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小说”_42700796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8027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写实小说”_42700796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写实小说”_42700796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写实小说”_42700796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写实小说”_42700796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写实小说”_42700796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写实小说”_42700796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写实小说”_42700796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写实小说”池莉的烦恼人生 (上海文学1987、8)被视为新写实小说的发轫之作, 当代作家1987、5 方方的风景发表,这两篇作品对世俗生活的深切体验,真实地写出了普通的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引起了文坛上广泛的重视。此后池莉又发表了不谈爱情 、 太阳出世 、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方方发表了白雾 、 祖父在父亲心中等,叶兆言艳歌 、 夜泊秦淮 、 采红菱 ,刘震云塔铺 、 新兵连 、 单位 、 一地鸡毛 、 官人 ,刘恒狗日的粮食 、 伏 ,范小青、苏童等作家也发表了类似的作品。一种新的审美流向和流派出现在 80 年代末的文坛上。 正在为文坛热点消逝而无所适从的批评家们,立即对这一新的文学现象

2、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写文章加以提倡,并试图对这一文学现象从理论上进行概括。但对如何概括和称谓这一文学现象却众说纷纭。雷达认为它是现实主义的回归,或者是“新写实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在新时期“第一阶段的是恢复 ,第二阶段的是裂变 ,那么等待我们下一个是什么呢?是回归吗?是的,的确是回归 。 ”(探究生存本相 展示原色的魅力 , 文艺报1988、3、26)王干把它看作是“后现实主义” ,这是一种“既对现实主义进行反对,又对现代主义采取逃避的新的小说方式” (“后现实主义的诞生 , 钟山19889、2)张韧认为这是一种新写实小说, “因为它不仅与现代派与寻根小说,而且与传统现实主义有了区别性,所以

3、,与其说它是现实主贸回归或后现实主义 ,不如按其自身特点称它为新写实小说 ”。 (生存本相的勘探与失落新写实小说得失论 , 文艺报1989、5、27)徐兆淮、丁帆认为是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主义小说在主题内涵与人物选择上的这种变化,是与新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紧密相关的,从横向上看,它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马列主义反映论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融汇了各种新的哲学、历史、文化、心理等思想潮流的产物,从纵向看,它既是对传统现实主贸的继承,更是对过去那种虚假的理想化和英雄化的一种强烈反叛。 ”(思潮 精神 技法新写实主义小说初探 , 小说评论1989、6)陈骏涛称之为现代现实主义, “我是把人们当前

4、正在谈论的新写实小说作为新时期现实主义变异阶段的一种创作现象来看待的,它们标志着现实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称其为现代现实主义也未为不可。 ”(写实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 , 钟山1990、1)陈思和的自然主义回归说, “描写凡俗,甚至恶俗,这似乎是自然主义的品质之一。所谓纯态事实不过是还原了没有激情没有理想的原始自然主贸生活观,使作家将笔墨集中到人的生存现状的认同感” 。 (自然主义与生存意识 , 钟山1990、4) 钟山从 1989 年第 3 期开始开辟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栏,文学蜀逐渐接受了“新写实小说”这一称谓。 钟山推出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产生了很大反响。1989、10、3

5、1钟山与文学自由谈编辑部,在南京联合召开了“新写实小说讨论会” ,对新写实小说的发展和理论探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写实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80 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个体经营者阶层逐渐兴起。这个对生活采取极为现实态度的阶层的出现,对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疏离社会政治、消解理想主义,关注现实人生的生活世俗化倾向。人们从对未来理想的憧憬,转向了对现实物质利益满足的追求,并努力去适应这世道人心的变化,来使人生过得更加充实。诗意的消解,务实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强烈的物质欲求与难以满足这欲求

6、的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困扰着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以致于人们不得不以全部的身心来对付日常的生活。窘近的生活,疲惫的身心,烦恼的情绪体验,使人们感到生活的沉重。这种繁复、琐屑、沉重的冬生活,使人们告别了理想与激情,放弃了对人生目的、意义的形而上的思考,纷纷踏上了应付自我生存的归程。新写实小说是这一社会意识在文学上的具体体现。近年来,人们对周作人、林语常、梁实秋等现代闲适散文的爱好,也说明了人们心态的变化。他们那种平淡从容、机智幽默的散文小品,充满了人生智慧,使人们在平常心、日常事中获得审美情趣。新写实小说与这些闲适散文不同的是,闲适散文超越了世俗生活的困惑、烦恼、沉重,体现的是闲适、从容、优雅的

7、人生;新写实小说则纠缠于世俗生活的琐事,陷入于世俗生活的泥淖。相同的是一种世俗的生活态度,是一种与现实关系的重新调整。新写实小说是文学世俗化的发展。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从对社会现实的政治批判转向对现实世俗生活的认可,从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转向了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80 年代初期,汪曾祺以淡泊闲适的生活态度看取种种人生世相。刘心武的立体交叉桥等小说,也以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关注着芸芸众生的卑琐灰色的人生。此后,王朔笔下的人物以消费人生的短暂逍遥,化解了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在物欲的泥淖中向世人显示出一分虽不高雅但不失坦率的堕落。李国文的没有意思的故事 、李庆西的人间笔记 、叶兆言的夜泊秦淮

8、、关鸿的都市人 、梁晓声的母亲 、李晓的关于行规的闲话、谌容的啼笑皆非 、刘恒的狗日的粮食 、 伏羲伏羲 、刘庆邦的家属房等一大批作品都具有世俗的人文主义倾向,与班主任 、 乔厂长上任记等包容着沉重的政治理性的小说拉开了距离。文学世俗化成为主导潮流。新写实小说在创作上的一个基本的特征是反映人的生存状态的本色的真实(原生态的真实) ,主要的目标是还原生活本相,具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写的是人的衣食住行、生儿育女、生老病死、家庭婚姻、总之食色性也。写的是人的物质生活的层面。它把注意力放在世俗生活和普通人的表现上。也有人用“生活流” “平民意识”等来概括它们。这种价值在对生存意识的强化的同时,对于知识分

9、子的传统、人文精神、以及主体精神予以消解与质疑。他们在消解了虚伪的意识形态的同时,也消解了崇高的价取向,消解了对于现实的批判与怀疑的力量,消解了理想价值、理想精神,对于现实主要是一种认同与屈服,反映了明显的消极倾向。新写实小说反映了一种平民化的价值,不再认同于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是对于精英意识的否定,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现代精神传统,尤其是知识分子批判精神与理想精神的陷落,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个时代文学逃避现实生活与认同现实的倾向。1986 年前后,由于寻根文学对现实社会和时代的疏离,对历史文化的抽象思考,受到读者的冷落,开始走向沉寂。现代主义也因迷恋哲学,走向晦涩艰深,使广大读者敬而远之。

10、而传统的现实主义由于承担着过于沉的思想负载,也使读者退避三舍。文学只好无奈地在低谷中运行。此时,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叶兆言、李晓、范小青、刘庆邦等人的小说,以对现实生活的贴近,让人们感觉到这种生活就处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有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并以生活是一团麻的窘境和无可奈何的烦恼情绪,呼应了广大读者的生活感受和情绪。他们致力于描写与反映生活中凡俗的一面,将一切崇高理想的东西浪漫的东西都排除出去,描写他们认为是真实的、原生态的东西。对新写实小说, 钟山在“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卷首语中做了这样的说明: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而是近

11、几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样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新写实小说在观察生活把握世界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仅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还分明渗透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但它减退了过去伪现实主义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而追求一种更为丰厚更为博大的文学境界。新写实小说既与现实主义有着联系,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生活,与传统现实主义一致。但它抛弃了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传统

12、方法,不再去追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人物性格的刻划让位于生活状态的描写和生活过程的展示,在关注现实的方式上,也由反映生活而转向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不注意对生活的提炼、加工集中,而是致力于再现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生的原生状态。以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再现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的一种文学潮流。有的评论说, “他们将土得掉渣的生活原汁原味端给了读者” ,作品“逼真得就像对生活的纪录或实录” 。 (张韧生存本相的勘探与失落新写实小说得失论 , 文艺报1989、5、27)人们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常常会为作品的真实描写所震撼。它和现代主义一样,也关注着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但现代设义文学作品中的苦闷、

13、孤独甚至绝望的情绪导向了对生存的意义和终极目的的形而上学思考。而新写实小说,抛弃了对于人生的形而上学的思考,它关注的是人对于生存现象的直接描述。新写实作家基本上都采取客观化叙述态度(情感的零度) ,不动声色地描绘人生,描绘生命。对所描写的生活不作主观的价值判断,只是坦率地告诉读者:这便是生活,这便是人生,作者并不凌架于人物、故事之上的叙述态度正表明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因此,新写实小说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而更接近于现代主义。同时,在创作方法上,它也吸收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但是不像现代主义那样沉迷于形式的探索和形式主义倾向,因为现代主义是与审美现代性相关的,审美现代性恰恰是

14、对世俗生活现代性的反抗与批判。而新写实小说则是在价值取向上认同于世俗现代性的,没有任何批判意识,是以一种平民化的态度出现的。新写实小说消解了精神性的空间,是一种反浪漫主义的潮流,它与 40 年代苏青等作家实际上有着精神上的联系。 “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 ”新写实小说对于“典型”的拒绝,对于本质的消解,使它实际上与传统现实主义区别开来,而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有着亲缘的关系。刘恒的成名作是狗日的粮食 (1986) ,此后又有白涡 、 伏羲伏羲 、虚证等。刘恒的小说可以看作是一种非常极端的现象。刘恒所写的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状态,所的是人的最基本的本能。人的生存的本能。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和伏羲

15、伏羲完全消解了人的生命意义,消解了人的精神性因素,把人的生存降低到一种生物的本能上,所有的描写都集中到食色的描写上。这是一种真正的还原,生命的价值被还原为一种生存的价值,没有一点比基本的本能更多余更奢侈的东西,没有审美的需要,没有情感的空间,没有道德价值的创造。 狗日的粮食使这种“还原”达到了一种极致。他们的生活内容就为吃,就是生,最后要强能干的瘿袋还是因为丢了粮本而丢了命。小说一开始写杨天宽用二百斤谷子换了一个丑陋的瘿袋妻子。小说首先把食和色在最原始的最野蛮的层次上进行了还原与交换,小说把娶妻这件事情叙述与二百斤谷子等同起来。两个不同的范畴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困难的转换。 “日后人们记起杨天宽那

16、天早晨离开洪水峪的样子,总找不到别的说法儿。他们只记住了一件事,不知道是不是顶重要的一件事。 “他背了二百斤谷子。 ”(这里用了陌生化的手法,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并不能从表面上来理解,所谓陌生,恰恰是历为它的发现找不到通常的语言来表达这种发现,在这里,日常生活中找不到词语(找不到语言来表达)来表达杨天宽的用二百斤谷子换一个妻子这件事,他用二百斤谷子去换妻子。小说这样叙述:“人们却只说:他背了二百斤谷子。”“杨天宽驴一样把谷子背到那地方,脸面丢尽了。不会说话,只会吐气,眼一劲儿翻白” 。杨天宽娶的这个瘿袋女人丑陋不堪,然而,她却能干,到后来甚至有点像英雄。 “凭怎么骂,女人还是女人,身条儿和力气都不缺,炕上做得地里也做得,他要的不就是这个么。 ”女人把粮食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