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与环境的综合测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8255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稳态与环境的综合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稳态与环境的综合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稳态与环境的综合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稳态与环境的综合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稳态与环境的综合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稳态与环境的综合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态与环境的综合测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 3 稳态与环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右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谷氨酸丙酮酸 酮戊二酸丙氨酸”可发生在中B体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小腿抽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尿毒症 组织水肿A B C D4.(2014 天津理综,6,6 分

2、)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 a 作为抗原能激活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 a 抗体与物质 a 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 a 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 AChR 特异性结合减少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

3、维持体温恒定6 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 B. C. D.7 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28(2014南平模拟)据报道,科学家分离出一种能中和所有甲型流感病毒的“超级抗体” ,

4、这项发现可能成为研制通用流感疫苗的转折点。正确的是()A.“超级抗体”可能来源于记忆细胞B.“超级抗体”参与细胞免疫C.注射“超级抗体”可预防所有甲型流感D.抗体可能会对自身成分起作用9 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 B 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 T 淋巴细胞数目增加10 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 HIV 后的情况。错误的是()A.从甲可以看出,HIV 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乙可以看出,HIV 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 可能对实验药物 a 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

5、IV 对实验药物 b 敏感11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12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下丘脑大脑皮层 H 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 S 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大脑皮层 V 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 W 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 B. C. D.13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A

6、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14 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病毒抗原诱导 B 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 T 淋巴细胞的作用15 某植物正常授粉形成幼果后,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A种子明显增多 B形成无籽果实 C部分果实脱落 D果实生长不受影响316 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生长素17.某同学发现了一株

7、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18 下圈左侧为蒸麦胚芽鞘历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A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 B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 向左弯曲C向左弯曲直立生长 向右弯曲 D向右弯曲直立生长 向左弯曲19. 右图所示,如果茎 a 侧生长素浓度在 B 点以下范围内,则对 b 侧生长素浓

8、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是A在 OA 段B在 B段在 BD 段D在 BA 段20、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所示,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 R 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42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C.在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22. (2014衡水模拟)关于种群和群

9、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 K 值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速度的快慢23.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新疆某地发生蝗灾时,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达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

10、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24.(2014临沂模拟)我国某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旱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地生态系统本身不具备抵抗干旱的能力B.干旱只影响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并不影响基因多样性C.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继续减弱D.长期干旱,会使当地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受到影响25.(单独滚动考查)(2014湖南六校联考)下图为动物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5A.激素 X 是促性

11、腺激素,激素 Y 为雌性激素B.激素 Y 到达靶细胞后,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内而发挥作用C.长期注射激素 Y 可导致性腺衰退D.该生理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26.(单独滚动考查)(2014温州十校联考)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见下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A.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B.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生长素影响远远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C.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减少量越来越多D.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27.(2014宜宾模拟)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

12、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B.在图中 D 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6C.在图中 C 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28.(2014长沙模拟)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29.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13、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 600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 K 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30.(2014银川模拟)某学生进行探究 10 mL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 0.1 mm,1/400 mm2)进行计数。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 7 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加水稀释后再统计B.甲图中的酵母菌数量对应于乙图中的第 3 天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K

14、值基本不变7D.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31.(2014南宁模拟)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7 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年份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 年 第 4 年 第 5 年 第 6 年 第 7 年增长率 0.66 1.24 2.81 3.67 2.94 1.65 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J”型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 34 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32.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 、c 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 肯定

15、是生产者,b 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 构成一条食物链Ca 与 b、b 与 c 为捕食关系 Da 与 c 为竞争关系33. 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 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 10%20%C.提高圈养动物的生长量一般需提高/的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3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 为生产者,Q 1为初级消费者,Q 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注:图中 a、a 1、a 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 1、e 2表示呼吸消耗量)A.a+b+c+d+e 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 表示次级消费者中被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8C.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 b 或 d 中D.c 和 e 之一可代表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