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健康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6933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健康与人体健康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血液健康与人体健康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血液健康与人体健康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血液健康与人体健康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血液健康与人体健康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健康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健康与人体健康的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血 液 健 康 人 健 康-谈谈血液健康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最近咱们徐州有这样的一则传闻,不知道大家听说没有?说有一帮新疆来的艾滋病患者,到全国各地疯狂的传播病毒,徐州也已发现,据说有大学生已经感染,我有个朋友为此还专门发给我一条短信,告诫我处处小心。且不管这条信息是真是假,总之在一定程度上它给我们带来了惊恐。看过濮存晰演的失乐园的人应该还记得濮存晰在电视中怎样感染的艾滋病,当他救助一名患艾滋病的妇女时,手上的伤口不幸碰到了患者的血液,不久他就感染了艾滋病,他的生活从此也就没有了欢乐。我想每一位看电视的人心情都是很沉重的,甚至多次流下了眼泪。时过多年,故事情节有很多都记不起来了,但血液传染艾滋病

2、的画面却永远也忘不了。各位有同感吗?前些日子我曾经给大家讲过我们学校的李校长,可能在座的各位还能记得,上周五我们几个同事一起到医院看望了他,说实话,李校长真是很幸运,他的脑血管有一处鼓成了一个球,压迫脑神经,整整昏迷了一个星期,最终上海专家来手术,才将李校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如果在手术前血管破裂了,真不知他现在还能站起来吗?他这一次的“死亡遭遇”最愧祸手就是“血液粘稠”。由此我深深感到人体血液健康人才能健康,血液变质人衰败,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血液对于我们生命来说是如此之重要,但是人们对于血液却是既熟悉又陌生,甚至还会有一些恐惧。说熟悉是因为每个人几乎都有流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有感性认识,

3、从书本和媒体中也能获取到一些知识,况且体检时要验血,生病了也要验血;说陌生是因为人们虽然或多或少知道血液中含有红血球,白血球,甘油三脂,胆固醇等成分,但怎样判断自身的血液健康水平处在什么状态以及怎样维护和保持血液健康,很多人就不一定能说清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营养结构不合理及环境卫生的污染,造成血液各项生理指标超过或低于正常值,一系列的生理代谢紊乱引发的血脂2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白血病、贫血等,这种超标血液我们称之为称为“非健康血液”。“非健康血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隐患。如果您经常出现以下情况,说明您可能有血液方面的问题了,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1.头晕、

4、胸痛、心悸、胸闷;2.面颊苍白、头晕眼花、精神不振、疲乏体虚;3.口渴、尿少、体重下降;4.剧烈的头痛;5.指甲发脆,头发枯黄;6.无法摆脱不良习惯(吸烟、喝酒、嗜甜食);7.日常生活中缺乏运动;8.无缘无故出现青紫斑;9.饮食里缺少蔬菜和水果;10. 患有慢性病;11.生活在辐射量超标的地区。“非健康血液”有哪些危害性?1、知晓率低:大多数人处于非健康血液状态根本不知道,一般去体检时才被发现。2、发病率高:非健康血液的人群在我国极为普遍,1/3 以上的人群血液处于非健康状态。3、治愈率低:发病后如缺乏有效治疗,会进一步恶化。34、可控率低:此类血液造成的意外、突发性死亡特别普遍,并且难以控制

5、。5、死亡率高:常见死因为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等。6、致残率高:一般多为脑出血、脑梗死所致的后遗症。由此我们看到非健康血液对我们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医学专家说得好:“保护血液就是保护生命与健康”。 道理很简单,血液承担着灌溉滋养全身组织与器官的重任,如果出现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要使自己的血液不受污染、阻塞、瘀积,必须重视保护血液。那么,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血液不受污染呢?一是防“血粘稠”血液变“粘稠”十分危险,它直接导致血管病变,从而引发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三大类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肿瘤,其中心脑血管病因其高发病率(我国有 1300 万人)、高致死率(我国每年 2

6、50 万300 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 45%)和高致残率被称之为“头号杀手”。 因为粘滞的血液流动速度减慢,有形成血栓的危险。如血栓堵塞脑内血管,可引起昏迷、半身不遂,谓之中风;堵塞冠状动脉,则心脏供血中断,诱发心肌梗死。换句话说,若要心、脑平安,务必防止血液变“粘稠”。不过只要你注意下面七个方面,就能用简单的方法防止血稠或消除血稠了:1、多喝水:特别是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新鲜温开水,体内水分多了,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保持血液循环通畅,特别适宜于晨起容易头晕的人。2、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 C 及粗纤维。维生素 C 能降低血脂,粗纤维可以在肠道内

7、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稠程度。43、多吃大豆: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液中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组织被机体利用,降低血中胆固醇,使血稠得以改善。4、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有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习惯。”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要告诉大家,你越爱吃的越要少吃;越不爱吃的越要多吃点,这样才能使体内营养达到平衡。)5、坚持体育锻炼:多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爬山、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脂质代谢。6、戒除烟酒7、消除忧虑,情绪乐观,保持心理健康。二是防“血脏”近年来,很多医学专家都强调保持血液清

8、洁十分重要。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诸如肿瘤、白血病、结核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氟中毒;白内障、糖尿病、关节炎、过敏、早老性痴呆;艾滋病、肝炎、痢疾、疟疾、钩虫病、血吸虫病等都与血液“变脏”有关。血液为何会变“ 脏” 呢?一是因为外界污染物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吃入)、皮肤(接触)等途径侵入血液,如农药、杀虫剂、重金属、灰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汽车尾气、等;二是因为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废物,如肠道中的硫化氢、吲哚、粪臭素等。如果它们突破了人体的免疫“防线”或在血液里积存过多(血液中积存了人体 80%的“垃圾”,通过肠道排除的只有 20%),血液就会变得不纯净。防范措施谨防污

9、染,主动排毒要保持血液的纯洁,就必须把好污物侵入关,并经常5对人体施行“ 大扫除” :第一招,每天清晨或傍晚,选择一处空气清新之地,做“咳嗽运动” 。做法是:先深吸一口气,吸气时缓缓抬起双臂,然后突然咳嗽,并迅速垂下双臂,迫使气流从口、鼻喷出,将侵入呼吸道的污染物以痰液的形式咳出。如此反复做 10 次,每次咳嗽的间歇期做几次正常呼吸,以防过度换气。保健专家称此为“主动咳嗽 ”,是保持肺部干净、防止血液变脏的途径之一。第二招,定时入厕,坚持每天定时大便,以减少有害物从肠道侵入血液的机会。必要时可采用肠道冲洗法,此法对便秘或有“宿便” 现象者尤其有效。即在每个月中选定一天,不吃早、中餐,空腹分次喝

10、入 20003000 毫升温开水,让肠道毒素从体内尽快排出。第三招,借助水果蔬菜的抗污染作用,清除外界侵入的污染物或内生的毒性成分。例如:胡萝卜中含有大量果胶,可与重金属汞结合,生成新物质排出体外;大蒜中的特殊成分,可使体内的铅浓度下降;青绿色蔬菜富含碱性成分,可使沉积于细胞中的毒素重新溶解,随尿液排出,被誉为体内的最佳“清洁剂” ,生吃或榨汁饮用效果最好; 黑木耳中的特殊成分可以帮助消化纤维类物质;木瓜富含蛋白酶,可分解体内废物和多余的脂肪。第四招,强化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污染物侵袭的能力,进而保护血液的纯净、清洁。三是防“血坏”。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细胞的分化、增殖都受到特定机制的调控,

11、但一旦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或遭受过量的 x 射线和其他有害的放射线幅射以及某些环境污染;或滥用某些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激素、降脂降压药,时间一久就会出现合并症,造血系统将发生严重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变“坏”的血液引发的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等,治愈率很低,对人的健康威胁极大。平时应尽可能避免接触放射源,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减少“血坏”的机会。四是防“输血”。6输血可感染 20 多种疾病,最可怕的是输血感染艾滋病,手术中输入库存异体血还可能感染肝炎。目前的检测手段尚难以查出献血人员潜伏期内的传染病,为了避免输血传染病,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给自己输血”。 自体输血在国

12、外非常普遍,新加坡就有“自体血液银行”,美国 80以上的手术都是采用自体输血,但在国内还刚刚开始。我国广州市各大医院都陆续开展了自体输血,但例数并不多,在国外住过的人一般都主动要求自体输血,我们要着力推广“自己给自己输血”,避免输血染病。 其实对医学界和保健学界来说,血液健康都是一个大而复杂的题目,以上我们只是简略谈了一些血液健康与人的健康的基本知识。维护血液健康的方式因人而异,千人千面,万人万类,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预防也好,治疗也罢,都要实事求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人云亦云,盲目追风赶潮。先要“知己”准确掌握自身的血液状况,进而“知彼”多掌握有关的知识,多听听医生和专家的建议,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维护血液健康。没有血液就没有生命,没有健康的血液也就没有健康的身体。今天我们提出血液健康理念就是要大声呼吁全社会,关注我们血液的健康,血好才能真健康,有了健康我们才能充分享受美好的生活。- 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