纳推理方法与求同法正好相反,是找出研究对象的差异因素。求同差异法:“求同法”和“差异法”的综合应用。剩余法:剩余法也叫排除法,首先排除不相关的因素,剩余的就是问题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