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9548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电子书(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51第一章 绪论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注意以下四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他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的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学校中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虽然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但只有弄清楚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所以,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

2、而不是教与学。2.你认为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 个要素和3种活动过程)5种要素:学生:知识的主动吸纳者。学生这一要素影响教育学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群体的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师:学生学习的的促进者、设计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教学中的客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教学媒体: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 2 / 51教学环境:学生所接触道德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

3、分。包括物质和社会环境,前者指照明座位等。而后者指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3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反思过程反映了教师的元认知能力。三种过程的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的。4.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的作用:1.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

4、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系统性原则。(把人的心理作为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系统来加以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6、中学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一. 描述性研究:通过观察记录教育过程中某些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来解释研究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观察法调查法 个案研究法 行为研究1.观察法的优点: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映真实自然。缺点: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只能回答是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是研究的初级阶段使用的方法。2.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3 / 51、问

5、卷法是课题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测验法则是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研究方法。问卷是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它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取样大问卷内容有两个部分:个人资料的问题和所要填写的问题、访谈法调查法的优点: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材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缺点: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3.个案研究法: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优点: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点: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4.行动研究: 在课堂中研究学习并与其他老师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的机会。优点:给教师或管理者提供更具有指导性的有价值的信息,缺点:缺乏客观性。二. 实验性研究方法: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控某

6、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周期短,效果可以用仪器检测。三. 相关研究:研究者试图考察各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最好是几种方法一起使用,以取长补短,更好的为研究服务。第二章 教学的依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广义:心理发展包括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发展 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狭义:心理发展指个体心理发展 4 / 51个体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2、儿童(2.儿童(0-18岁)心理发展

7、有一个指标,是心理的研究个体发展的核心内容。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3.发展的不平衡性。(婴幼儿期属于第一个发展加速期,青春期属于第二个加速期4.发展的差异性。4.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3岁为婴儿期;3-6.7岁为幼儿期;7-11.12岁为童年期;11.12-14.15岁为少年期;14.15-25岁为青年期;25-65岁为成年期;65岁以后为老年期;5.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青春期是以性成熟作为生理基础的,是一个人从性发育走向成熟的特殊时期。中学生正是处于青少年时期,包括心理发展的两

8、个阶段:少年期和青年期。1.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时期)1.)身体的发展。身体发育的第二个时期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开始。2.)认知的发展。3.)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4.)个性的发展。2.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少年时期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相对于生理发育速度而言心理发展平稳,所以身心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很多的矛盾)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2.)旺盛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 5 / 513.)意志的自觉性与冲突性的矛盾3.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开始出现辨证思维,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4.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9、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求知欲和识别力之间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6.学习与心理发展:1.学习必须依赖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2.学习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发展7.教学与心理的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特点是教学的起点与依据,是教学的前提。而学生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学,是教 学的产物、结果。 8.教学应该怎么促进身心发展: 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 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时,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1.儿童的现有水平和 2.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指在儿童在又的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10、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提出这种说法的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自己鞥 在发展的过程。9.认知:广义:人的认识过程狭义:思维或记忆10.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6 / 51皮亚杰 研究内容:儿童认知的发展1.感知运动阶段(0-2):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建立标志者儿童已把主体和客体分开,完成“哥白尼似的任务”即从以自我为中心变为把自己堪称无数客体中的一个。2.前运算阶段(2-7):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其思维有一下特征:1.自我中心 2.思维的不可逆性 3.单维思维 4.

11、拟人化或泛灵论3.具体运算阶段(7-11):运算:在心理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该阶段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守恒:儿童认识到物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变。特征:多维思维 思维的可逆性(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 去自我中心化 具体思维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最大的特点是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能根据种 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 特点:能理解命题之间的关系 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思维5.思维的灵活性11.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1

12、2.人格:又称个性,是决定个体的外显形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性格 是人格的核心、13.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结构性、独特性和社会性14.人格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将儿童人格阶段分为五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3)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3)主动感对内疚感(4-5)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有两个1. 发展良心 2.获得性别角色 7 / 51(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该阶段的危机是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的冲突(5)自我同一性对

13、角色混乱(12-18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力、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1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1)家庭:创造人格的工厂。首先家庭把基因素质传递给后代其次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在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1.专制型,中等成熟2.放纵型,最不成熟3.民主型,最成熟(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制约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影响来实现。(3)同辈群体 16.自我意识:作为主题的我对于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包括三个部分:自

14、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视儿童在三岁以后是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的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17.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原因有三)(1)生理上的原因 (2 )心理上的原因 (3)社会的原因18.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关心自己的外貌与体征(2)高度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8 / 5119.认知过程: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20.认知方式: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 风格。、21

15、.认知差异有几种:1.认知方式差异 2.智力差异22.认知方式差异有以下几种:(1)场独立与场依存场独立: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或内部感知线索作指导。场依存:人们在加工信息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在环境和参照物作指导。(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射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索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解答。发射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23.智力: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理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1)比纳

16、 -西蒙量表(2)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 量表)IQ=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 *100(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 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将智力分为言语和操作两个部分24.智力的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群体差异: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25.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因材施教 9 / 5126.怎样因才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27.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28.学生的性格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