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大题20101213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7625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学大题20101213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植物学大题20101213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植物学大题20101213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植物学大题20101213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植物学大题20101213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学大题201012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大题20101213(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植物学大题1. 详述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细胞内的精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叶绿体由叶绿体外被、类囊体和基质 3 部分组成,叶绿体含有 3 种不同的膜:外膜、内膜、类囊体膜和 3 种彼此分开的腔:膜间隙、基质和类囊体腔。叶绿体外被由双层膜组成,膜间为 1020nm 的膜间隙。类囊体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又称光合膜。许多类囊体象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称为基粒,组成基粒的类囊体,叫做基粒类囊体,构成内膜系统的基粒片层。基粒直径约 0.250.8m,由 10100 个类囊体组成。每个叶绿体中约有 4060 个基粒。基质是内

2、膜与类囊体之间的空间。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有哪些?(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只分裂一次;(2)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3)减数分裂后,一个细胞形成四个含有不同遗传物质组合的子细胞,而有丝分裂后,一个细胞只形成两个遗传物质相同的子细胞;(4)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其特有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局部交换,而有丝分裂没有;(5)减数分裂发生部位为精巢卵巢,有丝分裂发生部位为体细胞。3. 详述植物成熟组织包括哪些类型?它们各自的功能如何?植物的成熟组织也称永久组织,它们的特点是丧失分裂能力。成熟组织按其功能

3、不同可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1)保护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对植物体起保护作用,有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抵抗外界风雨侵害的作用。根据来源和形态的不同,保护组织可分为表皮和周皮。(2)薄壁组织:担负着植物的吸收、同化、储藏、通气、传递等功能。根据生理功能可分吸收组织、同化组织、储藏组织、储水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组织。(3)机械组织:机 械 组 织 对 植 物 体 起 着 机 械 支 持 的 作 用 。 植 物 器 官 的 幼 嫩 部 分 , 机 械 组 织不 发 达 。 随 着 器 官 的 成 熟 , 器 官 的 内 部 逐 渐 分 化 出 机 械 组 织 。 机

4、械 组 织 的 共 同 特 点 是 细胞 壁 局 部 或 全 部 加 厚 , 有 的 还 发 生 木 化 。 根 据 细 胞 形 态 结 构 和 细 胞 壁 加 厚 的 方 式 不 同 ,可 分 为 厚 角 组 织 和 厚 壁 组 织 。(4)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主要分布于木质部和韧皮部,根据它们运输的主要物质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为导管和管胞;另一类是运输有机养料的筛管和筛胞。(5)分泌组织:分泌结构指植物体内能产生特殊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特化的细胞组合。根据分泌物是否排除植物体外,把分泌结构可分为外分泌结构和内分泌结构。主要有腺表皮,腺毛,蜜腺,排水器,

5、盐腺,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4. 从输导组织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进化?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裸子植物木质部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2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只有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 P-蛋

6、白体,而且不像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5. 植物体包括哪几类组织系统?它们各自在植物体中的分布及作用如何?(1) 微管植物有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2) 皮组织系统包括表皮和周皮,它们覆盖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形成一个包裹整个植物体的连续保护层;维管组织系统包括输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和输导水分的木质部,它们连续地贯穿于整个植物体内,把生长区、发育区与有机养料制造区和储藏区连接起来;基本组织系统主要包括各类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它们是植

7、物体各部分的基本组成。(3) 植物整体的结构表现为维管组织包埋与基本组织系统之中,而外面覆盖着皮组织系统。6. 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原因各自有哪些?(1)种子休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三种。 种皮(果皮)限制:过厚的种皮阻碍了种子对水分和空气的吸收,或者是种皮过于坚硬,使胚不能突破种皮向外伸展。 胚未成熟:种子的胚尚未成熟,或种子的后熟作用。有些植物的种子在脱离母体时,胚体尚未发育完全,或胚在生理上尚未全部成熟,这些种子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萌发成长。 抑制性物质的存在:某些抑制性物质的存在,阻碍了种子的萌发。如 挥 发 油 、 生 物 碱 、激 素 ( 如 脱 落 酸 ) 、 氨 、

8、酚 、 醛 等 都 有 抑 制 种 子 萌 发 的 作 用 。 它 们 大 多 是 水 溶 性 的 ,可 通 过 浸 泡 冲 洗 逐 渐 排 除 ; 同 时 也 不 是 永 久 性 的 , 可 通 过 贮 藏 过 程 中 的 生 理 生 化 变化 , 使 之 分 解 、 转 化 、 消 除 。(2)种子萌发的原因: 种子萌发需要的内在条件:种子结构完整,特别是发育健全的胚,具有强的生活力,或有的种子需要的后熟作用已完成,并已解除休眠期。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主要是要有充分的水分,适当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三个条件,有的种子还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或黑暗条件才萌发。7. 简 述 种 子 萌 发 的

9、全 过 程 。发育正常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从胚开始萌动,到幼苗形成的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通常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胚芽然后伸出土面,逐渐形成茎和叶器官。这种由胚长成的幼小植物体,称为幼苗。种子萌发过程中,根首先伸长,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因为根发育较早可使幼苗固定于土壤中,及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使幼小植物体很快地独立生长。有的植物种子,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转为绿色,可暂时进行光合作用。当胚芽幼叶展开行使光合作用以后,子叶就枯萎脱落。同时胚芽鞘也露出,随后,从胚芽鞘裂缝中3长出第一片真叶,接着出现第二,第三叶,形成幼苗。8. 图 示 小 麦 种 子 结 构

10、 , 并 标 出 各 部 结 构 。 【 书 本 73 页 】9. 根 的 初 生 结 构 与 次 生 结 构 有 哪 些 区 别 和 联 系 ? 试 结 合 根 的 发 育 过 程 说 明 。(一) 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由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成熟的根的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初生生长所形成的结构为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1) 表皮:由原表皮发育而来,具有根毛,角质层薄,不具气孔。(2) 皮层: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由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组成。内皮层上具有凯式带,双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在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单子叶植物五面增厚,

11、即除径向壁和横向壁增厚外,内切向壁也增厚,具有通道细胞。(3) 维管柱: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包括中柱鞘和初生维管组织。中柱鞘可参与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不定芽、侧根和的形成。初生维管组织包括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二者相间排列。初生木质部包括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为外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包括原生韧皮部和后生韧皮部,也为外始式发育。(二)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即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活动的结果使根增粗。次生结构包括次生维管组织和次生保护组织。具有次生结构的根的横切结构由外到内包括:周皮、初生

12、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含韧皮射线) 、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 (含木射线)、初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由初生木质部脊之间的薄壁细胞和正对脊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活动产生轴向系统(导管、管胞、筛管、伴胞、纤维等 )和径向系统 (射线)。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相对排列。次生木质部在次生结构中所占比例大。木栓形成层最早发生在中柱鞘,后逐渐内移,最深可达次生韧皮部。木栓形成层活动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它们共同组成周皮。10. 详述种子植物分枝的三种方式种子植物茎的分枝类型包括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二叉分枝三种类型。(1) 单轴分枝:主干也是主轴,由顶芽不断向上伸展而成,这种分枝形式称为单轴分枝

13、或总状分枝,如杨、柳、松等植物均属单轴分枝。(2) 合轴分枝:主干的顶芽在生长季节,生长迟缓或死亡,或分化为花芽,由紧接着顶芽下面的腋芽伸展,发育成新枝,每年同样地交替进行,使主干继续生长,这种主干是由许多腋芽发育而成的侧枝联合而组成,所以称为合轴。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分枝方式,常见植物有枣树、苹果、桃。( 3) 假二叉分枝:具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后,或分化为花芽、在花芽开花后,由顶芽下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二叉状分枝,常见植物有丁香、茉莉、石竹等。11. 区别说明茎的三向切片木材的三切面是指木材的横切面、切向切面和径向切面。(1) 横切面和与茎的纵轴垂直所做的切面,该切面上年轮为同心环状

14、;射线为辐射状条状,显示其纵切面,可见其长度和宽度,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均为横切面,可见其细胞直径和横切面的形状。4(2) 切向切面是垂直于茎的半径所做的纵切面。该切面上年轮为“”形;射线纺锤形,显示其横切面,可见其高度、宽度、细胞列数和两端细胞的形状、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均为纵切面,可见其长度、宽度和细胞两端的形状。(3) 径向切面是通过茎的直径所做的纵切面,该切面上年轮纵向平行排列;射线细胞排列整齐如砖墙,显示其纵切面,可见其长度和高度;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均为纵切面。12. 组织原学说与原套原体学说各自内容如何?区别如何?(1)原套原体学说:在被子植物中,茎

15、尖顶端的外部由一层至几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只进行垂周分裂,仅增加表面积而不能增加细胞层数,称为原套,原套之内为一团细胞,可以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不断增加体积而使茎的顶端扩大,称为原体。这样原套就成为表面的覆盖层,覆盖着下面的原体,原套和原体的每一层细胞都存在着各自的原始细胞。(2)组织原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茎端由三个组织原区(表皮、皮层、维管束)的前身,即组织原组成的,每一组织原由一个原始细胞或一群原始细胞发生,这三个组织原分别称为表皮原、皮层原核中柱原,它们以后分别形成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包括髓(它如果存在) 。(3)区别:原套原体学说认为顶端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部分)的组成上并没有预先决

16、定的组织分区,除表皮始终是由原套的表面细胞层所分化形成的以外,其他较内的各层衍生细胞的发育并不能预先知道它们将形成什么组织,这一点是和组织原学说最大的区别。13. 结合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的特点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进化?裸子植物是木本植物,其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和双子叶植物基本相似,只是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成分有所不同。裸子植物木质部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双子叶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双子叶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双子叶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双子叶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只有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 P-蛋白体,而且不像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