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8145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生猪产业一直是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近两年来,由于疫病防控难度的加大,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宏观环境的变化,使生猪养殖形势变幻莫测。随着去年国家一系列扶持生猪产业的组合政策相继实施,我市生猪生产与全国的生猪产业形势一样,呈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为进一步掌握和了解生猪生产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结合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要求,近期,本人对我市的生猪养殖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一、全市生猪发展基本情况通过调研,从 07 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极大的促进了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使我市生猪和母猪存栏数量明显增加。受生猪存栏增加和前期市

2、场效益的双重影响,从 08 年 7 月份开始,生猪生产效益开始下滑,但仍然可观。从 09 年春节后,养殖效益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好行情后,生猪效益出现大幅度下滑,现处于微利水平。近几年的生猪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猪存栏增加。到去底全市生猪存栏 52.34 万头,同比增长 15.92%,出栏 69.80 万头,同比增长 25.03%。能繁母猪存栏 5.2 万头,同比增幅超过 20,占生猪总存栏2比重的 10%。二是规模养殖发展迅速,散户逐渐减少。据统计,年存栏 300 头以上的规模饲养场(户)达 400 多处,规模饲养占全市养殖总量的 80%以上。三是生猪养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近两年

3、,新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50多家。四是仔猪数量明显增加,生猪及其产品价格逐步回落。能繁母猪数量急增,由 07 年底的 2.9 万头增加到 08年底的 5.2 万头,增幅近 80%。五是养猪效益较高,养猪收益看好,比较效益回落。目前,出栏 1 头生猪(自繁自育)平均盈利在 100-200 元左右,但每头猪的利润与 08 年初的800-1000 元相比,下降幅度很大。二、情况分析自 2006 年 7 月份以来,全国猪价连续两年保持上涨势头,仔猪、活猪和猪肉价同比呈现较大幅度增长。但 2008年 3 月以来,猪价却出现稳中略有下降,特别是近几个月猪价降幅较大。直逼亏损边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

4、几个方面:(一)国家政策调控效应显现。自 2007 年 7 月,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生猪生产,加强猪肉市场供应,提高了饲养场(户)饲养和补栏的积极性。特别是 07、08年对能繁母猪实行补贴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使猪的存栏明显上升。(二)补栏生猪已陆续出栏,市场供给量逐步增加。3虽然 2006 年下半年猪价升高,但是由于 2005 年生猪价格低迷,生猪生产不赚钱,对农民造成影响过大,农民补栏意愿不强,观望态度较多。同时,由于生猪养殖是项高风险的产业,许多农户因此而放弃养殖而外出务工。直到2006 年 11 月份,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农民养殖户才开始大量补栏,但由于当时母猪饲养

5、量小,不能满足我市农户补栏养猪需要,导致货源紧缺,价格继续攀升。根据生猪养殖周期,农民买 1 头 100 斤左右的母猪,养 3 个月配种,再 4 个月产仔,养 6、7 个月出栏,等到繁殖的生猪出栏需要 14 月。因此,从 06 年底养殖户开始能繁母猪补栏,到08 年 3 月份,生猪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基本符合这一周期规律。(三)饲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减少,影响养殖户积极性。在 2006 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上涨初期,各种饲料价格也上涨,养殖成本增加。但从饲料价格上涨幅度来看,饲料价格增长幅度远不及猪价增长幅度大,养殖户利润空间增长,养殖积极性增加。但目前养猪生产中最主要的两种饲料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疯

6、涨,几乎每天一个价,而猪价不仅没有继续上涨,还出现小幅回落,部分农民信息不足,担心价格继续下滑,出现了恐慌性出栏情况。(四)猪肉需求量下降。市场猪肉价格上涨至高位,群众调整了膳食结构,减少吃猪肉或改吃其他肉类、鸡蛋、4鱼类、蔬菜和水果等副食品,减少了市场上猪肉的需求。由于较长时间的习惯改变,对猪肉的需求减少,使猪肉价格下降较快。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生猪养殖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疫病仍然是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国家已经对生猪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实施强制性免疫,但还有很多疫病影响着生猪产业发展。同时,部分疫病的疫苗产生的保护力较差,甚至没有保护力,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7、。二是能繁母猪数量增长过快的问题应引起我们各级的重视。通过前两年对生猪大力扶持,使能繁母猪数量急剧上升。07 年我市补贴能繁母猪2.9 万头,而 08 年则在 5 万头以上,上涨了近 80%。如不合理调控,是否出现 05、06 年猪贱伤农的现象?三是生产和饲养管理水平仍需提高。建议继续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和规模化饲养,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生猪养殖技术水平。 四是养殖业整体风险加大。随着饲养成本逐步加大,畜禽养殖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更加明显。除疫病影响外,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应继续加大保险推行力度。三、发展建议“猪粮安天下” 。生猪生产既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

8、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5抓好生猪生产,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我市生猪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最直接的是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扩大生猪综合生产能力;长远则要立足完善生猪产业体系,建立稳定的产销机制,优化养猪环境。但不论是当前措施,还是长远对策,都要紧紧抓住政策落实、科技进步、机制转换、管理提升等关键环节,来提高生猪生产水平,推动养猪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行业信息引导,加快建立畜产品预警监测机制。此轮生猪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暴露出当前畜产品预警监测机制的缺失。生猪市场价格的波动周期一般为 4- 5 年,每个周期基本遵循高峰期、回

9、落期、回升期,至于波动周期长短则要根据供求关系变化情况确定。这次猪肉涨价早在 2005 年生猪市场低迷、农民大量宰杀母猪时就出现苗头,但有关方面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信息发布和全面的形势分析迟缓,反映的情况不一致、不准确,贻误了宏观调控的时机。因此要深刻汲取此轮猪肉涨价的教训,以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为重点,改进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统计调查工作,建立科学高效的预警监测系统,切实加强市场价格成本动态监测,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生猪产销的调控引导作用,特别要指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适度扩大养殖规模,防止生产过热,出现“多了砍,少了赶,6不多不少没人管”的情况,规避市场风险,避免大起大落。二是进一步加

10、大推进规模养殖、健康养殖力度。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养猪户在减少、散养的比重在下降。从市场低迷时母猪淘杀情况来看,主要是散养户和小规模养猪场,他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受市场影响较大。而自繁自养规模养殖场,调控能力较强,市场信息较快,养殖规模波动不大,因此推进规模自繁自养饲养场建设不仅是当前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也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建议政府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国家已出台的保障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加大对自繁自养规模场的扶持力度,稳定生猪生产发展。三是建议提高现有能繁母猪保险额度,扩大生猪保险范围。要将仔猪和育肥猪也纳入保险范围,减少养殖场(户)生产风险,进一步鼓励生猪生产。而且建议政府不仅要实施生猪宰杀和食肉消费补贴,逐步建立生猪期货市场,价格上也要逐步实行最低保护价,使农民养猪有一个最低保障线,避免陷入“肉贵伤民,猪贱伤农”的怪圈。四是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生猪疫病防控能力。当前,疫病风险仍是影响生猪养殖业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基层动物疫病的防控体系建设,扩大生猪疫病免疫保护范围,提高疫苗保护能力,减少疫病发生,降低疫病7风险。从根本上破除“家有万贯,带毛不算”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