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三峡牌 集邮大舞台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8779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响三峡牌  集邮大舞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打响三峡牌  集邮大舞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打响三峡牌  集邮大舞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打响三峡牌  集邮大舞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打响三峡牌  集邮大舞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响三峡牌 集邮大舞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响三峡牌 集邮大舞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造大品牌 搭建大平台鲜明特色集邮文化助力宜昌跨越发展湖北宜昌市雄锯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口,素称“三峡门户” 、 “川鄂咽喉” 。宜昌古称夷陵、西陵、峡州、拓州,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皆因山川形式而得名。宜昌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是闻名遐尔的旅游胜地。近年来,宜昌市打造大品牌,搭建大平台,着力创建“ 全国集邮文先进城市”,集邮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极大地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大发展。一、领导重视,各方支持,集邮文化成为构建先进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是把集邮文化纳入地方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集

2、邮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把集邮文化纳入地方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将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创建纳入到文明城市创活动之中,使之成为宜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创建作为打造宜昌特色城市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抓手,并把“ 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作为第一个文化类国字号品牌。如今,宜昌的集邮文化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人文魅力,成为构建先进城市文化的有机载体,已融入宜昌市先进文化建设大潮。二是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活动,成立了由市政协主席任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了活动

3、办公室。以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联合下发宜昌市创建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直接将通知下发到各县、区(市)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迅速在全市开展创建“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活动,并将创建工作纳入了全市目标考核指标,确保了创建活动稳步、健康、有序地开展。三是历届市领导高度重视集邮文化建设。自市邮协 1984 年成立以来,已先后聘请了 19 位市级或以上领导担任邮协名誉会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三峡总公司、葛州坝集团公司的领导都十分乐意担当此任,他们都以不同方式长期支持或参与各项集邮活动,市委副书记李亚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举海等领导亲自出席 2010

4、年市邮协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没有担任名誉会长的市领导也不例外,如原副市长倪忠俊、张为民亲自过问邮市建设,原副市长朱常渭为邮市开业剪彩,认真观看与了解邮展等,都给宜昌市集邮文化活动的开展给予了巨大鼓舞与推动。四是市直部门各部门大力支持集邮文化发展。先后与市教育部门合作,多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我与集邮 ”的征文、集邮知识竞赛以及青少年的集邮作文比赛、绘画等活动,举办大型巡回展览,大大增强了学校师生的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全市先有 2 所学校荣获 “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的荣誉称号。市十一中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的集邮知识竞赛、邮票设计比赛、集邮征文、集邮课教学比赛活动中获一

5、等奖。依靠党报、专刊、电台和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扩大集邮文化的宣传,主办三峡集邮杂志,举办最佳邮票评选热线直播和集邮活动现场直播活动,录制集邮专题讲座等节目。通过多种形式,对集邮知识、邮资明信片、邮册、个性化邮票等业务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重点宣传集邮相关知识,发布最新邮讯,同时对地方题材的邮品,进行及时报道、介绍和宣传,大大提高了集邮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凝聚力。与市人社局合作,将集邮知识、集邮鉴赏纳入到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务员继续教育的艺术修养与公务礼仪课程中。自 2008 年开始以来,3 年已有 7500 多人次参加学习。这一举措,为宜昌市邮协普及集邮知识、宣传集邮文化提供了又一个重要平台

6、,也开启了制度化普及集邮知识的新篇章。二 、丰富活动,壮实队伍,青少年集邮文化丰富多彩,集邮知识普及面广集邮文化从娃娃抓起,宜昌市因地制宜开展多项青少年集邮活动,使教学与集邮文化活动有机结合,激发青少年的兴趣,青少年集邮活动蓬勃开展,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有一个品牌组织。学生集邮组织三三 0 技校邮乐社、市十一中邮协于 1982 年,1985 年相继成立。2001 年,三峡大学学生自发成集邮爱好者协会。2005 年,宜昌市学雷锋协会十中分会及十中集邮协会同时成立。1987 年市邮协“二大” 的工作报告提出了重视青少年集邮,并在理事会中增补市教委、团市委的领导为常务理事。1990 年市邮协

7、“三大”的工作要求将青少年集邮列为单项计划,并确定由一名副秘书长分工负责。2010 年,在市邮协八大上,又出新举措,将青少年集邮活动开展得较好的学校校长作为代表参加会议,选为理事,成为青少年工作委员会成员,让集邮在宜昌市各个学校遍地开花结果。有一个品牌活动。宜昌市的青少年集邮主要以活动为载体,先后举办“ 走向夏令营” 、我心中的歌青少年集邮征文,庆六一中国公民道德建设集邮知识、绘画、纪念封设计竞赛,生肖个性化邮票青少年设计大赛等活动,在 1984 年宜昌市第四届邮展上,就有学生杨蓉、孙靖、邓为、邓轶敏在家长辅导下组集参展。1986 年市五中学生侯庆松的我想邮集在省青少年邮展上获二等奖,并被选送

8、于 1987 年参加全国青少年邮展。在“华诞六十 邮情天下”中国 2009世界邮展 60 城市巡邮活动中,来自全市的 28 名中学生进行命题绘画,市五中学生王豆脱颖而出,代表宜昌少年儿童于 2009 年 4 月赴洛阳参加少年儿童邮票图稿大赛。有一项品牌工作。市里将第十一中学定为联系指导学校。1997年,该校经验在省邮协“五大”会上交流。1999 年被评为“ 楚天集邮明星学校” 。2003 年,该校编出校本课程实验教材集邮 ,从此,集邮在该校走进第一课堂,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与此同时,该校被评为首批“ 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同时,省邮协将全省首批“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放在宜

9、昌市第十一中学校园举行。在全国“庆六一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集邮知识、绘画、纪念封设计竞赛” 活动中,十一中的张凌悦、万萍分获绘画设计类一等奖和三等奖;文华荣获集邮知识类三等奖。2009 年,全国集邮联举办祖国颂集邮教学课评比中,该校常樱老师执教的集邮课获得全国评比中学组唯一的一等奖。由于十一中通过集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更是得到不断提高,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逐年增加。有一支品牌队伍。三十年来,由于客观环境不断变化,会员人数出现过大起大落,最低潮时,仅 2000 余人,其后会员人数稳中有升,持续多年,这是宜昌市集邮的基本队伍和中坚力量。目前,城区会员人数 4576 人,占城区人口总数 8

10、9.1 万人的 5.1。市邮协两次被评为“ 全国集邮先进集体”,5 次受省邮协表彰为“ 先进单位”。正是在不断以各种方式培训和实践锻炼中,形成了来之能战、战之可胜的集邮基本骨干力量,这是一批不计报酬、吃苦耐劳、长期为集邮工作默默奉献的铁杆邮迷,其中包括活动骨干、组集参展、邮文写作三支队伍。三、打造品牌,突出主题,集邮文化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宜昌市紧扣三峡特色、名人文化等主题,围绕宜昌发展的重大事件来开展,开发具有时代文化气息的邮集作品,让集邮文化与城市文化共成长,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截止目前,宜昌事物登上新中国邮资票品的计有 18 套(内含 6 整套)30枚邮

11、票、4 枚小型张、 18 枚邮资封片,这在全国同等城市中非常罕见。一是打响三峡品牌。宜昌虽然历史久远,但过去知名度却并不高,外地许多人对宜昌、宜章、宜春、宜宾、宜兴常常混淆不清。为此,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充分利用长江三峡这一响亮品牌向世人推出宜昌市,提高知名度。1981 年精心制作发行 长江三峡风景组戳系列封,一套五枚,为白帝城、瞿塘峡、巫峡、屈原故里、西陵峡,此举大受国内外及港、澳、台集邮界的赞赏。随后又抓住当时举世瞩目的葛洲坝工程的每一进程,对大江截流、合龙、通航、发电等等刻制纪念戳,邮向四面八方,深受赞誉。全国人大 1992年通过三峡工程议案后,市里又推出了三峡工程系列封,又不失时机地将

12、会刊夷陵集邮者更名为三峡集邮 。为突出三峡品牌,所有全市性邮展都以三峡冠名,如“三峡集邮精品展” 、 “三峡秋韵邮展”、 “长江三峡主题邮展”、 “三峡之春一页邮集巡回展” 等。同时还通过邮票、邮品、史料等的收集,从撰写邮文、组集参展、学术研究、讲座宣传等多方面来研究三峡的历史、人文、风光、建设等等,拓展和挖掘宜昌三峡集邮的丰富内涵。二是突出发展主题。今日之宜昌从一个小城市发展为大城市,主要是抓住了两次大的发展机遇。一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再一个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这两大工程建设中,国家邮政部门也先后发行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邮票, 长江三峡工程截流和长江三峡工程 发电等邮票。邮票

13、被誉为国家的名片,随着一封封贴有这两大工程邮票的信件飞向世界各个角落,让世人了解了中国的水电建设成就,也让世人知道了宜昌这座水电之都。众多宜昌题材的邮票成为我市对外展示、宣介的一种载体,更多的人也通过邮票邮品认识了解了宜昌的人文历史和风俗人情,认识和了解了宜昌的过去和现在。三是展示名人文化。世界文化名人、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华民族的和睦使者王昭君,都出生于宜昌这片热土。屈原形象于 1953 年和 1994 年两次荣登国家名片,屈原祠、屈原墓先后4 次在邮票或邮资片上展现。我国民俗端午节早已成为纪念屈原的盛大节日,2001 年发行的 端午节邮票,秭归无疑是正宗原地。1994 年我国发行

14、一套两枚邮票、一枚小型张的王昭君邮票后,又涌现 2007 年 石湾陶瓷 邮票中的“昭君出塞”和 2004 年普资封昭君和亲铜像 。1987 年发行的风光邮资片 内蒙古风光A、B 组,有两片王昭君墓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宜为官四载,留下上百篇诗文,宜昌现有纪念欧阳修的三游洞“至喜亭” 和城市绿化广场“欧阳修广场” ,2007 年发行的古代文学家欧阳修诞生 1000 周年纪念邮资片。伟大革命先躯夏明翰,以其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激励着千千万万革命者勇往直前。2005 年发行的特种邮资片 革命烈士诗抄第三片是夏明翰像与他的就义诗,夏明翰出生在宜昌秭归

15、县归州镇,该镇现有以烈士英名命名的中学与小学。2006 年发行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纪念邮资片,片图是聋哑姑娘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邰丽华就出生在宜昌城区,在宜昌市盲聋哑学校学了 7 年舞蹈,从这里走向成功。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华鲟,1994 年和 2000 年两次登上国家名片。宜昌建有中华鲟研究所,为救护与研究中华鲟发挥重要作用。2005 年发行 金钱豹与美洲狮 邮票中的金钱豹,2003 年发行 宜昌百合 小型张,其模式产地都在宜昌。四是宜昌集邮文化与宜昌经济发展比翼齐飞。宜昌集邮文化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成长,同时又推动着宜昌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16、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 2005 年的 2.6 倍、3.2 倍、3.1 倍和 2.4倍;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 2005 年的 2.1 倍、 3.1 倍和 2.4 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 1923.1 亿元和 1426.8 亿元,是 2005 年的 3.2 倍和 2.9 倍。五年来,开工建设投资过 5000 万元的项目 608 个,是“ 十五”时期的 2.1倍。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二,跃居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成功进入全国百强,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和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行列。总之,宜昌市的创建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足和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全市集邮文化工作的综合水平,进一步使集邮文化活动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