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线调查工作总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8037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一线调查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产一线调查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产一线调查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产一线调查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产一线调查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一线调查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一线调查工作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一线调查报告作为生产型企业,公司生产部门员工占到公司员工总数的 80%。了解了生产一线的情况也就为下一步的培训工作打下了基础,为了解生产一线员工的工作环境、生产工艺流程、员工的思想状态等情况,本周主要对公司生产部下设的生产一部、生产二部和生产三部进行了为期 6 天的调查和学习。通过实际操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特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一) 、生产一部主要生产蟹味菇。现有正式员工 89 人,临时工 3 人,共 92 人。其中女性员工 70 人,女性员工约占 76%,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及以下为主。生产流程原料(麸皮、玉米芯、棉籽皮、玉米面等) 搅拌(按照一定的比例并加入石灰水) 装瓶(把搅拌好的

2、原料装入瓶中)灭菌(高温进行灭菌) 接种(把原种接种到瓶内) 培养室(培养) 搔菌 生育室(催蕾出菇) 采收 组盒 包装 控瓶(瓶循环使用,下料用作有机肥)生产一部分为生产班、调控班、接种班、包装班四个班。共有原料库、装瓶车间、接种车间、搔菌车间、培养车间、包装车间。蟹味菇的生产周期为 110 天120 天。生产一部是公司生产食用菌最早的部门,人员多数工作多年为公司正式员工,生产技术稳定,思想状态稳定。(二) 、生产二部主要生产白玉菇,员工编制 175 人。员工多数为女性,2010 年 8 月 28 日正式生产。二部分为生产班、接种班、培养班、包装班四个班。下设有搅拌车间、挖瓶车间、装瓶车间、

3、栽培车间、培养车间、搔菌车间、包装车间。生产流程:原料(麸皮、玉米芯、棉籽皮、玉米面等) 搅拌(按照一定的比例并加入石灰粉) 装瓶(把搅拌好的原料装入瓶中)灭菌(高温进行灭菌) 接种(把原种接种到瓶内) 培养室(培养) 搔菌 生育室(催蕾出菇) 采收 组盒 包装 控瓶(瓶循环使用,下料用作有机肥)生产二部生产技术较成熟,生产设备先进,员工思想状态稳定。(三) 、生产三部主要生产金针菇,于 2011 年 12 月 16 日正式生产。分为装瓶班、接种班、培养班、搔菌班、卷纸班、包装班、挖瓶班七个班。员工多数为新进员工,未经过公司的入职培训,对公司的认知程度低,员工流动性较大。工艺流程:原料(麸皮、

4、玉米芯、棉籽皮、玉米面等) 搅拌(按照一定的比例并加入石灰粉) 装瓶(把搅拌好的原料装入瓶中)灭菌(高温进行灭菌) 接种(把原种接种到瓶内) 培养室(初期培养) 搔菌 生育室(生长 10 多天后) 卷纸(保持垂直生长) 采收 包装 控瓶(瓶循环使用,下料用作有机肥)二、工作时间上班时间分为固定时间和非固定时间,固定时间是每天 8 小时三班倒,主要是培养室、生育室。培养室和生育室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光照,因此需要不间断的有人看护。非固定时间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工作,以计件和产量来计算工资。工作时间较灵活,一般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完成当日的工作量即可下班,时间不固定。生产一线人员多数为周边村民

5、,时间的灵活性也是吸引周边村民的条件之一。三、目前的现状及原因(一)人事管理方面: 1、招聘方面:主要反映在公司招聘的员工的稳定性方面,尤其对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需要吃苦耐劳,并有能具备良好稳定性的员工,许多新进员工入职时间不长就流失。对人力资源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希望。 2、培训方面:认为公司的中层是应该接受培训的主要阶层,尤其是一线的生产管理者,应该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来管理,而非简单的粗暴管理。生产一线的班组长熟悉一线的生产情况,只有他们从思想认识及管理上有了提高,才能更好的传达给一线生产员工。这也是下一步培训工作的重点。3、入职管理方面:一线员工在招聘上主要是生

6、产办公室负责,新员工在进入岗位上自生自灭,缺乏对新入职员工的后续管理和帮助其进入状态的入职帮助,只是成了单纯的招聘,并对公司的人员流失,未有引起足够的警觉。新的人来后,因为没有人管理和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快就会离开公司。 4、车间一线员工人事手续方面:反映人事手续繁琐,许多员工不知道怎样办?也不知道找什么领导签字?有时跑好几趟都办不完。(二)车间一线员工思想状态方面: 1、车间管理方法:主要反映在一线管理者管理粗放式,管理方法粗鲁对员工缺乏耐心,难以有人情味,对员工的自尊没有顾忌,根本不去考虑工人对生产的重要性,使员工失去了对公司管理的信任和热情,新员工到职后,作为管理者没有从管理角度去考虑,

7、往往是将其往工作岗位上一放,指定某个师父后,任其自生自灭,做的好点的管理者,偶然还会在车间巡视中问问。许多新进员工工作一段时间了,还不知道班长的名字,更不用说和班长谈心做工作和解决到新环境中的难点、难题了。 2、工资方面:工人因为自身工资的问题,对公司的管理不理解。反映老员工、骨干员工和新工人的工资一样,没有区分,影响到了老员工和骨干员工的思想积极状态。3、工作时间方面:现在车间多数员工上班按照实际产量进行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有时产量高,加上机器设备出现故障,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使心里不平衡,进而就会有牢骚、埋怨。 4、信息沟通方面:每周各部部长会组织班长召开工作会议,沟通协调工作中的问

8、题。每天上班前设有班前会,各班班长交代一天的工作情况,员工也可反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一)人事管理方面: 1、招聘方面:对新员工的招聘,特别是一线新员工的录入,比如:可与某技校签订协议,技校用半工半读方式为企业培养专项人才,既能解决公司的用人问题,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降低了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对一线使用部门及管理者也可以采取问责制,从招聘开始,有用人部门出具人员需求申请表 ,根据申请条件和申请到岗日期安排进行招聘,面试时作为使用部门的责任人就必须要参与,形成人事部组织牵头,使用部门面试,最终完成员工的入职,员工入职后,到使用部门后,对员工的稳定考核必须采取双向管理:建立

9、职工管理双向考核制,有用人部门和使用部门同时管理入职职工,对职工的流失对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双向考核,从而保证职工的稳定性。2、培训方面:对公司培训的实施,依靠于各部门自己的培训计划并上报人事部,由人事部组织实施,能够掌握适时的企业发展动向,从而能够根据管理人员的动态和管理问题点及时提出培训的课题,进而组织培训,实际解决管理的难点和难题,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对公司的一线生产管理者的培训:应该从企业理念、生产管理方法方式、企业的企业文化、一线班组长的管理工具等方面展开。作为公司一线的管理者必须能够具有说服力,能够单独进行授课。公司各部门也可以根据自己本部门的需求,及时的向人事部门提交培训需求计划

10、,通过培训保证了企业思想和企业管理力的统一性和先进性,更好为企业发展提供软环境的支持和保障。 3、入职管理方面:对一线员工和新进公司的管理者,在进厂的前期跟踪后期的入职沟通方面必须按照培训管理制定 ,按规定定期进行培训,做到一线生产员工及时接受公司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学习,及时融入到企业之中。能够加强人员在职的稳定度和信息掌握的准确度,能够根据情况和信息及时反应、及时对应、灵活对待、把问题降到最低。在对非从事生产的办公基层管理者,在收集基本的入职信息后,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和职业状态,必须给予本人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晋升计划,否则会错过会很多以后会成长为优秀管理者的基层管理人员。4、车间一线

11、员工人事手续方面:一是在员工入职培训期间,学习手续办理的程序和表单填写的方法。二是一线员工的人事手续可由生产办公室专人统一收集后,定期交由相关部门办理。办理完毕后,通知办理人员即可。(二)一线员工方面: 1、管理者的管理方面;一线管理者的管理方法解决是需要通过对管理者尤其是一线管理能力的慢慢提升来解决,管理者管理方法不对,一是自身的管理水平所决定,二是公司的培训和企业文化学习,没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引导,没有系统的培训,管理者在没有方法甚至懒的想方法的时候,就会出现“以罚代管”的现象,没有了熟练的工人,企业的良性发展又有多大的推动力,失去熟练的劳动者,是失去了产品的质量,失去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是失

12、去了设备生产力的最完美发挥。既要保证企业发展所需的新血液,又要保证企业的稳定,因此有稳定的一线生产员工,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能否保证对企业一线员工的良好管理方法是保证一线员工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培训和学习来提升生产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是企业的重中之重。2、一线员工工资方面;加大工资制度对一线员工方面的偏移,偏重于留住熟练工人、骨干工人、高技能的工人、出勤率高的工人,并让工资能在这些方面有所突出体现。对工资进行详细的分层管理,大多数一般工人和新工人,可以通过持续的晋级来逐步实行其工资的晋升,鼓励员工发展成为有价值、有奉献、熟练而能奉献的人。3、工作时间方面:加强设备的定期保养与检修,对于损坏的机器部件及时维修和更换,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期限。提高生产效率,奖励完成多的员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