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草原(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19462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草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6、草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6、草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6、草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草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草原(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116、草原【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4、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并能用课文中语言向大家介绍草原美景和民族风情。 2、品读词句,体会比喻句的妙用;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2、这是一

2、首赞美草原的歌曲,你们见过草原吗?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满眼碧绿,开满了各色的野花,肥壮的牛羊马在辽阔的草原上散步、休息、吃草)3、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词语:渲染 迂回 玻璃 襟飘带舞 马蹄 羞涩 摔跤 翠色欲流分小节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情景,写了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蒙汉同胞情深意长的热烈场面。 )3、课文哪儿写了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

3、哪儿写了蒙汉同胞情深意长的热烈场面?分段:一(1)二(2-5)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2、有感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草原的美的?(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新、新鲜) ,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

4、 ”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新” “明朗”的用法。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 “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 (绿的范围很广。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3)作者为什么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这是作者看到草原景色的亲身感受。草原辽阔无垠,一片绿色,但并不空洞,绿得实在,绿得动人,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那些

5、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图片出示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理解“翠色欲流” (绿的程度深)(3)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4)体会比喻手法的好处。 (把草原景色比作中国画,把小丘的线条描写得十分柔美,令人向往。 )“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羊群、草原相映成趣。 )5、在这样的境界中,作者心情怎样?哪些句子写作者心情愉快?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6、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为什么“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也写的是作者的愉快心情?(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6、小结写法:先写天空,再写天底下(从上到下) ;动静结合;由景到作者的感受,把美丽的大草原呈现在我们面前。7、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

7、味、用心赏读吧。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出示课题。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 “初入草原” ,感受“洒脱”之美1、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2、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

8、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3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一)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二)自由读课文 25 自然段,思考:如果

9、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远迎、相见、款待、联欢、话别(四)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五)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热情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2)出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

10、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 ”(“像被一阵风吹来的” “飞过来”看出人民迎客心切,驱马疾驰,速度快,像飞一样。 )(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像一条彩虹飞来迎接我们,场面十分隆重,人民十分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出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从“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看出人民的热情好客。 ) (“立刻拨转马头” 、 “欢呼着” 、 “飞驰着” 、 “欢呼声” 、 “车声” 、 “马蹄声”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主

11、人们像过着盛大节日那样来迎接客人的场面。 )(5)感情朗读这句话。激情相见:1、读第三小节,你能感受到人民的热情吗?(1)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来看我们的人很多,大家都把我们当作尊贵的客人,不远几十里来看我们。感受到人民的纯朴和热情。 )(2)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主客不停地握手,看到一张张笑脸。 ) (听到大家爽朗的笑声,互相问候声)你听到蒙古同胞在说什么?作者一行

12、又说了些什么?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4(3)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盛情款待:1、主人们是如何款待远方的来客的?(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人民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 )(主客互相敬酒,还不忘以歌助兴,主客无拘无束,其乐融融。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2、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团结友爱)尽情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1)鄂温克姑娘们给我们作者一行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

13、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会心” , “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2) (套马、摔跤、民族舞蹈,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1、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 )响起。师: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主客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

14、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2、这正是(课件出示:) “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诗句:“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怎么能忍心分别呢?在夕阳里,大家望着无边的草原,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3、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六)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为什么?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板书:风光美 一碧千里热情远迎16 草原 激情相见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5人情美 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