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相对主义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8707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文化相对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文化相对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文化相对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文化相对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文化相对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文化相对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文化相对主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文化相对主义姓名:仲青青学号:2009400822班级:09 新闻 1 班学院:商务学院内容摘要文化相对主义形成于世纪年代末,活跃于年代。该派的鼻祖是美国人类学大师博厄斯。鲍亚士(又译博厄斯) 美籍德国基尔大学物理学博士,师承冯特。他在年代便不断重申文化人类学的旨趣是在历史上人类文化的差异性,明确提出了有关文化相对性的思想。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的提出建立于鲍亚士多方的学术研究之上,有着坚实的第一手实践材料作为支柱。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

2、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 关键词:文化相对主义;跨文化传播;相对论思想;绝对主义浅析文化相对主义一、文化相对主义和其主张文化相对主义是就如何考察、比较、看待和评价异质文化而提出的一个观念,可以概括为“文化是相对的”这样一个命题。“相对”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亦即没有稳定的规定性,与“绝对”相反。文化相对主义所谈的文化的相对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某一文化的整体或它的方方面面都不是绝对必然如此的,其它文化更不必绝对如此。这种相对性在有异质文化相比照的情况下才比较明显。另一种指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因为不存在一个适合于所有文化的

3、、客观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文化相对主义认为:(1)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发展过程,由它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行为所决定;人们在这种文化中生活,同时也以自己的交流和创新行为丰富着这种文化。(2)一种文化的内容只能放在这种文化的整体中来理解和评价,只能在它本身的价值体系内用它本身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文化相对主义的讨论主要是在人类学领域内展开的,但其理论已经渗透到很多人文社会学科,成为一个文化相关研究,尤其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二、文化相对主义的各种历史表现和缺陷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论思想,亦即哲学上的相对主义。为了阐明文化相对主义,这里需要清理一下相对主义的来龙去脉。事

4、物的相对性历来为人们所注意,在古今中外的学术论著中,讨论事物相对性的文字很多,几乎在所有比较成熟的思想体系中都有关于事物相对性的比较深入系统的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也有因夸大相对性等原因而产生的种种谬误。在中国的儒、道两家的理论中,把握事物的相对性不仅被当作一种思想方法被广泛应用,而且还作为一种宇宙的准则和理想的境界受到推崇。儒道两家都反对极端,但所走的道路不同:儒家奉行的是中和的相对主义,而道家主张的是退避的相对主义。孔孟从治国平天下这样的社会需要出发“不言怪力乱神”,他们用显微镜看世界,把目光放在社会时务中的细枝末节上。孔子在具体的事物中看到对立双方的存在,如论语子罕中有:“子曰:吾有知

5、乎?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但孔子不再进一步去考量对立双方的关系,认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子不是不知道对立双方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以及矛盾双方内都存在着不确定的规定性,他在回答冉求提出的关于天地起源的问题时就作出了“古代和今天一样”的这样极具相对主义思想的回答,但孔子不愿意作更多的形而上的思辨,他希望把问题以包容的方式划简,主张对事物报以“中庸”的态度,用“中和”的方法去化解矛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既把握了事物的相对性,又省去了在思辨上的纠缠。儒家绕过了所有的中间环节直接来到了“中庸”这个极具相对意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孔子看来,“中庸”是对待事物的最高境界,他

6、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此外,儒家“中和”的方法中还包含着“求同存异”的思想,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乐黛云教授就指出儒家的“中和”可以补西方文化相对主义的一些不足。道家也要把事物划简,但所用的方法是恰与儒家相反的分析和思辨,即把事物划简为形而上的概念和观念。道家用望远镜看世界,视野中不仅出现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还出现了我们这个世界背后的浩大的宇宙,在这浩大的宇宙中“天地如一粒米”。眼前的世界虚虚实实、变幻不定,但他从中感到了一种贯穿于整个宇宙的力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从他姑且称之的“

7、大”、“ 道”的角度看,人们在世上忙忙碌碌的经营和费尽心机的思虑大多都是虚妄的,因为那些大多都是不符合“大”、“道”的“人道”。老子主张避开人为的干扰,让“人道”符合“天道”,也就是所谓的“大”或“道”。在这个广阔的视野里,将不同事物相比照,道家发现事物只有在矛盾对立中才能确定其意义,反过来也就是一个事物的意义要依赖其它事物而定,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家由此抓住了相对性这个法宝,并试图用它解决一切难题。它的具体做法就是用事物的相对性,也就是意义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事物中“道”以外的一切意义,这样也就把所有事物最终统一到它的“道”上来了。道家为

8、了避免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极力反对思辨,其中也包括分辩,认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样,道家就把本来清晰起来的事物关系及其意义包裹在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放任的态度里面,不再去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究竟怎么样。事物的相对性在西方思想家那里也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如大家所熟知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命题来说明河流意义的相对性。智者派哲学家普罗泰戈干脆把相对主义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他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以感觉论为基础,把认识主体即人的内在差别及其变化看作是认识的相对性的根据,从而否定了认识的客观性内容和标准的客观。古罗马的怀疑论者强调认识的不完

9、全性、条件性,对这方面的夸大导致他们对一切知识的可靠性都持否定态度。英国的哲学家休谟也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怀疑经验之外的世界的客观存在,进而得出了世界不可知的结论。当代的实用主义、马赫主义等,都夸大认识的相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并把这种相对性变为主观随意性,从而否定了客观真理。显然,包括文化相对主义在内的各种相对主义思想在他们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破除保守思想、独断主义、教条主义等都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他们自身也存在着理论弊病,往往陷入怀疑论、不可知论。追根溯源,相对主义的理论缺陷在于它割裂了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即一个事物中同时包含着绝对和相对两个方面,没有看到相对中也包含着绝对,绝对要在相对

10、中显现出来。一方面,一个事物包含着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内质,这是决定着它是什么的方面,同时它也表现出一些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特征,这是展现它是怎么样的方面,这两个方面同时存在,相互依存。三、文化相对主义的偏失文化相对主义强调文化是相对的,认为一种文化的价值不能从另一种文化的角度,用另一种文化的标准去衡量评价。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由此推断不同文化之间不能互相比较就错了。如果认为文化是不可比的,我们也就无从知道文化的优劣,如果没有好坏的分别,我们又如何进行文化的交流呢?事实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一直在发生着,各民族都曾从与其它民族的交流中得到收益。文化相对主义这个错误的原因

11、在于它割裂了文化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尤其是忽视了文化的绝对性方面。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的文化,无论它们之间多么的不同,它们都是人类的创造,都作为人的观念形态存在于人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中。文化的这种使其成为文化的内在本质就是文化的绝对方面,它是所有文化所具有的共性,这种共性把所有的文化并列地联系在一起,使它们既以各自不同的面貌独立存在,同时又构成同一类事物的整体。既同属一类又各有分别,那么比较就是可能的。比如,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维护健康是人类的一个共识,那么与此相关的因素必定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之中,虽然它们会以不同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中存在。我们可以根据维护和促进健康这一原则,将有利于

12、健康和不利于健康作为为区分文化好坏的标准,哪种文化更利于健康,哪种文化就更好。所以,在承认文化是相对的同时,我们也要承文化是绝对的,衡量文化的标准也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相对主义的第二个错误在于它没有注意到在不同的范围里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反对用从一种文化中得到的标准去衡量另一种文化,这显然是有道理的,因为比较的前提是比较的标准必须覆盖所有的比较对象,也就是要与所有的比较的对象建立对应关系。这就好像将一篮子苹果与一篮子梨相比。如果我们将目光限于苹果篮子之内,我们只能比较这个篮子内的苹果之间的好坏。如果要比较这篮子苹果与那篮子梨之间的好坏,我们首先就得将这两个篮子同时收入我们的视野,而且要将标准从苹

13、果的或是梨的水平提高到水果的水平,也就是一个将苹果和梨都包括在内的一个大的范围。由于二者属于对立的两个集合,所有苹果的情况不能完全说明梨,梨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说明苹果,但苹果和梨属于水果,是水果的子集,从水果这个大概念出发定出的标准既能说明苹果,也能说明梨。进行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我们必须站在同时高于东方也高于西方的水平上,将自己置于东方或者西方一隅,得出的见解就难免失于偏颇。文化是十分复杂的多面体,我们应该站在不同的范围层次上,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按多元的标准分别进行不同的考察和比较。文化相对主义发现了以欧洲中心主义为代表的人文中心主义都犯了用自己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其它文化的错误,但它没有去研究产生

14、这种错误的原因,而是走上了回避或拒绝文化比较的道路。我们不应该因为有错误的比较方法的存在或者错误比较的发生就否定所有的比较,其实异质文化间的比较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大有裨益的。对文化相对主义的剖析让我们明确了文化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关系。这些理论概念的澄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跨文化传播中的具体问题。首先,文化的绝对性的一面提醒我们要客观公正地看待一切文化,因为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就其存在的意义和对整个人类的价值而言都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也就是说他们具有同一性质的在同一个平面上的相同的绝对价值。从文化的这个本质方面出发,我们就可以得出不同的文化具有同等地位和相同价值这一结论。确认不同文化的平等地位

15、和相同的价值是克服跨文化障碍实现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基础,因为跨文化传播要永远发生在共存的两极之间,失去了一极,就谈不上“跨”文化,也就不存在传播与交流, 而两极共存的前提就是平等地位和相同价值的认定。另一方面,不同文化的同等地位和公认价值的存在也是使跨文化传播交流的前提。这就犹如我们要在河流上架设桥梁,桥的两端必须是同样的河岸,而不可能桥的一端是土地,另一边通向天空,也就是说,跨文化传播交流只能发生在彼此能够建立内在联系具有共同本质的两极之间。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国文化、欧洲文化这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各具特色,是历史上人类社会的四种生存方式,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哪一个文化体系优秀,哪一个文

16、化体系低劣;对于人类来说,他们都是有价值的,它们相互借鉴融合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很多捷径。其次,文化相对性的一面也提醒我们注意文化价值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化比较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文化的绝对性是普遍存在于所有文化的一个抽象物,而我们所面对的文化总是具体的特定的文化,即使人马上产生感性认识的、活生生的、多彩多姿的文化。很多原因造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其中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它们自身的历史发展是最主要的因素。再者,文化是发展的,发展使一种文化自身产生不同,今天的文化不同于昨天的文化,明天的文化也必将不同于今天的文化。既然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普遍的、永恒的,我们就应该以理解的和包容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而且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借鉴不同的文化,想不同的文化学习,这个借鉴和学习过程也就是跨文化传播。四、小结文化的交流、传播、接受和创新中的主体性是一种能动的力量,总是在不同程度地改变着文化,并改变着对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因而使现实的活的文化成为相对性的文化。然而在这种变化着的相对的存在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