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简答1-69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7866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简答1-69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细胞生物学简答1-69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细胞生物学简答1-69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细胞生物学简答1-69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细胞生物学简答1-69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简答1-6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简答1-69(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简答题:1、简述细胞学说的内容一切生物,从单细胞到高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只能由细胞的分裂而来,即“细胞来自于细胞”。2.、试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3、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有哪几个方面、包含哪几个层次?1 研究内容涉及: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增殖、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细胞的分化与调控细胞的运动与通讯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2 当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细胞骨架的研究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研究细胞增殖及调控的研究细胞分化及其调控的研究细胞衰老与凋亡的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细胞工程4、简述 DNA 重组技

2、术?1.目的基因的获得2.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 3.重组 DNA 导入受体(宿主)细胞 4.筛选与鉴定 5、细胞融合技术的定义、方法及生物学意义?2定义:两种细胞融合在一起的技术采用方法:病毒诱导,PEG,电击融合。植物和微生物融合之前需进行处理,采用用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意义:细胞融合不受种属的局限,可实现种间生物体细胞的融合,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因而是改造细胞遗传物质的有力手段。6、显微放射性自显影技术的原理?原理: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分子,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所产生的射线作用于感光乳胶的氯化银晶体而产生潜影,再经过显影定影处理,把感光的氯化银还原成黑色的银颗粒,即可根据这些银颗粒的部位和数量

3、对标本中放射性示踪物的分布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7、细胞膜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分类。结构特点:极性强,由磷脂酰碱基和脂肪酸两部分通过甘油基团结合而成。磷脂酰碱基部分较短,称为头部,极性很强,是亲水的。脂肪酸部分是两条较长的碳氢链,称为尾部,是非极性,疏水性的。这种一头亲水,一头疏水的分子称为双型性分子。磷脂分子的脂肪酸碳链多为偶数。分类:(1) 、鞘磷脂;(2) 、甘油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8、列举细胞膜蛋白的一些功能。(1)运输蛋白:Na -K+泵,主动将 Na+泵出细胞,K +泵入细胞 (2)连接蛋白:整合素,将细胞内肌动蛋白与细胞

4、外基质蛋白相连 (3)受体蛋白: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受体,同细胞外的 PDGF 结合、在细胞质内产生信号, 引起细胞的生长与分裂 (4)酶:腺苷酸环化酶,在细胞外信号作用下,导致细胞内 cAMP 产生9、描述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流体镶嵌模型。镶嵌性:磷脂双层分子构成了细胞膜的支架,蛋白质分子则镶嵌于脂双层分子表面或完全贯穿脂双层分子。蛋白质与膜脂的结合程度取决于膜蛋白中氨基酸的性质。不对称性: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性质分布是不同的,不对称的。流动性:磷脂双层分子与镶嵌其中的蛋白质分子不是处于固定位置,分子发生运动而使膜处于不断流动变化之中。脂类和蛋白质分子也处于不断更新中。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以适应细胞中各种功能的需要10、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遗传和外界环境的理化因素(温度、pH 值、离子强度和药物等) 。膜脂分子本身的性质胆固醇含量。双重作用,增加膜的机械稳定性;保证膜处于流动的状态。磷脂头部碱基的不同。胆碱分子极性强,因此卵磷脂的流动能力强。老年人卵磷脂/鞘磷脂降低,膜的流动性低。脂肪酸链的的长度。越长,流动性越差。脂肪酸链不饱和键的含量。含量高时膜的流动性增加。 膜蛋白的影响11、钠钾泵的工作原理钠钾泵实质上是 Na+-K+ATP 酶,是膜中的内在蛋白,一般认为它由两个亚基组成, 亚基和 亚基,通3过 亚基构象的变化,来完成钠钾离子的转运,每次排出 3 个钠离子吸收 2 个钾

6、离子。钠结合在酶上,ATP 转化成 ADP,酶进行磷酸化构象改变,放出钠离子,吸收钾离子,酶去磷酸化, K+进入细胞,酶构象改变。12、钙泵的工作原理。钙泵,即 Ca2+-ATP 酶,它能将 Ca2+泵出细胞质,使 Ca2+在细胞内维持低水平。其运输的机制类似于钠钾泵,每个 ATP 分子的水解,运输 2 个 Ca2+,并逆向运输 1 个 Mg2+离子。钠钙交换器属于反向协同运输体系,通过其来转运钙离子。13、以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胆固醇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随后与磷脂和蛋白质形成低密度脂蛋白,当细胞需要胆固醇时,LDL 颗粒特异的与细胞质膜上的 LDL 受体结合,LD

7、L 受体存在的细胞膜的的特化区称有被小窝区,LDL 与其受体结合后有被小窝凹陷,形成由网格蛋白包被的含有 LDL 颗粒的有被小泡。有被小泡很快失去衣被,成为无被小泡。无被小泡与胞内体融合,形成较大的内吞小体。内吞小体有两个命运:含 LDL 颗粒的内吞小体与溶酶体融合,LDL 颗粒在其内被分解成游离的胆固醇分子而被细胞利用。含 LDL 受体的内吞小体返回到细胞膜的有被小窝区,再次被利用。14、在膜蛋白的分离过程中,采用的去垢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1 去垢剂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两性分子, 它们具有极性端和非极性的碳氢链。2 当它们与膜蛋白作用时,可以用非极性端同蛋白质的非极性疏水区作用,取代膜脂,

8、极性端指向水中,形成溶于水的去垢剂-膜蛋白复合物,从而使膜蛋白在水中溶解、变性、沉淀。15、膜糖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 它们可以提高膜的稳定性,增强膜蛋白对细胞外基质中蛋白酶的抗性;2 帮助膜蛋白进行正确的折叠和维持正确的三维构型;3 糖蛋白中的糖基还帮助新合成蛋白质进行正确的运输和定位; 4 膜糖参与细胞的信号识别、粘着。膜蛋白中的糖基是细菌和病毒感染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 。16、简述细胞膜的功能?(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进行物质的选择性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3)细胞膜受体接受外界信号,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4)提供细胞

9、识别部位,对异己细胞进行认识和鉴别(5)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有序的进行(6)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7)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17、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流体镶嵌模型,强调膜的镶嵌性、不对称性和流动性。镶嵌性:磷脂双层分子构成了细胞膜的支架,蛋白质分子则镶嵌于脂双层分子表面或完全贯穿脂双层分子。不对称性: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性质分布是不同的,不对称的。流动性:磷脂双层分子与镶嵌其中的蛋白质分子不是处于固定位置,分子发生运动而使膜处于不断流动4变化之中。脂类和蛋白质分子也处于不断更新中。18 什么是膜的整合蛋白?又称整合蛋白、跨膜蛋白,占膜蛋白

10、总量的 70%80% 。蛋白质子分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侧,实际上,内在蛋白几乎都是完全穿过脂双层的蛋白,亲水部分暴露在膜的一侧或两侧表面。而其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内在蛋白所含疏水氨基酸的成分较高。可分为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多亚基跨膜等。19 简单扩散有什么特点?简单扩散:也称自由扩散。小分子的热运动可使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从膜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进入膜的另一侧如:O2 ,N2,水,乙醇,尿素等。物质从细胞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输,即物质顺着浓度梯度方向的运动,细胞无需提供能量与载体。影响因素:浓度差,电位。20 协助扩散有什么特点?是指物质需要借助

11、各种特异膜蛋白发生的顺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主要以下三个特点:1 转运速率高 2 特异性强:载体蛋白在特有的协助扩散系统中有特异行,仅能运载特异的物质或结构相似的物质 3 具有饱和性:存在最大转运速率,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当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增加时,物质转运速率增加21 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有哪些途径?1 钠钾泵:在一般的动物细胞内要消耗 1/3 的能量来维持细胞内低 Na+和高 K+的离子环境,神经细胞则要消耗 2/3 的能量,这种特殊的离子环境对维持细胞内正常的生命活动,对神经冲动的传递以及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恒定细胞的体积都是非常必要的。在这里起主要作用的就

12、是钠钾泵(Na+-K+泵) 2 钙泵,即 Ca2+-ATP 酶,它能将 Ca2+泵出细胞质,使 Ca2+在细胞内维持低水平。其运输的机制类似于钠钾泵,每个 ATP 分子的水解,运输 2 个 Ca2+,并逆向运输 1 个 Mg2+离子。3 质子泵( H+-ATP 酶)P 型质子泵( P 型 ATP 酶) 涉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真核细胞膜V 型质子泵(V 型 ATP 酶) 溶酶体膜、液泡膜等F 型质子泵( F 型 ATP 酶) 细菌质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的偶联因子。22 简述质膜的主要功能?1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 进行物质的选择性运输 3 细胞膜受体

13、,接受外界信号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4 提供细胞识别部位,对异己细胞进行识别和鉴定 5 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的进行 6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7 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23 质子泵由哪三种类型?质子泵( H+-ATP 酶)P 型质子泵( P 型 ATP 酶) 涉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真核细胞膜V 型质子泵(V 型 ATP 酶) 溶酶体膜、液泡膜等F 型质子泵( F 型 ATP 酶) 细菌质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的偶联因子。24 细胞内膜系统的意义。5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膜结构的合成和装配是统一进行的,这提高了合成的效

14、率,同时保证了膜结构的一致性。内膜系统在细胞内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功能区域和微环境。如酶系统的隔离与衔接;不同区域的 pH 值差异;离子浓度的维持,提高了重要分子的浓度,提高了反应效率等。膜的流动使特定功能蛋白的定向运输通过小泡分泌的方式完成。25 蛋白质多肽链如何转移进入内质网腔中内质网膜上存在信号肽识别颗粒(SRP)和 SRP 受体。 SRP 指导信号肽与 SRP 受体结合,使多肽链连接到RER 膜上。SRP 受体部位有一个转移器(易位子) ,它将 SRP 及其结合的蛋白质多肽链拉至其附近,SRP 受体的 GTP水解产生能量,使 SRP 被释放,露出多肽链。多肽链顺着转移器进入内质网腔中。多肽

15、链进入内质网膜腔后,其前端的信号肽序列最终被信号肽酶降解。26 简述转移至内质网膜腔中的蛋白的糖基化过程。糖基转移酶将糖链从多萜醇上解下,连接到蛋白质多肽链的天冬酰胺(Asn)的 NH2 上,称为 N-连接的糖基化。在内质网中,以多萜醇(2 分子 N-乙酰葡萄糖胺-9 分子甘露糖-3 分子葡萄糖)作为载体,合成糖链。27 内质网膜蛋白的形成过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修饰和转运信号肽的发现 蛋白质多肽链转移进入内质网腔中转移至内质网膜腔中的蛋白的折叠和组装转移至内质网膜腔中的蛋白的糖基化转移至内质网膜腔中的蛋白的羟基化内质网跨膜蛋白的形成ER 膜外侧的膜蛋白脂锚定蛋白 28 溶酶体的形成过

16、程溶酶体酶(实质是糖蛋白) ,其糖链有含标志性基团甘露糖-6-磷酸, M6P。高尔基体反式膜囊上有 M6P 受体,可识别 M6P。M6P 受体结合具有 M6P 标记的溶酶体酶,并使之从反式面出芽成为特异性的运输囊泡,然后与一种酸性的晚胞内体融合。在酸性环境下,二者分离,M6P去磷酸化成为溶酶体的酶,最后形成溶酶体。分泌小泡与次级内体融合,M6P 受体与溶酶体酶-M6P 分离,磷酸酶使溶酶体酶-M6P 脱磷酸,形成溶酶体酶。融合的次级内体出牙分裂,含溶酶体酶的即为成熟的初级溶酶体,剩余归为高尔基体循环利用。29 简述溶酶体的功能?溶酶体功能:细胞内的消化器官自体吞噬:溶酶体可分解脂类、蛋白质、核酸和糖等构成细胞的几乎所有组分。通过自体吞噬,清除衰老及废弃的细胞器,起“清道夫”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分解后的代谢物释放到细胞中,供细胞再利用,对细胞起营养作用。异噬作用:如果细胞吞噬了细菌、病毒等,溶酶体起到抵抗病菌侵染的防御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