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稿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7116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吉林省 2010 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记者问:这次公选共拿出 1262 个职位,请问这些职位是如何确定的?答:这次公选拿出的 1262 个职位,这些职位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省市县三级党委在分析测算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在确定这些职位时,重点考虑“ 三个需要” :根据吉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需要,安排一些职位,选拔一批急需的专业性较强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安排一部分职位,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根据领导班子换届需要,安排一部分职位,为换届储备一批干部。现在确定的这些职位中,既有正职职位、又有副职职位,既有部门

2、领导职位,又有地方领导职位,既有高等院校的领导职位,也有企事业单位高管人员职位,还有部门中层职位,基本涵盖了各个领域,涵盖了厅、处、科各个职务层次。记者问:这次公选在职位资格条件上是如何要求的?与以往相比有哪些突破? 2 答:按照省委的要求,我们这次公选要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眼界、开放的胸襟选拔干部,让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振兴吉林的伟大事业中来。所以在报考资格条件上,我们根据不同岗位需要进行合理设置,不搞一刀切。坚持“三重三不唯” ,即重年轻不唯年轻、重学历不唯学历、重资历不唯资历。在年龄要求上,我们重年轻但不唯年轻,除了一部分职位因为结构需要重点选拔年轻干部外,多数岗位年龄要求放得比较宽。以

3、50 个省管职位为例,要求选拔 40 岁以下干部的职位安排了17 个,其余都针对不同班子的情况,要求选拔 45 岁或 50 岁以下的干部,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在学历上,我们重学历但不唯学历,对部分专业性较强职位要求第一学历为全日制大学本科,有的高校职位还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体现向高知识层次干部倾斜,但多数职位不要求第一学历,强调干部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给每个有真才实学的干部参与竞争的机会。852 个公选职位中,要求一般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 105 个,仅占总数的 12%。在任职资格上,我们重资历但不唯资历,适当打破资格条件限制,对报考副职职位的,要求任下一级正职 1 年或下

4、一级副职 4 年以上。特别是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方面,注重选拔事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允许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及具有相 3 应工作经历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报考;另一方面,注重选拔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尤其是对直接服务群众的村和社区的优秀干部,打破身份限制,允许报考乡镇和街道的领导职位。记者问:这次公选对选拔“三方面” 干部有哪些倾斜政策?答:省委对选拔女干部、非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历来十分重视。这次公选,核心是选拔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干部,同时,也注重领导班子结构的改善,专门拿出一部分职位面向“ 三方面” 干部。在省、市州、 县 (市、区)管 852 个职位中,

5、专门选拔女干部的 81 个,专门选拔非党员干部的 68个,专门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 48 个。记者问:请介绍一下这次公选的大体时间安排?答:这次公开选拔分 5 个阶段、14 个步骤进行。总体时间安排是:从现在开始,计划到 12 月中旬结束。其中,7 月上旬至下旬进行报名和资格审查,7 月底至 9 月上旬进行笔试、面试,9 月中旬至 10 月末进行考察,11 月上旬决定任命,11 月中旬至 12 月中旬进行岗前培训。5 个阶段、14 个步骤的具体 4 时间安排,以省公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和公告为准。 记者问:请问这次公开选拔考试有没有指定复习资料或考试范围?答:按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

6、规定(中办发 200413 号)第三章第十六条的规定:笔试、面试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命题。如果应考,考试大纲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的参考。但公开选拔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方式,不仅要考察领导干部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领导能力和对报考岗位的适应程度。而且这次考试命题,首次采用按岗位命题的方式,如果应试者想取得好的成绩,仅仅靠短期突击复习可能是不够的,更多的要靠日常的积累和工作经验。记者问:这次公选中,如何体现竞争择优的原则?答:公开选拔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择优的机制。这次公选,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坚持强化竞争,把比较

7、择优贯穿始终,实行全程差额,差额面试、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提名、差额票决。面试人选按 15 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按 13 的比例确 5 定,拟任人选按 12 的比例进行差额票决。通过竞争,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真正优秀的干部选拔上来。记者问:请问这次公选在加强监督、确保公平公正方面,有怎样的考虑和打算?答:这次公选,社会关注度比较高。能否得到各方面的认可,让广大干部群众满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监督是否到位。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强化监督:一是下发“八严禁”纪律规定。既对公选组织者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对每名参与人员严明了纪律。对违反纪律规定的人员,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8、比如,其中规定,对公开选拔工作组织领导不力、出现问题造成较大影响或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限期调离岗位,并对有关问题严肃处理;对在公开选拔过程中欺骗组织、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的人员,立即取消人选资格,并记录在案,今后不再提拔使用。二是成立专门纪律监督组。不仅从省委组织部、省纪委抽调骨干力量,而且聘请“两代表一委 员” 任公选监督员,配备专用举报电话,全程参与和监督公选工作。三是实现公选全过程监督。报名审查现场设立监督举报席,命题过程、试题押运派员监督,分数核定等关键环节审核把关,面试现场全程录像,邀请公选监督员列席省委常委会议和省委组织部部务 6 会议,并由上级派

9、出检查组对下级公选的笔试、面试等关键环节进行巡视监督,确保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在有效监督之下运行。四是加大举报受理查核力度。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开通12380 举报网站,在举报网站上开辟公选举报直通车,形成电话、信访和网络“三位一体 ”的举报平台。安排 专人负责受理群众举报,对举报的的问题“随接随办” ,并加大 问题查核力度,涉及省级公选的举报,组织力量直接查核;涉及市县公选的举报,采取转办、督办或直接查办等方式办理,切实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记者问:这次公选在考试方面有哪些突破和创新?答:考试环节是这次公开选拔创新、突破的着力点之一。与以往相比,这次公开选拔考试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

10、考试测评方法新。在这次公开选拔考试的总体设计上,打破了以往“ 笔 试一张卷” 、“面试结构化” 的定式,实行“ 三关九试”。 “三关”,即笔试、面试、测试三个阶 段;“九试” ,即每个阶段分三个环节进行。与以往相比,笔试增加了“领导能力测验” 方法;面 试增加了 “领导实践模拟”和“ 无 领导小组讨论” 方法;测试的领导经验测评(人机对话)、心理素质测评和岗位适应度测评三个环节在我省公开选拔考试中都是首次采用。二是按岗位命题。为了落实省委提出的“干什么考什么” 7 和“ 人 岗相适 ”的原则 ,这次笔试、面试 命题公共科目分省市县三个层级命题;专业科目按照岗位命题,省市县三级的 852 个公开

11、选拔岗位,分级同岗合并后,仅笔试环节就需要命制公共科目试卷 6 套、专业科目试卷 200 余套。三是部分科目开卷考试。这次考试的命题方向是考素质、考能力、考潜力、考岗位适应度,不考简单记忆和纯理论性问题。为了减轻应试者的复习压力,对笔试环节的基本素质测验和领导能力测验实行开卷考试,考生可以携带并当场查阅纸质资料。据我们掌握,公开选拔开卷考试在全国尚属首次。记者问:可否介绍一下“三关九试” 的具体内容?答:考试内容和方式历来是应试者最关心的问题。我在这里尽可能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笔试全省统一时间进行,时间为 1 天。上午考两个公共科目:基本素质测验和领导能力测验。基本素质测验全部为单项选择题,

12、占笔试成绩的 20%;领导能力测验为公共类主观题,占笔试成绩的 30%。考试时间各 90 分钟。下午考一个科目:专业素养测验,题型为专业类主观题,占笔试成绩的 50%。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面试采用三种方式,即“半结构化面试” 、“领导实践模拟” 8 和“ 无 领导 小组讨论 ”。“半结构化面试”重点 测试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占面试成绩的30%;“领导实践模拟”重点测试综合分析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占面试成绩的 40%;“无领导小组讨论” 重点 测试组织驾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占面试成绩的 30%。测试主要在省管岗位中进行,采用的三

13、种方式分别是领导经验测评(人机对话)、心理素质测评和岗位适应度测评。成绩当场向本人公布,但不计入考生总成绩,作为组织考察的量化评价指标之一。为了发挥各市州、县(市、区)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测试阶段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方法。记者问:请问在提高这次公选的公开透明度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答:这次公选,我们确定了全程公开的基本原则,坚持做到凡是能公开的都进行公开,及时让广大干部群众周知,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加强信息公开。具体做到“六公开 ”,即总体设计和 阶段安排公开、报名和资格审查情况公开、笔试面试测试方式和成绩公开、组织考察办法和人选公开、人选信息和政绩在考察范围

14、内公开、决定任 9 命程序和结果公开。另一方面是加强新闻宣传。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开辟宣传专栏、录制访谈节目、制作专题片、录播面试实况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报道公选情况。这次公选,我们计划召开 4 次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公选工作的安排部署、进展情况和总体成效等。同时,还设置了热线电话,随时为干部群众答疑解惑,听取意见建议。总之,我们将通过信息公开和新闻宣传,着力提高这次公选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尽最大努力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记者问:请问这次公选什么时候开始报名?怎样报名?如何方便外地考生报名?答:这次公选 6 月 25 日发布公选公告,7 月 5 日正式开始报名,7 月 11 日报名截止。应当说时间比较充裕,而且发布的范围比较广,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以及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都发布了公告。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次公开选拔,特别是让省外干部充分了解吉林的省情、职位的情况,有比较充足的考虑时间,使更多的优秀干部参与到公选中来。这次公选报名一律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不受理现场报名,主要是考虑为报名人员节约时间、节省开支,特别是方便外省人员报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