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7463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单元备课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2、 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三、突破重难点措施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2、 注重动手操作,丰富直观表象。3、 引导学生用有余数出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 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四、教学方法1、 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2、 动手操作。3、 加强计算练习。

2、5、课时:5 课时6、学具准备:小棒。第二单元 手拉手 单元备课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 100 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单元的主要特点:一是素材选取符合儿童的心理,二是强调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性。二、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认识到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词语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近似数,并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的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及几千

3、几百加减几百。2、经历用万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万以内数的估计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 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严谨性和合理性。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的意义。三、 课时安排:10 课时。四、单元知识结构:第三单元 甜甜的梦信息窗 1 来到城市信息窗 2参观学校信息窗 5美好回忆信息窗 4体验生活信息窗 3走进农村一千是多少?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一万是多少?鹌鹑和鸽子谁多?怎样写一千二百

4、五十呢?第一候车厅和第二候车厅共多人?少?黑羊比白羊多多少只?一共放养了多少尾鱼?大约有多少学生在做操?哪种果树多?计数单位千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读写法计数单位万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识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认识近似数。估计 整百数的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几十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单元备课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

5、和毫米;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千米=1000 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 1 千米、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毫米、分米、千米长度概念的建立。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单元知识结构: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毫米与厘米的关系2、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分米与米的关系3、认识长度

6、单位千米,千米与米的关系4、简单的换算单元课时安排:2 课时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作准备。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

7、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单元知识结构: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3、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4、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5、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6、加减法的验算单元课时安排: 10 课时五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掌握了万以

8、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完成阶段,是今后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乘法及大数目加减计算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目标:1、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3、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

9、解决问题的乐趣。单元教学重难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单元知识结构:单元课时安排:8 课时信息窗 1菜园卫士信息窗 2灭鼠能手信息窗 3树林医生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六 做鸟巢图形与拼组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

10、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以及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单元知识结构: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六 做鸟巢 2、认识五边形3、认识六边形4、平面图形的拼组单元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七单元 去姥姥家-混合运算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

11、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完成阶段,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2、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的算式的必要性。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带

12、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单元知识结构:第九单元 我锻炼我健康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信息窗 1买礼物 信息窗 2参观养鸭场买这些礼物共用了多少元?买衣服比买鞋多用了多少元?自主练习1、4 题还剩多少个鸭蛋?买这些礼物共用了多少元?买衣服比买鞋多用了多少元?自主练习1、4 题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带括号)信息窗 3参观花圃综合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分段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奠定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

13、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的统计意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段整理。单元知识结构:单元课时安排:2 课时第八单元 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单元备课一、教材内容:1教学内容: 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初步掌握这些时间单位间进率。使学生学会看钟面,能准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并能说出简单的经过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

14、间的习惯。2学生情况:学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但时间较长,应充分做好铺垫,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感受一分钟的长短。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使学生经历认识时、分、秒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 1 分钟长短的各种活动,学会数脉搏的方法以及建立 1 秒的时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学会看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建立 1 分钟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并初

15、步掌握他们的进率。形成时、分的时间观念。2、难点: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的认识方法,形成时、分的时间观念四、教具准备:课件、大石英钟信息窗我锻炼 我健康我们班的立定跳远成绩怎样?我锻炼 我健康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分段整理与统计数据的分析5、课时安排:第十单元 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单元备课一、教材结构本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教材的编排由综合情境图奥运在我心中、回顾整理、综合练三部分构成。当然,青岛版教材在每一单元学习之后都会安排一个“我学会了吗”以及“丰收园”,本单元也不例外。二、教学内容综合情境图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区域。看台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混和运算(包括“参加运动会的共有 9 个代

16、表队,每个代表队 23 人”);跑道通过运动员的跑步成绩,引出对时分秒知识的复习;足球场通过学生的对话,引出图形的复习以及周长的计算;跳高场地通过跳高成绩,引出对长度单位的复习;投掷场地包含两个内容,一是长度单位,二是分段统计。这几大部分的内容,在 130131 页的“回顾整理”中均有具体体现。三、教学分析1、关于情境图。一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情境图引出对本册所学知识的复习,因此,情境图只能作为一个开展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但是另一方面,对于青岛版教材而言,情境串是教材的灵魂,也是区别于其他版本的主要区别之一,如果学生不会读图,或者学生的读图能力没有培养出来,似乎也说不过去,因此,这就出现了矛盾。我们认为不妨这样处理:可以拿出半节课甚至更多一点的时间来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