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6 -6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7692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6 -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无机化学6 -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无机化学6 -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无机化学6 -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无机化学6 -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6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6 -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 3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上,填在此处无效。每题 1 分,共 30 分)1下列纯态单质中,哪个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不等于零。 ( )A 金刚石 B Br2(l) C Fe (s) D 石墨2已知 C(石墨)+ O 2(g) = CO2(g) rHm (CO2, g) = -393.5 kJmol-1C(金刚石)+O 2(g)=CO2(g) rHm (CO2,g)= -395.8 kJmol-1则(石墨) (金刚石)的 rHm等于多少() 789.3 kJmol-1 B +2.3 kJmol-1 C -2.3 kJmol-1 D +789.3 kJmol-13在相同条件下,同一种反应有

2、下列两种表达法 N 2(g) + 3H2(g) = 2NH3(g) rG m(1) 1/2N 2(g) + 3/2H2(g) = NH3(g) rG m(2)显然, rG m(1)和 rG m(2)的关系是() rGm(1) = rGm(2) B rG m(1) = rG m(2)2C rG m(1) = 1/2 rG m(2) D rG m(1) = 2 rG m(2)4反应 A(g) + B(g) C(g)的速率方程为 v = kC2(A)C(B),若使密闭的反应容积减小一倍,则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A 6 倍 B 8 倍 C 4 倍 D 1/4 倍5下列溶液中,pH 最大的是( )A 0

3、.1molL-1HCl B 0.1molL-1H2S C 0.1molL-1NH3 D 0.1molL-1NH4AC60.1molL -1 某二元弱酸 H2A 为 Ka1 为 4.010-7,K a2 为 8.010-10,则该溶液的 A2-离子浓度约为() (molL -1)A 1.010-4 B 2.010-4 C 8.010-10 D 4.010-107关于外轨型与内轨型配合物的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心原子杂化方式在外轨型配合物是 ns、np、nd 轨道杂化,内轨型配合物是(n1)d、ns、np 轨道杂化B 形成外轨配合物时中心原子 d 电子排布不变;而形成内轨道配合物时中

4、心原子 d电子一般发生重排C 通常外轨型配合物比内轨型配合物磁矩小D 相同中心离子形成相同配位数的配离子时,一般内轨型比外轨型稳定8下列哪一组溶液中的离子能共存() NH4+、Cl -、Na +、CO 32- Fe2+ K+ Cl- SO42- Na+、SO 32-、H +、MnO 4- Al3+ Cl- K+ NH39BeCl 2 分子中几何构型是直线形,Be 与 Cl 所成的键是()A (sp2-p) 键B (sp-s) 键 (sp-p) 键D (sp-s) 键10氨的分解反应 2NH3(g) = N2(g) + 3H2(g) 高温时为自发反应,在较低温时其逆反应为自发,这意味着该正反应的

5、 rHm 和 rSm ( )A rHm 0, rSm 0 B rHm 0, rSm 011某弱酸 HA 的 a 为 2.010-5,若需配制 pH 等于 5.00 的缓冲溶液,与 1.0 升1.0molL-1 的 NaA 相混和的 1.0molL-1HA 体积应为()A 0.40 升 B 0.50 升 C 0.60 升 D 0.70 升12在 Cr、S、Mn 2+、Fe 2+四种微粒中,未成对电子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CrMn 2+ Fe2+S B Mn2+CrFe 2+SC CrMn 2+SFe 2+ D SFe 2+Mn 2+Cr13已知 PbSO4 + 2e = Pb+SO42- E

6、 = -0.359V Pb2+ + 2e = Pb E = -0.126V,则PbSO4 的溶度积为( ) 3.4010-7 1.3410-8 1.2010-6 7.7010-1014. 主要是以原子轨道重叠的是()A 共价键B 范德华力 离子键 金属键15. 已知某元素+3 价离子的电子分布式为 1s2 2s2 2p6 3s2 3p6 3d5,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A VB 族B IIIB 族 族D VA 族16. E A/V Au3+ 1.29 Au+ 1.68 Au根据上列电势图可预测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 Au3+ + 2Au = 3Au+ Au + Au+ =2Au3+ 2Au

7、= Au+ + Au3+ 3Au+ = Au3+ + 2Au1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U 变化最小的是( )A 体系放出了 40kJ 热,环境对体系做了 60kJ 功。B 体系吸收了 40kJ 热,并对对环境做了 60kJ 功C 体系吸收了 60kJ 热,环境对体系做了 40kJ 功D 体系放出了 60kJ 热,并对环境做了 40kJ 功18一定量气体在 3.00MPa 的外压作用下,体积增大了 1.20L,求气体所做的体积功为( )A 3600J B 3.6J C -3.6J D -3600J19反应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主要原因是( )A 高温下分子碰撞更加频繁 B 活化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8、 活化分子的百分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 D 压力随着升高而增大20反应 aA+ bB dD 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v=kCx(A)Cy(B),该反应级数为( )A a+b B x+y C a+b+x+y D x+y-a-b21pH 为 1.0 和 pH 为 3.0 的两种强酸的水溶液等体积混合之后,溶液的 pH 值为()A 1.0 B 1.5 C 2.0 D 1.322已知 0.010moL-1 某一元弱酸的 pH = 4.55,则可推得该酸 Ka 为( )A 5.810-2 B 9.810-3 C 7.810-8 D 8.610-723在下列难溶银盐的饱和溶液中,Ag +离子浓度最大的是(括号内

9、为溶度积) () AgCl(1.810-10) B Ag2C2O4(3.410-11)C Ag2CrO4(1.110-12) D AgBr(5.210-13)24氧化还原反应 A(s) + B2+(aq) = A2+(aq) + B(s)的 K=10,若 B2+和 A2+的浓度依次是0.5molL-1 和 0.1molL-1,则 正反应自发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逆反应自发 无法确定25在电池 Pt|H2(101325Pa)|H+(1molL-1)|Fe3+(1molL-1),Fe 2+(1molL-1)|Pt 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是( ) H2 H+ Fe2+ H+ Fe3+ Fe2+ H2 Fe

10、3+26已知 KfAg(NH3)2+= 1.7107,Ksp(AgCl)= 1.810 -10 ,则反应:AgCl + 2NH 3 = Ag(NH3)2+ + Cl- 的平衡常数 Kj =():A 9.41016 B 1.7107+ 1.810-10C 3.06 10-3 D 1.0610-1727对于多电子原子,下列所描述的各电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应是() (2, 1, 1, -1/2) B (2,1,0,-1/2) C (3,1,1,-1/2) D (3,2,2,-1/2)28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A Li B Na C F D C29下列分子中,偶极矩等于零的是() CS2

11、B NH3 C HF D HI30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晶体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A 各向异性 B 有一定的几何外形 C 有固定的熔点 D 各向同性二、填空题1体系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取决于 。2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方向的条件是 。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的原理与规则有: 、 、 、 。4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仅有一个电子,该电子的量子数是 n=4,l=0,m=0 ,m s=+1/2,符合上述条件的元素是 、 、 ,请分别写出其价电子分布式: 、 和 。5有 A,B,C,D 四种元素,其价电子数依次为 1、2、6、7,其电子层数依次减少。已知 D-的电子层结构与 Ar 原子相同,A 和 B 次外层各只有

12、8 个电子,C 次外层有 18 个电子。则 A,B,C,D 这四种元素分别为 、 、 、 ,其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6CH 4 分子的键角为 10928,NH 3 分子的键角为 10718,H 2O 分子的键角为 10445,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C、 N、O 采取的均为 sp3 杂化方式,其键角却不同的原因是: 。7 配合物Co(NH 3)5(H2O)Cl3 的系统命名为: 。8在硫化氢水溶液中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有: 。9在 N2、Si 和 NH3 这组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熔点最低的是 。10配合物Ni(NH 3)42+和Ni(CN) 42-,其分子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和平面正方形,则在两种配合物中其 Ni2+采取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三、判断题1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 )2冰在室温下自动溶化成水,是熵增起了主要作用。 ( )3当气相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体系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一定相等。 ( )4向反应体系内加入正催化剂使 正 增加,故平衡向右移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