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菌应急预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7748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菌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染菌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染菌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染菌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染菌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染菌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菌应急预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酵染菌应急预案一、 染菌确认与报告1、 染菌确认a、连续 3 个样品镜检发现有杂菌且有增多趋势,无菌试验样品发现染菌,发酵各项理化指标有明显异常变化的,可判断为染菌;b、怀疑染菌的罐,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安排的前提下,继续培养,且取无菌样进行肉汤培养,同时做平皿划线分离,直到结论明确。2、 染菌报告发酵车间员工发现染菌和疑似染菌的情况,必须立即报告车间主任,发酵车间主任了解情况后做初步判断,并通知菌种车间、中试车间及生产部经理,共同判断、分析。发酵车间应首先发现本车间的发酵染菌情况,否则车间主任和工艺员应负有责任。二、染菌现象描述对染菌罐样品,应做以下描述: 1、 发现染菌的时间确定从哪一个样品

2、开始发现染菌(或怀疑染菌),之后的样品有没有同样的现象、杂菌量有无变化。2、 镜检描述菌体形态(结合美兰和品红两种染色方法染色同时判断,比较所染杂菌与生产菌变化情况的形态),染色深浅,大小,数量(与生产菌比较)。注:镜检应观察 5 个视野以上,Bt、杆菌肽发酵液样品应稀释 10 倍再涂片镜检。3、 理化指标pH 变化情况,菌浓变化情况,对效价的影响,发酵液气味附样品描述记录:染菌分析记录表生产批号: 罐号 取样时间 镜检情况 备注分析讨论情况:结论:签名:年 月 日处理措施:签名:年 月 日预防措施:签名:年 月 日三、染菌检查与分析1、 思想认知发生染菌情况后,各车间负责人应实事求是,主动查

3、找车间范围内的问题,杜绝本位主义,做到通力协作、齐心分析、查阅书籍、逻辑推理、认真检查、严格试验、广泛讨论、不辞辛苦。2、染菌原因初步分析a、种子罐早中期染菌:母瓶种子带菌。空气过滤器“漏菌”。灭菌不到位。接种操作不严密。其他意外事件(如停电、阀门坏等)。b、发酵罐早中期染菌:种子罐带菌。空气过滤器“漏菌”。灭菌不到位。移种操作不严密。补料操作或补料液有问题。其他意外事件(如停电、阀门坏、设备漏等)。3、 杂菌分离、培养 对已确定染菌和隐性染菌的罐批,应取染菌发酵液(或疑似染菌的发酵液)无菌样, 在平皿上标明样品的品名、来源与取样时间,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平皿划线分离,在 37恒温箱内培养,

4、 每天在灯光下检查有无杂菌生长。观察杂菌菌落特征,并涂片镜检,确定所染杂菌的类型。4、 杂菌耐热性实验 取染菌发酵液(或疑似染菌的发酵液)4 瓶,标明品名、来源与取样时间取 1 瓶作对照,另 3 瓶分别在 110、115、121灭菌 30 分钟。然后将四个样品定量接入肉汤培养基,在 37恒温箱内培养,观察肉汤的培养情况。5、 设备检查 a、空气净化系统打开预、精过滤器壳体,拆检过滤器橡皮垫圈,检查是否有老化、断裂而失去密封效能;拆检预、精过滤器滤芯,检查是否有老化、断裂,滤芯外观孔目是否有堵塞、变形现象。拆检结束,安装壳体并对过滤器法兰接口、排污阀、空气取样阀、压力表丝口、空气阀、焊接缝等进行

5、试压、试漏,密封性能需达到无泄漏标准;且预滤、精滤的压差应在0.05MPa 的范围之内。 b、罐体、阀门试漏准备好洗衣粉水、刷子,盖好罐盖,关闭排气阀,开启进气阀,给发酵罐加压,当罐压0.10MPa 时,即可对该罐进行试漏。试压试漏方法:试外漏时,把洗衣粉水喷涂在阀门阀盖、法兰或丝口上,及阀门整体外部和管路焊缝等可能泄漏的地方。试内漏时,关闭待试阀门,把洗衣粉水喷涂在阀门排气管孔上,经涂抹部分如有气泡产生,可以确定有漏点,应及时复检。c、蛇管、夹层试漏放尽罐内积水,开空气吹干或用布擦干罐内壁.将蛇管、夹套内充满水,注意观察是否有水渗出。也可将夹套内的水放尽,将压缩空气通入蛇管、夹套内,用洗衣粉

6、水喷涂,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6、 无菌试验发现染菌的设备处理后应做无菌试验:a、培养基配方 原料名称 配比()酵母粉 0.5玉米浆 3葡萄糖 1氯化钠 0.5消前 pH6.57.0。b、培养条件372,48hr 以上注:消后应取样涂片镜检,作为镜检对照。7、 菌种车间接种后,将肉汤培养基 1520ml 倒入接种瓶中,与残留液混合, 37恒温箱内培养 48hr 以上。8、 环境检查与清洁a、超净工作台沉降菌检测b、菌种、发酵车间环境清洁三、 染菌处理1、 染菌料液的处理参照发酵异常现象的处理 SOP2、 设备处理在染菌料液处理完后,在再次投料之前, 先彻底清洗染菌发酵罐罐体、附件, 同时进行

7、严密程度检查,以防渗漏,然后用甲醛等化学物质熏蒸处理,再用蒸汽灭菌包括各种附属设备。四、 预防措施与基础研究1、 空气系统定时放水,保持干燥。定期拆检,在过滤器灭菌时要防止过滤介质被冲翻或烧灼,还要防止发酵液倒流入空气过滤器内。 2、 设备检修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应做到无“渗漏”,无“死角”。定期试漏。无菌操作室和菌种培养间定期消毒,以保持无菌状态。 定期用甲醛熏消。3、 操作要求 发酵罐放罐之后,对罐体和附属设备进行全面清洗和检查,清除罐内的残渣,除尽罐壁上的污垢,清除罐内附件处的堆积物。 培养基配制时要防止物料结块或带入异物,配料罐和输送料液系统要定时清洗消毒。 对进入无菌室的全部物料、器械

8、实行灭菌。4、 人员培训a、对新员工培训,应采取学徒制,指定有资质的技术工当师傅,并对新员工的学习进程做好跟踪考核,保证其操作水平。b、对员工进行划线分离、无菌取样等基本操作培训,保证操作的准确性、一致性。c、定期开展岗位操作竞赛,对员工的操作质量进行考核,提高员工进行日常操作培训的积极性。5、 整理出公司各发酵产品正常生产时各周期的典型镜检照片各一套,收集典型的染菌料液镜检照片和各种杂菌的镜检照片。6、 研究不同的杂菌单独培养时的情况,如形态,生长速度,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通气、计数式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7、 研究不同的杂菌和生产菌种混合培养时的情况,重点是观察在不同的混合时间混合时,杂菌和生产菌种的表现情况,如形态,生长速度,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通气、计数式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五、记录与存档发生染菌情况后所做的现象描述、各项检查、分析讨论、纠正预防措施、日常培训、基础研究等工作均应做好记录,并将记录送交工艺质量可归档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