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实战技巧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6945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摄影实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闻摄影实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闻摄影实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新闻摄影实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新闻摄影实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摄影实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摄影实战技巧(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摄影实战技巧2009-08-31本刊编辑部本期嘉宾:金融时报首席摄影记者燕平主办部门:集团品牌管理部培训对象:各公司市场部及负责企业内刊的相关员工培训目的: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新闻摄影能力与水平,更好地传播方正品牌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新闻摄影已经成为当代摄影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的呈现形式直观、形象而真实,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思想性和导向性功能。目前,主流都市日报将新闻图片大量运用于版面之中,力图透过新闻图片体现新闻内涵。对于我们各公司市场部及负责企业内刊的同事而言,新闻摄影同样重要,掌握一定的新闻摄影技巧对传播公司品牌和提升刊物质

2、量大有裨益。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新闻摄影的实战技巧。新闻摄影的准备工作如今,新闻摄影从业者普遍使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拍照。在新闻摄影实战中,不同焦段的镜头、外置闪光灯、备用存储卡、备用电池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的摄影采访中,我一般配备三支镜头,它们的焦段分别为 17-35mm,28-70mm,以及 70-200mm,根据不同的拍摄素材选取相应的镜头。在无目的采访时,我大多只携带一支 17-35mm 的镜头。采访中,摄影记者很多时候不仅要承担摄影的任务,还要负责文字记录。因此,录音笔、笔记本,以及无线网卡等也是我们需要常备的设备。如果拍摄的场景选在音乐厅、体育场,或者大型场,还需配备独脚架等装备,以便

3、在灯光较暗或者不允许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在接到采访任务后,我们要争取提前到达采访区域,全面了解采访区域的环境设施和光照条件,并且最好能够拿到此次议或活动的议程,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如何利用好现场光在新闻采访和拍摄过程中,摄影记者要熟悉各种题材的常规表现方法,充分了解各类活动的议程,观察现场的地形,以便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室外光对活动现场的影响,室内灯光照度是否合适,如何设置闪光灯等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分别在不同设置模式下进行拍摄,以保万无一失;在室外拍摄中,要考虑到阳光对拍摄的影响,必要时用闪光灯进行补光。通常情况下,公司议和大型活动都是在弱光的

4、氛围中进行,这就给我们的摄影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借助现场光摄影的情况有以下三种:一、新闻现场不允许使用闪光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适当调高相机的感光度,增加快门速度,保证拍摄的成像质量;二、拍摄的场面太大或被摄主体远离拍摄地点;三、摄影记者要在画面中突出现场气氛。利用现场光进行摄影时,我们应尽量选择大口径的镜头,如 70-210mm/F2.8,28-70m/F2.8 等镜头。这类镜头光圈较大,可以确保一定的快门速度,因此成像质量比较好。一般来说,我们大多采用手执相机的方式进行室内拍摄,这就要求快门速度不低于最低限度。如使用 17-35mm 的镜头拍摄时,快门速度要控制在 1/15-1/30

5、秒左右;使用 28-70mm 镜头拍摄时,快门速度应控制在 1/30-1/60 秒左右。如何使用好闪光灯我们这里所说的闪光灯是指外置闪光灯,其闪光头可以随意调整角度。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验,闪光灯直打被摄主体容易造成曝光过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把闪光头调整到一定的角度,伸出反光板,光源通过反光板和天花板进行反射。这样操作可以消除被摄主体的投影,改善光照不均造成的影响;如果议现场空间狭小,被摄主体距镜头相对较近,可以将闪光灯调整到 90 度,通过天花板和周围的墙壁反光,打亮被摄的主体。在日常的新闻摄影实战中,我们可以多尝试不同的闪光方式,不断积累闪光灯的使用经验。在拍摄领导人讲话,或者转瞬

6、即逝场景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把闪光灯调整到 TTL 自动模式上,这样可以为我们节省不少的时间,拍摄的成功率较高,保险系数更大。如何拍摄领导讲话和场全景拍摄领导讲话、演讲等场景之前,要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告诉他们在讲话中可以适当保持微笑,调整好坐姿,在感知到摄影记者准备拍照时,尽量给予一定程度的配合。摄影记者在准备拍照前,也可以给领导一个手势或暗示,把握最佳的拍摄时机进行连拍与抓拍。在议拍摄中,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密切关注演讲者的动向。发现演讲者渐入佳境进行脱稿讲话时,要立即上前进行连拍,将其最佳的表情和手势收入镜头中。需要注意的是,议现场的麦克、水瓶等物品可能对被摄主体造成遮挡,破坏构图。我们在

7、议摄影中要注意寻找最佳的角度,尽可能避开遮挡物。议现场拍摄难度确实很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现场光和闪光灯。在拍摄动辄数百人参加的大型议时,我们要在构图中全盘考虑观众、主席台领导及主席台展板等要素,这个时候要巧用闪光灯。我自己摸索出一个窍门:将外置闪光灯向上略微调整一个角度,这个时候,闪光灯输出的是最大的闪光量,保证距离较远的主席台曝光充分,而距离镜头较近的物体也不造成曝光过度。在场现场光足够的情况下,则可以关闭闪光灯,选择较大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注意上述提到的最低快门限度),并以主席台背板的LOGO 或者主席台上就座的人物为标准进行平均测光。如何挑选新闻照片新闻照片的发稿形式主要包括单幅照片、组照

8、和专题摄影。单幅照片是摄影记者平时工作中最常用的发稿形式。单幅图片拍摄的基本要求是:表现有形象价值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瞬间,注意细节、人物情感及体态语言。组照可以是对同一新闻现场不同侧面的描述与表现,也可以是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场景的组合。组照多用于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新闻事件,深化主题。我每年都参与全国的新闻摄影报道。结束后,我把议现场,代表讨论的现场,以及代表和委员考察、交流、撰写议案等场面的照片挑选出来,形成组照,进行刊发。专题摄影是指通过多张照片,多个角度反映一个新闻主题。每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情节,要有开头照片、高潮照片及结尾照片,串联起一个完整的故事。专题摄影要注意大场景、中景、特写

9、等不同景别的采用,以及横竖版照片的配搭,时间跨度较大,淡化时效性。我们最终选择发布的照片要具备以下要素:一、被摄人物的动作、表情自然;二、最能代表新闻事件本质的瞬间;三、兼具特写与大场面;四、图片构图合理且具观赏性;五、图片动感较强;六、抓拍得到的图片。新闻摄影应把视觉冲击力放在首位“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历来被认为是新闻摄影的大要素。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主要是指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或称之为视觉吸引力。长期以来,许多新闻摄影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都认为在这大要素中,新闻价值是首位的,因为新闻摄影是属于新闻范畴而不是属于艺术范畴。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新闻摄影教学中,多次让同学们在任何报纸或指定报

10、纸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 10 幅新闻照片,发现同学们选择的标准首先是照片本身的画面效果,照片的新闻价值是处于第二位的。当笔者和同学们探讨为什么不是首先考虑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时,许多同学说,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往从报纸的文字报道或电视、广播上已经获悉,因而看照片时就更倾向于关注画面效果了。重新审视我国长期以来的新闻摄影实践与读者对报纸上新闻摄影的评价,把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要素放在首位,应当更有利于改进我们的新闻摄影报道,更有利于新闻摄影报道的创新,也更切合读者对新闻摄影的需求。一、重视读者视觉感受的选择新闻宣传要“贴近群众”,研究读者的视觉感受与选择的特点,对改进新闻摄影报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11、。新闻摄影属于视觉新闻,它向大众传播新闻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形象。图片的标题与文字说明相对处于从属地位。读者选择新闻摄影报道时,首先也是选择图片的形象。因为人们接受新闻摄影是从接受图片形象开始的,进而才去阅读其文字说明。一幅新闻照片如果本身没有视觉吸引力,则很少有读者继续去看其文字说明了。当然,犹如对任何事物的判断有多面性,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或吸引力的照片未必都是好照片,但好的新闻照片则必须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或吸引力。人的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视觉形式,具有强烈的选择性。人们常说的“视而不见”一词,就说明纳入视觉范围的东西仍可“不见”,“没看到”,这就是视觉的选择性。它只看到吸引它的对象,也就

12、是对它有较强刺激力、冲击力的对象。从新闻摄影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对象对读者的视觉产生较强的刺激、具有冲击力或吸引力呢?心理学家早就指出,视觉最不喜欢的东西,是那些静止不变的或者是那些不断重复的形象。所谓“熟视无睹”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当视觉面对一个陌生的对象时,才“睁大自己的眼睛”。人的视觉具有求新纳异的倾向,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者如想使自己拍摄的照片具有吸引力,就不能满足于拍摄人们普遍看得见的内容与形式,而应着力于把人们普遍“看不见”的内容与形式变成“看得见”的摄影报道。内容与形式均是独一无二的新闻摄影报道,毫无疑问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仅仅“形式”(即照片的画面效果)是独一无二的新闻摄影报道,也吸

13、引读者的眼球;而仅仅是“内容”独一无二的新闻摄影报道则是第三等的,因其照片本身的画面效果对读者来说“熟视无睹”。新闻摄影者应想方设法拍出让读者有“第一次看到”而产生新鲜的感觉。二、强化求新思维在新闻摄影中的运用求新思维具有鲜明的喜新品质。它的思维指向是活跃的、积极的、向上的。朝向那些过去没有发生过的、没有见到过的、没有报道过的对象。这种思维符合报刊属性。报刊的存在是为了报道新闻,一切着眼于一个“新”字。新闻摄影的求新思维主要表现在方面:一是求内容之新;二是求形式之新。内容的求新,要求新闻摄影去寻找、发现值得报道的对象。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先生在“影响新闻发现力诸要素的分析”一文中,对此提出了六个

14、主攻方向:一是善于发现或者找到世界上迄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二是善于发现或者澄清社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重大事件的事实真相。三是善于发现或者提炼出有助于解决当前各种困难和社矛盾的新鲜经验。四是善于发现和捕捉能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深刻地揭示改革开放大潮中人们观念上的新变化。五是善于发现和表现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较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六是善于发现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新的苗头、新的动向,准确地预测和描绘事物发展的趋势。以上六个方面都是紧紧围绕一个“新”字。内容之新,还不是新闻摄影的全部。新闻照片怎么拍,即形式创新更是至关重要。有了再好的新闻内容,照片

15、拍得俗套、拍得老一套、拍得图解式、拍得司空见惯,这样的新闻摄影报道,没有视觉吸引力,读者不屑一顾。形式的求新主要可从方面入手,一是拍什么,二是怎么拍。形式求新中的“拍什么”主要指同一新闻内容是直接表现还是间接表现。例如要报道一家大型医院破土动工,既可以拍摄正在破土动工的画面(直接表现);也可以拍摄老医院里挤满了人的画面(间接表现),这正是新医院破土动工的原因。究竟拍什么,要看哪种画面效果对读者更有视觉冲击力。又如报道外事送往迎来的新闻图片,我们司空见惯的是“握手”、“献花”、“检阅”等正规、严肃、庄重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对外事活动是应该拍的,但是否只能这样拍呢?严肃的题材是否也可用幽默、轻松的画

16、面来表现呢?如“奥,你的帽子”(见上图)是报道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奥尔布赖特访问韩国的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是:“10 月 25 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在结束了对朝鲜的访问后抵达汉城,对韩国进行访问。图为奥尔布赖特在专机抵达汉城军用机场后,走下舷梯时,帽子被风吹飞”(新华路透)”。这样的画面效果既有视觉吸引力,也无损美国国务卿的形象,同时又报道了严肃的外事新闻。形式创新中的“怎么拍”是指拍摄时的画面构图,如拍摄点的选择、景别的运用、前景与背景的运用、虚实的运用、画幅的选择、用光技巧、镜头焦距的运用等等。那种认为新闻摄影只需要抓拍技能的观点是狭隘的。摄影的技术技巧对新闻摄影同样重要。例如表现环境题材的新闻摄影报道“天鹅啊,你为何不南飞”(见下图),画面上充满虚实、光影和效果。没有高超的摄影技巧,是拍不出这样优美的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图片的。三、注重典型瞬间的抓取现代社已进入了读图时代。人们获取形象新闻并非只有新闻摄影一种媒介。相对于电视新闻,从传播新闻的角度,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