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实施办法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7257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分制实施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分制实施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分制实施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分制实施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分制实施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分制实施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分制实施办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分制实施办法1、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学生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内容安排服从生产季节需要。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修相关课程,参加各类培训,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努力工作,业绩突出,带动作用明显,受到相关部门的嘉奖等,均可换算为修业学分。在规定的 5 年内修满学分,即可获得毕业证书。2、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和学生现实状况,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理论教学采取集中讲授与小组学习、个人自修、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技能教学采取在教师指导下,边学习边生产、边工作边实践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相应科目的考试或考核即可取得相应学分。理论学习一般安排在职教中心、各分校或联办单位培训中心进行,实践教学

2、安排在相关实习基地。3、在活动中增加致富本领。根据农业生产对先进技术的需要,以及农民对技术方面的需求,大力开展各类适合农村、农民特点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与指导。要深入田间地头,主动了解农民对技术的需求,从培养专业户、示范户入手,以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生产技术、新型农机具操作修理等实用技术为内容,带动农村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4、奖励学分。根据学生参加义务工和慈善的具体事宜,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得等级证书等,增加相应的奖励性学分,并计入总分。(1)构成:公共课 50 分、专业课 60 分、实践课 60 分。(2)计算:16 学时=1 学分。(3)认定:(4)置换:(5)补修:(6)奖励(义工、慈善及证书

3、):(7)学分的管理:各分校建立学分档案。 (资料二、 “学分登记表” )毕业时总学分不得低于 170 学分。附:有关资料表资料一、教学安排落实记录表年 月 日 教学形式 授课教师 所授内容 学时分校资料二、临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分登记表专业学员姓名: 时间范围: 年 月至 年 月身份证号: 类别 学时 学分1、文化基础模块2、基本政治理论模块3、专业知识与技术模块4、农村经营管理模块5、就业与创业模块6、奖励学分合计 0 0审核意见: 完成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章)附件:学分明细表学习日期 学习内容 类 别 学分 学时 资料三、作业完成情况表学员姓名 专业 作业内容 完成情况 备注(布

4、置时间)分校资料四、学员奖励性学分名细表学员姓名: 所学专业:获奖事由:复印件粘贴处:审核评议:年 月 日分校资料五、学员实践教学状况表学员姓名: 所学专业:生产经营场所: 经营内容: 经营规模: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解决方法:经验或教训:建议:其它:分校09 年以来发书种类与相应模块情况1、文化基础模块 应用文写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2、基本政治理论模块 时事报告3、专业知识与技术模块 蔬菜生产 植物科学基础 果树生产 畜禽疾病防治 畜禽繁殖与改良 畜牧生产作物生产植物保护4、农村经营管理模块 生态农业 农业推广5、就业与创业模块 现代农民创业教育读本6、奖励学分(义工、慈善及证书)2009

5、年春季学生各专业教学内容专业年度林果 畜牧兽医 现代农业09 年上应用文写作基础植物科学基础应用文写作基础畜禽疾病防治应用文写作基础植物科学基础09 年下应用文写作基础植物科学基础果树生产 应用文写作基础畜禽疾病防治畜牧生产应用文写作基础植物科学基础蔬菜生产10 年上计算机应用基础植物保护果树生产畜牧生产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植物保护蔬菜生产10 年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植物保护果树生产现代农民创业教育读本畜牧生产畜禽繁殖与改良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植物保护作物生产现代农民创业教育读本11 年上现代农民创业教育读本果树生产时事报告农业推广生态农业畜牧生产畜禽繁殖与改良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时事报告作物生产时事报告生态农业农业推广现代农民创业教育读本11 年下时事报告生态农业农业推广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时事报告时事报告生态农业农业推广学习日期 学习内容 类 别 学分 学时 9.1-9.5 第一章 绪论 4第一章 畜禽遗传基础 3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 1 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构造3第一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第一模块 创业的基础 5序言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