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调研能力 写好领导讲话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8226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调研能力  写好领导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如何提高调研能力  写好领导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如何提高调研能力  写好领导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如何提高调研能力  写好领导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如何提高调研能力  写好领导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调研能力 写好领导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调研能力 写好领导讲话(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调研能力 写好领导讲话目 录如何提高调研能力? .2如何写好领导讲话? .10第一部分 概述 .11一、信息与讲话的关系: .11二、领导讲话的类型及主旨要求: .13三、总体要求: .16第二部分 撰写领导讲话的五个关键环节及要领 .17一、确定主题: .17二、准备素材 .18三、布局谋篇 .18四、动笔起草 .22五、讲话稿的修改和润色 .25第三部分 如何提高撰写水平 .27为有源头活水来 .31文 以 载 道 .33一 写作环境 .33二 写作观 .34三、写作素养 .37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41如何提高调研能力?在全省党委研究室系统培训会上的演讲节选如何提高调研能力?在座的

2、每个同志,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会有自己的认识。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调研工作的人,我也有点儿的粗浅体会。提高调研能力的必要性,大家已取得共识。但问题是必要性有多大?恐怕有的同志认识还不是很到位。能坐到这个会场的人,肯定不是白丁,都能下笔千言,那还有多大的必要来提高调研能力呢?这就存在一个自我认知问题,因此我提醒大家要防止两种错误认识,走出两种误区,我这里列出两个不等式:一个是文字能力不等于调研能力。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音乐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是文章,更不是调研文章,文字能力和调研能力的不同之处在于,文字能力是起码的要求,是个基本功。就像我们中学生写作文一样,文通句顺,主题思想突出,没

3、有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这是文字能力的范畴。而调研能力是在文字能力的基础上,赋予文章一定的思想性和创造性。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写出一篇文通句顺的文章,不是困难的事情,但却是有无价值的问题。我们所要求的调研文章,必须有价值方面的要求。所以说,我们培训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调研能力。个别同志文字能力不是很强,文字功底不是很厚,那就更需要提高了。今天的培训对我们来说,主要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能力。我们现在用钢笔写字、电脑写字,过去用毛笔写字,写出特点就形成了书法。为什么有的人能练成书法家,有的人练不成,有的成为“小家” ,有的成为“大家” ,道理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一看,凡是成为大书法家、书法

4、大腕的,他有自己独到的探索,有非常良好的文化底蕴。我们省内的黄绮、国内的启功、范曾等等人,他们首先是学问家,有深厚的学问做背景,所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秀于外慧于中,字写得非常有看头。假设没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即便是笔墨成山,写的字与字帖一模一样,甚至像印出来的一样,但你永远也成不了名,成不了家,为什么呢?关键是没有自己的东西。写得很好看,但是很俗气。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只能算一个写字匠,成不了书法大师。所以说,从文字能力到调研能力,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我们千万不要仅仅满足于自己文字水平过硬,而要追求调研能力过硬,把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融会贯通于文字之中。文以载道,文

5、字能力只是一种外在的“体” ,调研能力是一种内在的“魂” ,有“体”无“魂”那就只能是行尸走肉,因为它没有思想。第二个不等式,写得多不等于写得好。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当然多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较高的要求,没有有意识地向高层次发展的主观愿望,虽然写得很多,但也是一个低层次的东西,高不起来。大家知道,最近有一个引起国际反响的史学大师,就是美国历史学家斯拉托夫斯塔里,写了一本书叫全球通史 ,这本书发行了大概有十二三年了,印刷了 17 版,每一版都脱销。 全球通史和其他历史教科书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作者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思考,融入了自己的一些价值判断。一般的历史书只是客观地介绍历史的发展,这是最

6、基本的要求,有的人连客观地描述都做不到。比如文革时期出的很多历史书,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判断一切,把战国人都强加于一定的阶级性,生拉硬拽,很不客观。而这本书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它是全球史观。西方过去的史书都是欧洲中心论,把其他一切国家其他民族发生的事件,都与欧洲进行比对。他这本书则不是这样。他以 1500 年为界,1500 年前是一个阶段,1500 年后是一个阶段。1500 年以前的时期,叫做世界各民族独立发展的时期,从各个文明独立向前发展,没有一个中心,就像一片树林一样,每棵树都在生长。1500 年之后,有些地区的民族开始崛起,分割世界,向世界殖民,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这是比较客观的

7、。他这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不但记述了史实,还分析了史实。比如,他对中国是这样进行分析的:直到十五世纪以前,即明末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非常发达的国家,在世界各民族中名列前茅。我们平常说“价值连城” 、 “富可敌国”等,像这样的成语要译成英文,就没有这样的表述。那么,为什么一个富裕的中国,到近代衰弱成为一个穷国呢?他进行了客观的原因分析,这样这本书就显得非常厚重了。所以,他虽然就出版了这一本书,就可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对于大家来说,我们没有选择工作负荷的权力。领导给你的任务,你必须完成,还是限时完成,我们想少干点都不可能。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要有一个高点的目标,不要满足于一年写了

8、多少篇,更重要的是保证质量,这些文章的价值怎么样,发挥了什么作用,引起什么震撼,这都是我们调研理念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讲,不可能保证篇篇调研都是精品,但一年至少有一两篇相当出色的东西。那么怎么才能把调研工作做好,提高我们的调研能力呢?从宏观上说,我认为要把握两点:一个是看我们的知识体系,从认识因素上建立我们的知识体系;另一个从意志因素上建立我们的工作规则,养成我们良好的工作习惯。学过心理学都知道,我们全部的意识活动分为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认识因素就以知识为代表,意志因素以愿望为代表。有没有知识,知识面多大,对这个东西认知不认知,这是认识因素。愿不愿意干,使这个东西发挥作用,这是意志因素。法律上有

9、个术语叫做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有个很简单的概括:明知这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会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就叫故意犯罪。这一句话里就包含着两层意思,明知这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杀人、盗窃等得首先认识到杀人会把人杀死,盗窃会把东西偷走。你首先会认识到这个东西,要认识不到那就不是故意犯罪了,有可能是过失犯罪。认识到了而接受这种结果的发生,这就是意志。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不光是在犯罪行为当中,在我们其他一切工作当中,都存在这个问题。在调研工作当中,它的认知因素就是扩大我们的工作含量,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建立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使我们变成一个博学的人。现在是“知识爆炸”时期,人再聪明再勤奋也不可

10、能变成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像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中国的梁启超等等。现在人们提倡“T”型知识结构,上面那一横道代表知识的广博,知识面的丰富;下面一竖道代表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这个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要“门门专、样样精”是根本做不到的。别说我们现在有工作,就是没有工作,天天上学,读硕、读博恐怕也成不了这样的人才。你只能做到在某一领域或者两三个领域上精通,像我们很多两院院士,在某个方面是非常精的。比如说某生物学院士,他这一辈子就研究蚂蚱,他在这个方面,钻得非常精深。一看到这个蚂蚱籽,就知道是哪一年的蚂蚱下的,是哪个类型的蚂蚱下的。一看到蚂蚱飞起来,他就知道这个蚂蚱的岁数,那是非常精道的,但是他知识面不一

11、定很广。而有的人说什么都头头是道,但是哪方面都是“万金油” ,哪方面也不深,那也不行。对我们来说,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既有广博的知识层面,同时在某一两个专业领域又有自己较深的认知、较深的掌握,这就需要在意志因素方面养成自己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习惯非常重要,比如日常时间的积累,日常时间的支配等等。古人讲“士大夫”如何如何,我们就要学“士大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作习惯。首先是修身,提高自己的修养,过健康的、有品位的生活。很多人都崇拜曾国藩,曾国藩每天的生活非常理性,非常有规律。早晨五六点钟起床、洗漱,然后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做早操、练功,然后记日记,写完日记以后干什么呢?反省,在写日记的

12、过程中也反省,昨天做的事情,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有价值哪些没价值,今天的事情该怎么做,列个日程单子,然后再用早餐,之后开始一天的工作。所以说,我们要建立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工作规律,这就是修身计划。调研工作怎么做好,刚才两点是宏观的,还有三点微观的具体的。第一是调研目的要明确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不论是一个较长的调研过程,还是一个很短的过程,你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这次调研的目的是什么,要形成一个什么东西,所谓“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方法回来”就是这个意思。有的同志稀里糊涂下去了,稀里糊涂回来了,为啥呢?他去的时候就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所以,大的调研活动要制定调研计划,即使是不形成文字调研计划,思想上也要明确我干什么去了,需要重点了解的分析点是什么,甚至找哪些人座谈、用什么方法调研、多大范围什么等等都要明确。第二是调研过程要细致化。要确定调研范畴,一是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比如说农民减负情况调查,无论一个市一个县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