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青年心理健康调查阶段总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7809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社会青年心理健康调查阶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关于社会青年心理健康调查阶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关于社会青年心理健康调查阶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关于社会青年心理健康调查阶段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关于社会青年心理健康调查阶段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社会青年心理健康调查阶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社会青年心理健康调查阶段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 第一阶段总结一、问题的提出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许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有着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文化健康发展,近年来有较多关于在社会这个大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令人十分担心。有些学生在校学习压力大,易情绪冲动,牢骚满腹没有适当的发泄机会,把这种压力情绪转化到校外社会。把种种不良行为蔓延到社会,危害社会的正常秩序,扰乱社会的安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调查方法我们以调查访问的方式,结合身边的事例,造成中学生出现

2、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很多,具体需要做详细调查.三、调查结果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精神污染,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社会上不正之风和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的感染,或者社会上不良品行者的影响,使他们对生活感到彷徨和困惑,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前途悲观失望,这都会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四、教育策略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种种表现,提出如下教育对策。1、加强老师队伍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2、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采用正确的教学

3、方法;3、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进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4、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 。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相应的社会部门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用不合法的药品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不正之风,

4、不良习气对中学生影响第 二 阶 段 总 结一、调查结果:中学生还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约束,缺乏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社会上的许多不正之风,不良习气,如赌博、打架斗殴、抢劫、吃喝及封建迷信等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需要成人的教育指导。二、问题分析:中学生缺乏自控能力,身心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烈,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好动,寻求刺激,相当一部分学生严重受影响。(一)星期天、假日结伴吃喝赌博现象时有发生。(二)结伙欺骗小孩、老人的钱财。(三)没钱花时想方抢劫。(四)也有不少孩子和大人一起参加邪教活动。(五)相信迷信,相信街边那些算命、打卦的

5、先生等不良行为,习气影响着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三、解决问题:对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时期,对周围事物辨别是非能力有限,又缺乏自制力,因此我们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严厉打击和制止不良的社会行为和习气。具体对策如下:1、 执法部门严厉制止打击社会上的赌博,邪教分子。2、 家庭、社会给予孩子多点关注,多点沟通,多树楷模。3、 教师多为孩子开办学习榜样的活动,为他们指明心路。4、 指导教师讲究科学方法,保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正确引导 善于等待 对症下药5、 让中学生学习一些心理知识 总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

6、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优势及不足:针对在中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策略逐步使他们走上了成熟,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社会各界人士和家庭都认识到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的重要性。加上我们教师的科学指导,使很多孩子健康的成长着。不足之处,我认为心理学的应用更广泛的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些心理知识对他为祖国建设所需的心理素质和行为都有益,对于他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是密不可分的。 社会上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对中学生影响及对策第 三 阶 段 总 结一、调查结果:中学生年纪还小,社会生活和经验都较缺乏,

7、身心正处于迅速成长时期,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不免有许多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比如过分地与人争论,抬扛偏执,还有的同学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大叫大嚷,乱扔东西,语言不文明,举止粗暴等,这些行为都是受压抑的心理和社会上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的感染,严重影响着中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二、问题分析: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除了学生自身身心发展影响外,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比如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公共场合吸烟,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说脏话、到风景区乱刻、乱画、乱扔垃圾、戏弄嘲笑身体有缺陷的人等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三、解决问题:有些孩子生活在这

8、样不健康的环境中,就有了不健康的心理,我们这时端正态度,在生活中慢慢改善人际关系,让孩子多参加有意义活动,多听听感人肺腑的故事,多看看哲理深刻的书,闲暇时多去郊外走走,休息时多帮父母、邻居、参加劳动,磨炼意志,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对自己说:“I can ”我相信明天是美好的。有严重心理疾病的要到心理医生那里寻求帮助,让健康回到身边。四、优势和不足: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学生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使他们比成人更多的焦虑,遭遇更多挫折,更易产生心理障碍。我们教师已学会了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和平稳

9、定,健康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工作中。教师们也广泛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培训,正确对学生指导,使学生心理迅速成熟起来,取得了明显效果。 社会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第四阶段总结一、调查结果及问题成因:中学生还处于人生的“第二断乳期”即“第二反抗期” 。他们的学习压力,心理产生的变化使孩子的不可控制,他们的观点看法与成人产生了矛盾,这一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危险迫使他们需要心理慰藉,于是孩子一旦接触了网络,就迷恋其中,严重影响他的学习及心理的健康成长。二、问题:现代的社会,孩子们成长在信息日益强大的社会,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大街小巷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明显,在帮助学生扩

10、展视野,增加信息,获取知识的同时网络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上网时间增多,学习受影响。(二)乐于网上聊天、交友频繁随意。(三)涉足黄色网站,危害身心健康。(四)恶意攻击网络,犯罪时有发生。除以上存在的问题外,个别学生对互联网传播西方意识形态颇感兴趣,认同其反动观点,少数学生受网上赌博、算命、占卜等不良信息影响,沉迷于幻想,行为失控等这些现象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三、解决问题:为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社会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开辟网上德育阵地,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规律,提高德育工作渗透性。一一一 设立德育网站,开辟新的德育工作渗透性。一一一 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站的监管,制定有关政策,法

11、规。一一一 学校应大力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法制和安全教育。一一一 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阵地作用。一一一 设立个人网页,强化自我教育。一一一 开辟网上论坛,增进师生交流。一一一 开设电子信箱,开展思想和心理咨询。四、优势及不足: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要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学校、家庭教育和辅导,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在网上开辟了网上论坛,增进师生交流,学校开设了电子信箱,开展了学生思想和心理咨询。我们教师掌握了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同时指导和帮助家长进行正确家庭教育,预防异常心理出现,并能

12、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了学会学习,学会 生活,学会做人。不足之处是:对于设立德育网站,开辟德育课堂及设立个人网页等实施还不到位,我们会继续努力,逐步施实和落实。 遗 留 问 题 及 对 策第 五 阶 段 总 结一、总结前四次工作通过长期以来的工作,我们主要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来开展工作,采用调查访问的方法,查出有问题的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对他们进行教育,在社会上我们跟踪调查,通过不断交流、沟通,最终使他们改过自新,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二、遗留问题1、教育方法问题: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和环

13、境条件等对中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严重影响。个别教师缺乏民主作风,不了解、不关心和不尊重学生,而在教育中采取强制、命令、打击方式,以粗暴态度对待学生,或体罚等行为,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导致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乃至严重的自卑感。2、成长(心理变化的适应)烦恼在目前不易解决:性别与爱美 社会舆论和偏见3、人生观的问题: 人为谁活着 活的太累 担忧前途和理想三、教育策略方法:1、 访问学生家长,对他们谈心,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要求社会、家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2、 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3、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培养信心进行成长观的教育

14、,使有不良心理的学生解除过分的心理压力。4、 教师自身多看心理知识方面的书籍,提高自身心理学素养,加强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辅导。四、效果:通过心理实践,预期教育,使学生从思想、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实际行为上有很大改变,在家里能主动体贴、关心、帮助、爱护父母;在学校,能主动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在社会上,能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中学生社会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淅川县仓房初中 万志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社会有关部门工作,根据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社会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

15、过一定的途径来实施。首先,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存在许多问题:1、受社会不良行为影响;参于社会赌博 。相信封建迷信,参加邪教活动 。 结伴欺骗抢劫。 不遵守社会公德,在公共场合吸烟、吐痰、说脏话。 在旅游景区乱涂乱画、戏弄、嘲笑身体有缺陷的人等等修养行为。2、网络对中学生产生种种负面影响:乐于上网、聊天、交友频繁随意、迷恋游戏 涉足黄色网站,随着攻击网站,犯罪时有发生;网上赌博、算命、占卜,沉迷幻想,行为失控。其次,阻碍中学生社会心理障碍成因分析:(1)中学生有天生的,自发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对于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抱有好奇心,想看看,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沉溺其中。(2)由于中学生非常需要同伴交

16、往,渴望结交朋友,并得到同伴同情、支持。(3)在学习,社会交往方面遭遇挫折,如学习失败,同学之间人缘差,缺少亲人关心和温暖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缺失的东西,便在网络世界里通过聊天,网上交友,网络游戏来寻找,以满足心理需求。最后,便出现了许多不良表现,对网络以外的人不与交流。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也不关心家人和朋友。一旦不上网,就无精打采,心慌、心跳、焦虑不安,抑郁烦躁,对人对物产生了敌对心理,一旦做事遭遇挫折,就脆弱无助不堪一击,在生活学习中对他人的才能,成绩,地位,名誉心怀怨恨,产生妒嫉,无法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与家人的沟通明显减少,而且显的孤独沮丧。(4)、中学生很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变得心理行为不健康。社会上种种不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